又是匆匆的一天,找到一点丰子恺先生说的不念过往不畏将来的感觉。在上午抬头授课低头批阅学生作业的时光里,好像时间停止,无忧无扰,心静下来处只有意识中一点所想所思。若问近年来自己有何长进,倒不是读了几本书熟悉了几句话理解了一些词,也不是所谓的人快中年步入不惑境界,惑还是很多,而且越来越多而求不得答案。
说自己有点长进只是在只做眼前事做喜欢事上这一点有了些感觉。之前做事万不得被打扰,期间任何横生的枝节都会扰动心神,心一动则周身躁动。为此曾一度细读《菜根谭》《呻吟语》《围炉夜话》,在儒家的修身养性之中来回几遍。但是立了些精神长了些学识,遇到实际还是往往败下阵来。愈是求静就愈是不得静。有次偶然间受到同事的一句话,泛起了多年前关于心理学的兴趣。早在初中时代就对人的心灵有着几度的好奇。由此,从人生哲学的阅读和探索中转入心理学系统的自学之路上。这一转,没有想到,找到了一个新的世界。关于自己的回忆就到这里,因为到这里我想到了少时的经历对于人生后续进程的意义。凡无法积淀的经验都是虚度。
有一句话说,“没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一个邮差。”其实可以再补一句,“没有经过反思的岁月,日月如梭也只是徒增了年龄。”
那些我们生命里有价值的经历,就是可以在某时被再次的激活,与当下正在身处的场景、听到的话语、看到的物象隔着岁月遥相呼应。又不仅仅是呼应这么简单,不是被简单的记起,而是跨过时空的阻隔,曾经的往事被一一激活,为当下的决定和选择提供了强有力的方向指引。我在十几岁时看那些简单心理学书籍时,绝没有想到自己人近中年时的再次出发会与此有关,我更没有想到如今自己偏爱的这些领域会和大学求学时所涉猎的阅读书籍呼应。
来不及等待和急于求成的戾气也侵染了读书求学的领地,看着书店里热门畅销的书籍,不难发现,大都是一些“短、平、快”的书籍,文字要短,句子长了直接会被浮躁的读者舍弃;思想不能深奥,最好浮于生活的平面之上,因为深奥的文字需要时间来解读,读者没有那个耐心;关键是要能够快速的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要直接、高效、简单易行。我实在见不得诸如《致富100招》《提高情商的必修课》之类云云。因为这样的阅读经历毫无营养可言,几乎不可能沉淀到人的精神之中。文字既可以产生高尚,文字也可以制造卑微。
人生在世,有太多事需要亲身经历,其中酸甜苦辣用自己的嘴巴尝一尝,才得到真滋味。许多学生要我推荐阅读书目,我是很为难的,就是这个原因。我所读的书,是经过二十多年阅读,感性与理性混合在一起,从浩如烟海的书籍类型中逐渐摸索出了一些感觉,也只能是我的感觉。我不喜欢小说,越是情节精彩的小说,反倒我是越无所兴趣。我只喜欢阐述各类思想的书,以深邃、精辟、逻辑严密、立意新颖打动我。其次是富有思想的散文和诗歌。在我看来,这些内容一旦被阅读,就变成了一种印入头脑中的经验,总会在某一恰当的时刻被重新念及,而再次浮现出来的时刻,又是一番美景,又是更进一层。
比如一日读荣格的《性格类型》其中谈到一句话,“我越是深深的观察自己,我也是深深的理解了人性。”这句话,在若干次生活情景中被我唤起,若干次的帮助我理解自己以及这个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