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是典型的成功学,如果能做到老子所说的——做事低调,说话圆融,不夸耀自已的德行,也不伤害别人,善于为人生做筹划,又没有丝毫的功利和算计,胸怀和格局就会很大,就能光明磊落地做人,那么,你就算不设防,别人也伤害不了你。要知道,自己只要不做伤害自已的事,别人是伤不了你的。所有的伤害,其实都是自己在伤害自己。自己不倒,任何人都打不倒你。如果你还能善于跟人沟通,让人心甘情愿地跟你合作,哪怕没有誓约与合同的约束,也没有人能破坏你们的关系,你就非常成功,非常了不起了。所以,要训练自己的胸怀,坚定自己的信仰,完善自己的德行,靠真正的人格影响别人,而不是靠礼遇、语言之类的东西来制约别人。只要能做到这一点,一切都会自然而然地达成。因为“得道者多助”。
你想一想,最初的刘邦是什么人?论谋略,论学问,比他更强的人比比皆是,但他有“贵其师”“爱其资”的胸怀。他尊重并且重用萧何、韩信、张良等比他强大的人,也爱惜樊哙等比他弱小的人,又非常低调——最让人佩服的是,他攻入咸阳之后,听从了张良的建议,没有将秦王的王宫据为己有,也没有碰那些美女,也没有屠城,没有伤害投降的秦王子婴,整顿当地官吏、废除秦法和杂税后,就带兵到了霸上;再后来,他静静地在自己的封地发展势力,最后灭了项羽,得了天下。如果他不那么低调,因攻下咸阳居功自傲,刚开始就会被灭掉,根本建立不了汉朝。
朱元璋也一样,他加入红巾军之后,很快就得到了红巾军元帅郭子兴的赏识,并发展了自己的势力。后来,谋士朱升建议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高筑墙就是低调,静静地发展自己的力,绝不跟别人抢风头。他的军队发展到三万人时,他就把兵校交给了老领导郭子兴,而且一直不去争权,即使在郭子兴病逝之后他也一直居于人下,没有像陈友谅那样杀主自立。陈友谅、张士城等人自立为王的时候,他还是小明王的臣子。而且他一直强调军纪,不让士兵们欺负老百姓,所以能深得民心。在“广积粮”时他也没有像前人那样强征“寨粮”,而是发展生产,从正常合法的途径积累粮草。他早期的很多选择都很有智慧,几乎完全符这一章所谈到的成功秘诀。所以,他的成功是必然的。如果他刚愎自用,不听朱升的话,不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刚得势就称王,会怎么样?他很快就会被灭掉,因为所有人都会来打他,包括蒙古人。当时,所有想称王的人,都在你斗我我斗你,而且谁称王,元朝政府也会杀谁。所以,拥有绝对优势之前,人必须低调,尽量别让人忌妒,这样,大家才不会对他产生敌意,他才能安安稳稳地发展自己的实力。
当然,我讲这些,不是在教大家帝王之术。我们要做的,是从老子的智慧中汲取为人处世的营养,让人生格局更大。所以,我们平时做人也一定要低调、不要过多地为自己树敌。第一,不要让自己显得很扎眼,要待在一些安静的地方,默默地做你该做的事,积蓄你的实力;第二,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走向你的一切,你拥有的一切,都要好好地珍惜,善待他们,向他们学习,用好他们。同时,要有佛家“三轮体空”的智慧,行善时不要执著,不要著相,更不要做一点事就沾沾自喜,觉得自已很了不起,要有一种藏而不露的智慧,多一点谨慎,多一点低调,多一点包容,少一点计较。老子强调“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事”“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其重点就在于消解自己,不要执著自己,不要老是有高见想要发表,让自己始终保持一种无为的心态。
如果你做了好事就想扬名,追求立功,别人会怎么样?别人会觉得你别有所图,如果你没有什么功利的目的,说这么多做什么?除非你说得很好,像老子这样,那么别人也愿意听你说。如果你说不到这个程度,就不要多说话,尤其不要沾沾自喜、自我炫耀。因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而且,根据我这么多年的经验来看,如果你自己不强大,说上多少话,说得多好听,都没有用。自己强大之前的攀缘,不会有人理你。人家之所以理你,必须是你有了那个功德,有了那种内证,别人心甘情愿地找你,甚至不用你去找他们,他们自己就想来找你,想听你说。做不到这个份上,再怎么攀缘,再怎么发广告,都没有用。你喜欢看广告吗?肯定不喜欢,大部分人都不喜欢看广告,除非自已是做广告的。很多时候就连做广告的人都不愿意看广告,因为看得太多了,审美疲劳。广告是做给寻找你的人看的,目的在于告诉他,你在这里。如果别人不接受你,不认可你,不是本来就在找你,你做再多的广告也没用。
————选自《老子的心事》第二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