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风语阁日更大挑战更文800字点赞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作者: 碧彧 | 来源:发表于2023-06-05 12:57 被阅读0次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皆出自唐朝诗人张祜笔下。

    张祜,字承吉,清河人,唐朝诗人。他的家世显赫,时人称之为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

    张祜一生,命运多舛,沉沦下僚,他是狂士、浪子、游客,也是幕僚、隐者,他青年时豪侠游历,中年幕府沉浮,晚年时寂寞隐居,始终坎坷不遇,布衣终生。

    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圈,张祜并不是非常显耀的那个,但却颇有诗才,他的诗清丽沉雄,音律优美,别出心裁。

    张祜早年寓居姑苏,他为人清高,仰慕古代隐居的名士,就自称“处士”,他也以“侠士”自居,他任侠尚义,喜谈兵剑。

    他常常呼朋结伴往来于扬州、杭州等地,在游山玩水之余,留下了许多题咏名篇。

    他以诗才闻名,结交的知己朋友也都是当时的杰出人物。同时,他也和许多诗人一样心存报国之志,希望能够报效朝廷,一展自己的才华。

    当年,张祜的才华和抱负深受朝臣令狐楚的器重。长庆年间,令狐楚担任天平军节度使时,亲自起草奏章向朝廷推荐张祜,并献上了张祜的三百首诗,希望张祜能够得到朝廷的重用。

    满怀希望的张祜应令狐楚的邀请,来到了京城长安,他写下了一首《京城寓怀》表达了孤傲不群,却又渴求被重用的心情:“三十年持一钓竿,偶随书荐入长安。由来不是求名者,唯待春风看牡丹。”

    可惜他等来的却是失望。当时元稹深受皇帝的信任,在朝廷里权势很大。看到推荐张祜的表章,皇上就问元稹,张祜的诗写得好不好。

    元稹说却说:“张祜雕虫小巧,壮夫不为,若奖激大过,恐变陛下风教。”

    意思是说张祜的诗是雕虫小技,大丈夫不会像他那么写。若奖赏他太过分,恐怕会影响陛下的风俗教化。

    元稹这么做,是有一定的私心。他和令狐楚之间涉及党争,自然不愿意提携对手推荐的人。但他的话很有分量,唐穆宗此后对张祜也就置之不理了。

    张祜找人推荐当官不成,只好积极参加科举考试,不过又遇到了麻烦。

    当时他在杭州,希望能够以解元的身份被推荐到中央参加进士考试。

    杭州刺史是大名鼎鼎的白居易,也和张祜有过交道,甚至还会称赞张祜的诗歌写得好。

    但白居易和元稹是志同道合的生死之交,关键时候却压下了张祜,以徐凝为首荐。张以为耻,遂“行歌而返”。

    这件事的影响程度,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后世将之看作一场公案,认为是白居易的污点之一。

    在当时也有人鸣不平,最著名的就是诗人杜牧,在杜牧得知此事后,非常愤慨。

    杜牧一直是诗坛的红人,伴随着神童的美誉长大。

    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秋天,张祜从丹阳寓地来到池州看望出任池州刺史的杜牧。

    此时距离元稹打击他已经30年了,距离白居易公案也已经27年了,这些年来,张祜早已绝了官宦之心,四处漂流,行踪不定。现在赶来与杜牧见面,张祜已经60岁了。

    两人相见恨晚,很快成了忘年交,他们遍游境内名胜,以文会友,交谊甚洽。

    面对这个白发苍苍,在仕途毫无建树的老人,杜牧也满心感慨。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不少诗篇夸赞张祜,并为张祜的遭遇打抱不平。其中最经典的一首当属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

    《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
    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唐·杜牧

    赏析

    这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作者把自己对白居易的不满对张祜的同情、慰勉和敬重,非常巧妙而有力地表现了出来。

    抒发了诗人对世风日下的伤感之情。全诗格调苍凉,感情沉痛,语言凝练,富有哲理,兴寄深远,情韵悠长,堪为抒情名篇。

    九峰楼:在今安徽贵池东南的九华门上。一作“九华楼”。

    百感衷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首联的意思是,多少感慨从内心涌上不能自由,一声画角夕阳照在楼头。

    百感:指内心种种复杂的情感。一作“衷”,指内心。

    首联以先果后因的倒装句式,造成突兀、警耸的艺术效果。

    “角声”句势遒而意奇,为勾起偌多感叹的“诱因”。“孤起”二字,警醒俊拔,高出时流甚远。一样的斜阳画角,用它一点染,气格便觉异样,似有一种旷漠、凄咽的情绪汩汩从行间流出。

    “角声”本无所谓孤独,是岑寂的心境给它抹上了这种感情色彩。行旧地,独凭栏杆,自然要联想到昔日同游的欢乐,相形之下,更显得独游的凄黯了。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颔联的意思是,对着碧山整日思念无尽,到哪年愁恨可与芳草一同罢休?

    芳草:象征贤者。  即:一作“始”。

    颔联承上而来,抒发别情。对面的青山——前番是把臂同游的处所;夹道的芳草——伴随着友人远去天涯。

    翠峰依旧,徒添知己之思;芳草连天,益增离别之恨。

    离思是无形的,把它寄寓在路远山长的景物中,便显得丰满、具体,情深意长了。

    诗人正是利用这种具有多层意蕴的词语暗示读者,引发出丰富的联想来,思致活泼,宛转关情。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颈联的意思是,睫毛就在眼前却总是看不见,大道本非身外还去何处求?

    睫在眼前长不见:用比喻批评白居易评价不公,发现不了近在眼前的人才。

    长,一作“犹”。  得似:能像,能比得上。

    颈联两句思笔俱换,由抽绎心中的怀想,转为安慰对方。

    目不见睫,喻人之无识,这是对白居易的微词。

    “道非身外”,称颂张祜诗艺之高,有道在身,不必向别处追求。

    这是故作理趣语,来慰藉自伤沦落的诗友。自此,诗的境界为之一换,格调也迥然不同,可见作者笔姿的灵活多变。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尾联的意思是,有谁能够比得上你张公子,以上千首诗篇蔑视那万户侯。

    张公子:指张祜。

    轻:作动词,轻视、蔑视的意思。

    尾联句就此更作发挥。“谁人得似”即无人可比之意,推崇之高,无以复加。末句“千首诗轻万户侯”补足“谁人得似”句意,大开大合,结构严谨。在杜牧看来,张祜把诗歌看得比高官厚禄更重,没有谁及得上他的清高豁达。

    这首诗里表现出这么复杂的感情,有纷微的笔触,绵邈的情思,气类的感愤,理趣的阐发和名士所特具的洒脱与豪纵。风骨铮铮,穷极变化。喜怒言笑,都是杜牧的自家面目。

    小杜的俊迈、拗峭,深于感慨的诗风,于此也可略窥究竟了。

    备注 :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gab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