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杂文随笔杂文杂文
经典篇目不是语文教育失败的挡箭牌

经典篇目不是语文教育失败的挡箭牌

作者: 魏思年 | 来源:发表于2015-04-29 13:49 被阅读136次

在我们最深的记忆里,总有几篇经典课文令人回味,令人为之动容,这是经典独具的魅力。但近几年在这些课文上却战事频仍,一会儿要删减,一会儿要增加,似乎在告诉人们,语文课本里已经容不下一篇平静的经典文章了。

几个月前,因上海一年级语文课本删去全部古诗一事,经典篇目在语文课本中的存废问题再一次被抬到风口浪尖的位置。与上海的做法截然相反,据新华网报道,吉林长春的新版语文教材在经典性上大做文章,小学课本中古诗文占到六分之一,中学课本中甚至占到接近一半的比重。这一增一减的举动虽然表现出对待经典的不同态度,但笔者仍然没有看到语文教育改革的曙光。

长久以来,经典篇目的存废都存在争议,在这几年却愈演愈烈,这主要是因为中小学生减负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减负当然是个系统工程,这个观点早在十年前就很流行,但问题并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解决。随着社会竞争加强、逐利思想甚嚣尘上,孩子们的书包确实变得更小了,但却多了个拉杆包。

就在减负问题一筹莫展的时候,人们把敌意投向了躲在角落的经典课文,这真是个饮鸩止渴的好办法!从此经典篇目的轮回就开始了。狠狠减一批,却发现孩子们国学功底越来越浅薄,这条路似乎要埋葬五千年中华文化,行不通;一股脑往课本中塞一通,却面临着晦涩难懂、孩子们提不起兴趣的现实困难。那些隽永的课文们,就在这样的波动中摇摆着,就像受难的犹太人一样无处藏身。

但问题在于,中小学生的负担真是由经典课文引起的么?显然不是。中小学生的负担来源是一个以社会评价标准为核心,以教育制度为强制推动力,以教育方式为具体表现的综合体。如果社会评价不唯“证”是图,如果高考制度设计不走“严进宽出”的路子,就不会有目前这种以考试为目的、以标准答案为要求的走火入魔式教育,就不会存在直接碾压学生课余时间的学校安排。所以,问题显然并非几篇课文那么简单,而经典课文此前所遭受的磨难只是替人受过罢了。

如果考试不会要求学生一定要踩着得分点给出与标准答案几乎一致的答案,如果老师不会告诉学生某篇课文一定有个教了几十年书都没变过的中心思想;如果句子还是句子,词语还是词语,没有嚼烂揉碎的格式化赏析,孩子们一定不会觉得经典作品无聊。相反,如果老师可以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对课文的所反映的思想作开放式讨论,尊重学生的看法,并适当引导,深化他们的理解,这将是极为有益的。

经典文章的经典性在于思想深邃,如果没有相应阅历,就很难真正领会作者笔下的情意,所以如果让学生自己来理解,就几乎不能从整体上得其三昧。从这一方面来说,将大师之作放进课本的做法是有无可化解的硬性缺陷的。但瑕不掩瑜,孩子们自己得到的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理解往往是与其成长阶段相适应的,这种豁然开朗其实比强行灌输更为有利。只要学生有所得,其实就已经达到教育的目的了。

很遗憾的是,这种想法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中是无法实现的,这是我们国家语文教育失败的重要原因。但现在各处还在回避这个事实,以经典篇目的增与减、删与留作为噱头、作为挡箭牌,自以为是地认为靠这样就可以扭转乾坤,实在无异于缘木求鱼。对于危机,不知情固然是令人心焦的,但如果本就知情却麻痹自己、欺骗他人,那才是最大的悲哀!

相关文章

  • 经典篇目不是语文教育失败的挡箭牌

    在我们最深的记忆里,总有几篇经典课文令人回味,令人为之动容,这是经典独具的魅力。但近几年在这些课文上却战事频仍,一...

  • 58篇

    2020高考语文最新背诵篇目出炉!《教育部发布新高考过度时期语文背诵篇目说明》! 2019-10-13 17:00...

  • 备课札记(一)

    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是语文教学的经典篇目。它经典在哪些地方呢? “经典之一”――主题深刻。鲁...

  • 如何提升语文分数

    提升语文分数的纯干货分享 1.语文阅读 ①应试技巧。根据分数确定答题要点。 ②课外阅读。大量阅读必读书目、经典篇目...

  • 诗经经典篇目

    (1)《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 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 女,寤寐求...

  • 再谈诵读经典的时机(二)

    ……13岁前要做的教育,只有一种,语文教育,语文教育要做的是应该做高度的语文教育,是经典教育,我们称为读经教育。 ...

  • 《藤野先生》文本解读——伟大的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文本解读 ——伟大的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作为一篇经典篇目,无论是人教版语文还是部编本语文,都选编在内...

  • 别为失败找理由

    失败是坏事,也是好事。认为真的失败了,不找原因,安于失败还找理由安慰自己为自己找挡箭牌,失败就真的是坏事。失败之后...

  • 备战中考——文言文虚词“之”“而”“以”用法整理

    新课改实施后,教育已经进入了“大语文时代”。随着新教材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今后,语文在新中考、新高考的难度和分值比...

  • 感受爱的力量——《爱的教育》读后感

    轻轻打开《爱的教育》这本轻盈而厚重的文本,映入眼帘的是编者的推介语:教育部《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篇目。的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经典篇目不是语文教育失败的挡箭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gmvf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