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得体的退出

作者: 平原桴客 | 来源:发表于2019-10-23 01:06 被阅读0次

    行走在这冷暖无常的人世,作子女的,都需要一处避风的港湾——“家”。父母被我们需要着:口体之养和精神之育。同样,作父母的,亦是心甘情愿,付出他们的心血,满足我们的需要。尤其是独生子女的父母,更是将孩子视为掌中宝,心头肉。大抵,父母之爱,养育之恩,是散发着太阳的光辉吧。

    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民主”“平等”思想滥觞于家与校,个性与反叛贴成了标签,巨婴和啃老族也在一天天增多。爱子心切的中国父母们,也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父母们过度的“被需要”,是阳光雨露,还是宠溺放纵?

    我想,二元论的非此即被是行不通的。“被需要”固然是天下父母心,但过火的“被需要”,甚至假借“被需要”之名的控制欲和包揽心,对孩子的成长,还真有那么点洪水猛兽。

    日本作家志贺直哉笔下的清兵卫,无疑是个极佳的例子。父亲的愤怒,母亲的埋怨,看似是为了孩子好,实则是家长制的家庭教育,理解与沟通,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就直接缺席了。一个孩子的成长,又经得住几声怒吼、几回责骂呢?电影《四百击》中所言:“一个男孩需打四百次才能长大?”我想问,父亲在砸碎葫芦时,是否也听见了清兵卫梦碎的声音?

    若以为小说不过是虚构的故事,那真实的案例或许能震撼你的心灵。北大高材生王猛,数年不曾回国见父母一面,甚至在大洋彼岸写万字长文控诉父母对他的摧残。他说,自己曾时刻被父母监管,没有半点自主力——就连鸡蛋壳也不会剥。甚至上大学了,也要接受北京亲戚“照顾”。暂不说王猛的是非,就说父母对他的“爱”,是无隙可击,还是无孔不入?视孩子的个性与独立性于无物,这是将育人和养宠物混为一谈。如此“被需要”,早已不是甜蜜的牵挂和温馨的叮嘱,而是冰冷的镣铐,幽暗的囚室——将孩子灵魂死死捂住,让孩子的心灵趋于萎缩。做父母的形象也打了折扣。

    我自己也略有体会。“十指不沾阳春水”这句话说得千真万确。父母时刻处于“被需要”的状态:小到起床时帮我叠被子,大到高中的选择。在我的生活中,处处闪烁着他们忙碌的身影。虽不至于到王猛的境地,但独自在家,连面也无法下一碗出来。相比父辈小时候,十几岁挑起生活重担,烧水做饭洗衣缝补,麻溜熟练,我实在是羞愧难当。

    有人说,父母是魔术师,总能变着“魔术”来满足我们的需要。而我想,“魔术师”多了,“温室里的花朵”就多了,而畸形的“巨婴”自然也不少。

    既然孩子有手有脚有头脑,作父母的不妨卸一点担子,削减一点“被需要”。让孩子做几次主,没爹妈在就不至于六神无主;让孩子自己跌几跤,也知道痛是什么感觉;让孩子爬一回坑,别总可怜巴巴等着父母拽一把。然后,父母们怀一点忐忑,送一段掌声,不费力,而讨好,亦算得上“功德圆满”。

    毕竟,爱是一次用心的入场,也需要一场得体的退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爱,是得体的退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gqh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