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原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至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地毋已宁将恐发,神毋已灵将恐歇,谷毋已盈将恐竭,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穀,此其贱之本与,非也?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如玉,珞珞如石。
译文:
从前得到一的情形是这样的:天得到一而清明,地得到一而宁静,神得到一而灵妙,溪谷得到一而充实,侯王得到一而成为天下的准则。然而,就其极端的情况来说:天无休止地清明下去就难免会崩裂,地无休止地宁静下去就难免会塌陷,神无休止地显灵下去就难免会消歇,溪谷无休止地充实下去就难免会枯竭,侯王无休止地高贵下去就难免会倾覆。所以想要贵就得以贱为根本,想要高就得以下为基础。所以侯王自己谦称孤、寡、不穀。这就是以贱为本吧?所以追求过多的声誉就会失去声誉。所以有道之士不愿像玉那么精美,而宁可像石头一样朴实。
第四十章
原文: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
"道"的运动是循环的,"道"的作用是柔弱的。天下万物从具体的事物中产生,具体的事物从无形的"道"中产生。
第四十一章
原文:
上士闻道,仅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颢,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译文:
上士听了"道",努力照着去实行;中士听了"道",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加以嘲笑。不被嘲笑,那就不配成为"道"。所以自古以来有这样的话:光明的道好像昏暗的,前进的道好像后退,平坦的道好像崎岖,崇高的德好像低下的山谷,极度的白像是受了玷污,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像懈怠,本质纯真像是受污染变质,最方正的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器物无所合成,最大的乐音反而没有声响,最大的形体反而不见形体。大道深广而没有名称,只有这样这大道,善于开始而且善于完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