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十四)

作者: 纷至沓来 | 来源:发表于2023-11-14 23:21 被阅读0次

第三十九章

原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至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地毋已宁将恐发,神毋已灵将恐歇,谷毋已盈将恐竭,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穀,此其贱之本与,非也?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如玉,珞珞如石。

译文:

从前得到一的情形是这样的:天得到一而清明,地得到一而宁静,神得到一而灵妙,溪谷得到一而充实,侯王得到一而成为天下的准则。然而,就其极端的情况来说:天无休止地清明下去就难免会崩裂,地无休止地宁静下去就难免会塌陷,神无休止地显灵下去就难免会消歇,溪谷无休止地充实下去就难免会枯竭,侯王无休止地高贵下去就难免会倾覆。所以想要贵就得以贱为根本,想要高就得以下为基础。所以侯王自己谦称孤、寡、不穀。这就是以贱为本吧?所以追求过多的声誉就会失去声誉。所以有道之士不愿像玉那么精美,而宁可像石头一样朴实。


第四十章

原文: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

"道"的运动是循环的,"道"的作用是柔弱的。天下万物从具体的事物中产生,具体的事物从无形的"道"中产生。


第四十一章

原文:

上士闻道,仅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颢,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译文:

上士听了"道",努力照着去实行;中士听了"道",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加以嘲笑。不被嘲笑,那就不配成为"道"。所以自古以来有这样的话:光明的道好像昏暗的,前进的道好像后退,平坦的道好像崎岖,崇高的德好像低下的山谷,极度的白像是受了玷污,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像懈怠,本质纯真像是受污染变质,最方正的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器物无所合成,最大的乐音反而没有声响,最大的形体反而不见形体。大道深广而没有名称,只有这样这大道,善于开始而且善于完成。

相关文章

  • 老子 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 2019-02-25

    《文学回忆录》 第十四讲:老子 木心偏爱老子,用了最长的篇幅全面的写老子。在讲述老子之前,先表明中国思想的匮乏: ...

  • 老子 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

  • 《老子》与医道(十四)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绳绳不...

  • 《老子》|那些提高情商的修身之道(3)

    《老子》|那些提高情商的修身之道(3) 《老子》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

  • 《老子》夜读: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斲。夫代大...

  • 《道德经》的智慧启示(二十四)

    (二十四)论“持”在老子《道德经》中的智慧体现 关键词:老子《道德经》、大道至简、和光同尘、论持、天人合一 摘要:...

  • 拜见老子

    百思不得其解, 道之奥妙。 拜见老子,道是何物? 老子说, 看历史,学占卜。 六十四卦爻, 天地乾坤也。 历史是一...

  • 《老子》详解,给所有曲解老子的人(三十四)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

  • 《老子》详解,给所有曲解老子的人(五十四)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身,其德乃真。 修之家,其德乃余。 修之乡,其德乃长。 修之邦,其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子(十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hcs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