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叫做:“去他个鸟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决定!”
现在回想起来,依然觉得激动人心。哪吒喊出的,不仅是很多人的心声,更有改变命运的秘诀所在。
有句话说的好:“选择决定着命运”。你是谁,你将成为谁,或是你已经成为谁,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你的决定。
人一生面临着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选择,这就好比是下棋对弈一般,一步错,很有可能造成步步被动,步步错的局面。
改变命运的秘诀,就是要提高你理性决策的能力,在对的时间做出对的选择,要知道,你的决策质量会大大影响着你的生活质量!
那么,你的决策能力到底如何呢?
大多数人在做出决策时,都容易犯哪些错误呢?
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理性决策能力呢?
今天,我就给大家好好分享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一,你的决策能力到底如何?做8种测试题就知道了!
在《做出好决定(案例版)》一书中,作者斯蒂芬·P.罗宾斯在第二章中提供了八种自我测试题,可以帮助我们来了解自己的决策风格、风险偏好、对结果完美指数的要求、内外控制向、拖延指数、易冲动程度、控制情绪的能力、以及自信程度。
这些测试题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个性档案。个性会影响着你的选择,只有更好了解自己,才能更好的认识到你的决策习惯。
在这里,你可以先做一下斯蒂芬·P.罗宾斯所教授的第一种自我测试题,来了解一下你的决策风格。
备注:
1.非常不同意,得1分;不同意,得2分;不同意也不反对,得3分;同意,得4分;非常同意,得5分;
2.算出自己的总得分,该得分选项代表你的直觉得分。
备注:
1.非常不同意,得1分;不同意,得2分;不同意也不反对,得3分;同意,得4分;非常同意,得5分;
2.算出自己的总得分,该得分选项代表你的理性得分。
通过这个测试,你可以测算出你在做决定时的直觉得分和理性得分,哪一类的总分高就代表你倾向于哪一类的决策风格。
如果两者分数差异较大,证明你的决策倾向越明显,差异很小,证明你做决定时较为灵活。
二,大多数人在做出决策时,都容易犯哪些错误呢?
斯蒂芬·P.罗宾斯在《做出好决定(案例版)》中讲解了17个典型的决策误区,了解这些,并不是说我们日后在决策时就可以不再犯错误了,而是说我们可以尽可能的减少这些错误认知的负面影响。
在这里,我主要说三个,这也是我经常犯的错误。
1.日后的“打脸”都因为先前太过自信
美国著名作家乔西·比灵斯曾说过:“造成麻烦的,并不是我们不知道的事,而是我们知道的事并非我们想的那样。”
我们在做自我评估的时候,会极容易陷入“高估自己,低估别人”的思维陷阱中,从而为日后“打脸”埋下隐患。
我们会高估自己的表现、能力、知识储备、意志力,掌控能力等等,但却会低估别人的能力、低估事情的难度、风险以及完成目标的时间。
为什么绝大多数人都会有过度自信的毛病呢?
a.人们都会或多或少有自我优越感,潜意识里面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b.人们会认为自己能够掌控一切,包括外界因素。
c.人们因为自身认知和能力的限制,不可能考虑到事情发展的所有情况。
d.人们都会犯“确认偏误”的毛病,只愿意接受自己认同的信息,和自己认知不符的,则会忽视甚至抨击。
f.人们对过去经历的缺乏客观的评估,我们会更关注主观努力,而淡化客观因素、失败经历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几乎每个人都会在决策时有过度自信的毛病,只有认识到这个问题,才能在日后作决策时,尽量客观的分析问题,减少这方面的负面影响。
2.带着有色眼镜看待问题
决策是一个先根据来认知判断,然后给出选择的过程。
要想选择相对合理,首先要从“根”上治疗,尽量减少认知上的偏见。
我们每个人都会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整个世界,这个有色眼镜不仅摘不掉,而且还会被个人的主观因素,如态度、兴趣、经历、背景、期望、恐惧等等因素所影响。
基于这种带有偏见的认知,我们选择性地认识和诠释事件,并把这种诠释称之为现实,这就是选择性知觉。
它会一直影响着我们从认知到选择再到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更可怕的是,这种影响是不知不觉下起作用的,如果不去仔细留意,很难发现。
举个例子。
之前,我整理了自己的两个大衣柜,发现了很多我买了之后一次都没有穿过的新衣服,这些更多的是冲动消费后的结果。虽然每次购物时,都会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瞎买,但依旧不管用。至少在当时,我觉得自己消费时是很理性的,买的东西也是自己喜欢的。
直到我开始回忆买东西的过程时,才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我每次逛街时,总会害怕那些很热情的导购。觉得人家忙起忙后,如果我自己不买的话,岂不会让人很失望,那也太不好意思了。于是,我买了很多自己其实并不是很喜欢,也不适合自己的衣服。
害怕导购失望生气,觉得不买有些不好意思,这些恐惧让我在购物这种特定的情况下做出了很多错误的选择。
发现问题之后,我再去买衣服时,我会刻意的问自己:我为什么会选择买这件衣服?是因为不好意思?是因为导购太热情?还是因为自己真的喜欢?
只有真正确定我购买这件衣服是因为喜欢或是适合,我才会去购买。
大家在生活中做各种选择时,可以先自我提问,搞清楚自己为什么会这样选择?是否因为某个期望、经历、恐惧、兴趣等等因素,导致自己带着偏见看待问题呢?
3.被过去所累,无法及时止损
我原来看过一期恋爱调解的节目,里面的女生向情感导师哭诉着,说现在男朋友是多么的不靠谱,总是做伤害她的事情。导师问她:“既然你和他在一起不快乐,你为什么不和他分手呢?”
女孩怔了怔,然后说道:“他过去很好的,对我也特别好,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会变成这样子,我们已经恋爱五年了,如果我和他分手,那么我之前的所有时间和付出就都白费了。
这个情感案例在生活中很常见,很多情侣明明现在相处的不开心,但因为过去相处的种种经历,而舍不得放手,并寄希望于付出更多来感化对方,修复好感情。
他们就是在一直考虑着沉没成本,即:过去发生的,但是和当前决策并无关系的费用。
一直被沉没成本所累,很有可能拖垮你,继续做出更错误的决定,造成损失进一步扩大。
因为,沉没成本只是造成现在面临的局面的某个因素,但这一切都已经过去了,任何决定已经无法改变和挽回了。
而现在需要做的决策却会影响着你的未来。
所以,在做出选择时,一定要自我观察,是否还在抱着改变过去的幻想,是否还在考虑沉没成本。
记得上大学时,有一次我去看电影,但是那个电影真的很无聊,我坐在那里一直打瞌睡。说实话,我真的很想中途退场,哪怕回宿舍睡觉也好啊。可是,我一直硬生生的挺到电影结束,因为我认为,自己已经花钱买了票,如果放弃观影,岂不是之前的三十块钱都白费了?
我的这次经历,也是被沉没成本所迷惑,为了挽回购买电影票的损失,不惜硬逼着自己看完整场电影,让整个体验跌倒谷底。很明显,这又是一个错误的决定,毕竟我一不想要有现金的损失,二是不想要承认自己这次观影是个错误。
这就告诉我们,要想减少沉没成本的负面影响,首先要勇敢的承认错误。也许过去的某个做法让你损失惨重,一回忆起来就百爪挠心,但我们可以吃一堑,长一智,争取下次不再去犯同样的错误,并以此来指导当前和未来的决策。
三,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高效决策能力呢?
Photo by Kaitlyn Baker on Unsplash在《做出好决定(案例版)》一书中,作者斯蒂芬·P.罗宾斯针对高效决策,提出了12条建议。
在这里,我分享其中三条。
1.在情绪激动、遇到危机、缺乏信息或是感到压力时,可以先不要做出选择
做人生的选择题时,并不是非要立刻写出答案。
尤其是在你的情绪波动大,遭遇危机,缺乏信息或是感到压力时,最好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维持现状,不要着急做出选择。
有一次,我去买衣服,试穿时,导购小姐们都说特别好看,一个劲儿的夸我,这让我有些飘飘然,直接以原价就购买了那件衣服。事后冷静下来发现,我完全是以一个偏高的价格来买单的,这并不值得。
我当时的情绪太激动了,在这种情况下去做选择,很容易感情用事,甚至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我有个朋友最近购买了一套公寓,买了之后才发现公寓的产权只有40年,买卖后的税费支出也比住宅明显多出很多,他当时购买完全是听信了房产销售一直强调的房价便宜。
他在做这个决策时,几乎并不了解公寓的相关知识,完全是在信息匮乏的情况下,任由销售人员避重就轻的宣传和引导,最终冲动消费。
但如果他知道了这一条准则,就会先不做决定,回家好好做功课,查资料,当了解了更多信息之后,购买的欲望也很有可能消散的差不多了。
2.识别决定的重要性,将更多的精力放到重要的决定上
在《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一书中,采铜提出了一个观点:我们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做那些“低收益值长半衰期”的事情。比如,跑步、读书、练字、演讲、写作等等。
这些事情如果单次行动的收益是非常小的,但如果长期坚持下来,在复利效应的加持下,收益就会越来越高。
同理,决定也有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有的人会花很多时间纠结于“家中的墙纸用哪一款颜色”、“购买哪一款型号的手机”,但对于“自己上大学要选择哪一个专业”、“去哪个城市发展”、“下班后是否要参加某个培训班”等等重要的问题做选择时,却冲动随意的多,往往是“听父母的”或是“网上说的”。
要知道,越重要的决定对未来的影响就越深远,值得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多。
不妨做个测试,每天睡前回顾一下,自己今天所做的决定中,有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自己分别花费了多少精力来决策。
这个方法有利于培养我们识别决定重要程度的能力,在面对重要决定时,可以多几分谨慎心理!
3.别设定太多的备选项,别设定太高的期待值!
备选项越多,做选择时越纠结,越难做出明智的选择。
从表面上看,选择越多,选择的范围越大,越容易找出自己满意的答案。
但事实恰好相反,选择越多,越会提高对结果的期待值,选择时就越焦虑,选择过后的满意度就越低,也越容易后悔。
此时,我们可以主动限制选项,将备选项控制在6个以内,而且还要主动降低期待,千万不要觉得自己一个选择就能完美搞定一切。
比如,你想要在业余时间里多学习一些技能,打算给自己报个培训班,在看资料时发现,有手绘、演讲、写作、阅读、外语、烘焙等等太多的选择了。
如果任由自己在太大范围内一个个筛选,很有可能出现“看一个爱一个”的局面。
不如先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设定限制条件。比如,你想要学习的这项技能是可以帮助到自己本职工作的,可以解决当前自己工作时遇到的问题和困扰的。
这样,备选空间就一下子缩小很多,目的也变得清晰和明确起来。
time刚刚好有话说:
学习高效决策的技巧,并不是说这能保证你从此不再犯错,做出的每个决定都是绝对正确的。
再成功的人,也会犯错误。犯错本身就是人生的常态。
但如果你多了解这方面的内容,的确会发现你在过去决策时有着很多不易察觉的错误,这更是一个对自己加深了解的过程。
找到它,承认它,改正它,这对我们未来的决策依然很有帮助。
最起码我们不会再去幻想找到那个完美的选项,企图做出绝对正确的选择。
我们也不会总是被过去所累,总纠结于过去的某个决定,生活在悔恨之中。
希望每个读者都能在选择中积累经验,答好人生的测试题。
希望time刚刚好今天的分享能够对你有所启发,欢迎关注,评论和分享,听说关注我并转发的,能力和收入都嗖嗖涨呢!
作者简介:time刚刚好,专栏作家,职业撰稿人。一枚用大白话讲干货的萌萌哒,time专注分享两件事:一是自我提升,二是内容创业。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