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有闻,未之能行,惟恐有闻。
子路听到一件该做的事,没有做完时,就怕又会听到另一件。
“唯恐有闻”,害怕听到新的消息。(因为听到就要做,现在这件事还没做到,所以害怕听到新的消息。)
“闻斯行诸”,听到就要去做。
其实,一个人听到一个东西,就要做到,那么这个东西未必是个高级的东西。高级的东西都是需要长时间慢慢磨砺出来的。
我曾经就是这样的状态,曾经的我很可笑,我曾经因为对于成长的焦虑感而拒绝做任何可以让自己成长的事情,比如读书学习学技能之类的。因为不知道为什么,内心有一个声音就告诉自己:学也没用,因为等你学会了这个,新的技术又更新了,还得学,你永远都赶不上时代进步的节奏。
然而,现在,我都辞职1年半了,可是却在家里自觉而自发的学习工作的时候不愿意学习的那些东西,而且我也发现,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技能即便再更新再迭代,那些最基础的东西都不曾改变过。没有那些基础做积累,就永远都不会有知识的复利出现。
可是我却在能拿工资的时候荒废着时间,却在辞职之后全职在家学习这些。是不是很可笑。
而然在辞职后专注的学习过程中,很幸运,我梳理出了自己的人生蓝图,找到了自己想要用一生去做的事情,不是一件而是相辅相成很多件。
综合这些,我觉得,人如果想要永远保持对世界的好奇,永远愿意接受新鲜事物,那么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根基,因为只有找到了自己的根基,生命有依靠,灵魂很满足,才真的愿意锦上添花,否则那些“排斥感”都是来自于没有方向、不知所措的惶恐感。
立地成佛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一件伟大的事情一定是长时间的沉淀的来的。所以,值得的事情,一定不要急。那么这件事到底是值得花时间来做,还是尝试体验下就好,这就需要我们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判断。不要着急下判断,静静思考一下。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获得‘文’的称号?”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之为‘文’。”
一个领导,为了维持自己内心的“尊严”,当这个领导内心不够强大的时候,他希望他面临什么都能都懂,尤其是在下属面前。所以一个人如果在下属面前不能够开口提问,不能够去了解一些他不懂的真相,总是要保持自己高大的形象,这时候往往就会将错就错。
“不耻下问”,听上去很容易,但做起来没有那么容易,一定要有一个强大的内心和一个非常好的心态。当然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品行。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孔子评论子产:“具有君子的四种品德:行为谦逊,尊敬上级,关心群众疾苦,用人符合道义。”
“恭敬”是两码事,“恭”是对自己,“敬”是对他人。
当一个人端端正正的,和颜悦色的,气定神闲的这种状态交做“恭”。就是自己能够做到很端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