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生活工具癖时间管理
你的印象笔记用对了吗?

你的印象笔记用对了吗?

作者: 少羡 | 来源:发表于2018-08-25 23:50 被阅读286次

    印象笔记是知名的知识管理软件,但不得不说,很多人都用不好。我在使用过程中也绕了很多弯路,存在很多问题,为了寻求解决方法,看了一些文章专栏,还专门买了《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也尝试做了很多分类,最后结果就是,收集的笔记越来越多,多到不想看。

    在经过我的学习探索之后,也总结出了一套系统,虽说工具的使用千人千面,但在一些思维层面的东西是一致的。

    如何搭建高效个人知识架构

    4个错误用法

    很多人用印象笔记,但不能说会用,总结了常见的四个错误做法,不知道你有没有犯过。

    第一个是松鼠症,解决方式是内化吸收。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是这样,看到一篇写的不错的文章,看完了,觉得还能拿出来再看看,就随手用网页的剪藏功能或者用手机直接保存到印象笔记,然后呢?估计就没看过了吧。

    我最开始就有犯这个毛病,因为是做新媒体工作的,会经常要写文章,看到一篇行业内的文章,觉得不错,可以当做素材,就随手保存到印象笔记里面,做整理的时候一看,3千多条,连翻翻的冲动都没有了。

    第二个是拿印象笔记来梳理完整的知识。

    这种方式,在我看来也是错的,首先是随着笔记收集得越来愈多,打开耗时也会越多。其次,印象笔记的编辑功能其实是不适合拿来做自己知识体系搭建的。我给印象笔记的定位就是,强大的笔记收集工具。

    第三个是拿它来记录日记。

    之前看了一本《晨间日记的奇迹》,看到网上有人发出来晨间日记在印象笔记里的模板,记了差不多有半年的样子,放弃了,可能是记录的方式不对,对我而言没多大价值,还要在上面花费很多时间。

    第四个,就是拿印象笔记管理照片和图片的。

    原谅我真的不知道你们怎么想的,虽说诉求是想把印象笔记打造成一个集大成者,但专业的事还是交给专业的工具吧。我是用的mac和ios,协同很方便,就用的mac照片来批量管理照片,安卓手机也可以借助一些专业的照片管理工具来实现。

    存在的痛点

    在工具的使用上,是有一定方法的,错误的方法难以实现工具的价值。

    在印象笔记的使用上,存在的痛点是,人会不由得犯囤积信息的松鼠症。可能花在分类上的时间也多过阅读内容的时间,甚至于收集得太多了,很少会进行回顾,内化成自己的东西,那么收集的一堆都是垃圾信息,占据你的注意力,却发挥不了多大的价值。

    在信息时代,一切信息都唾手可得,可能当你搜索一个条目,会有数以亿计的信息向你扑过来,要想不淹没在信息的洪流里,建立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就显得格外重要。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花上一点时间学会怎么对自己的知识进行管理,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GTD理念

    GTD的理念,有做时间管理的人肯定都不陌生,我就很喜欢鼓捣时间管理的工具,看了GTD一系列的书,对其理念了然于胸,可以从时间管理这里迁移到知识管理上,其实是一个逻辑。

    整个GTD的理念用这张图可以表述得很清楚了,逻辑是:收集-整理-排程-回顾。

    通过这套逻辑,也能在繁杂的笔记类目下管理好。

    标签思维

    之前写的一篇文章有提到我们用的Windows系统其实是基于分类思维,而MacOS系统则是基于搜索思维。在Windows上,要找某个文件,你可能会打开文件夹的多个层级,才能找到,快的话也要1分钟,见过找个文件要花半小时的。而在Mac上,基于spotlight输入关键词,3秒钟搞定!

    在使用印象笔记的时候,学会搜索也特别重要,如果只是记下关键词,可以搜索出来有几千条笔记,没法准确定位到我们想要的,这时候就要引入标签这个概念。

    可能大多数人在使用的时候不大能分清标签和关键词的区别,我之前也是,整理起来就傻眼了,1700多条标签,好像这么记也没什么意义。

    在看了少数派的一些文章和知乎的几个回答后,建立了一套自己的标签体系。

    首先在给一个笔记打标签的时候,不要人为设定标签,想到什么就为它添加多个维度的标签。用发散思维去发散,也不用担心标签的混乱,因为之后会去整理这些标签。

    我整理了一下,笔记标签可以按这些维度来打。

    我会对笔记有个评分系统,真正能被我打 5 颗星的笔记非常少,而这些也是我认为非常重要,给我带来了巨大影响,需要以后反复阅读的笔记。这其实是帮助我们提前完成了阅读顺序的准备工作,如果我们没有提前贴上价值判断的标签,在未来很难得到最优的阅读顺序。

    除此之外,还需要打多级标签。

    当然,为了不至于信息多了就紊乱,还是需要定期再进行整理的。在一定时间,我们打开标签页面,对标签进行简单的合并同类项,这并不会占用我们太多的时间,却可以保持标签体系相对良好的秩序。

    我在知乎上看到有人这么说:

    标签不需要控制数量,每条信息的标签应尽可能多,杂乱的问题不需考虑,标签是用来检索而不是用来看的。

    这的确减少了对标签的整理成本,当然也可以尝试。不过,我自己的经验是:一旦放飞自我,随心所欲地添加标签,那么标签的价值便很容容易被打折扣,而且好不容易建立的标签体系就会迅速崩坏。

    借用化学里的熵增原理,分子由于其自身的无规则运动,事物是趋于混乱的,所以才需要不断做整理。

    如何整理信息

    信息整理流程

    不同的平台每天都会产生海量的信息,要让这些平台能为你带来最有价值的知识增量。就需要进行信息的判断和整理,比如建立自己的每日必读清单,不同信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在固定时间刷资讯。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区分进行信息筛选,不要沉溺于刷手机。

    识别出不需要阅读的内容,无价值信息直接删除,参考信息类不需要阅读,直接移动到相应的笔记本即可。我们应该尽可能培养自己在大部分零碎时间,不是打开微博、朋友圈,而是下意识地打开印象笔记的收件箱,随时随地,启动高质量阅读。

    每天最好有一个固定的时间去集中阅读这些文章,效果会比较好。

    如果在一个环境较好,注意力相对集中的环境,不仅对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配合番茄钟,还能大幅减少阅读所需时间。

    文章阅读完之后,我们贴上标签,把它们从收件箱移出来,根据主题移到不同的笔记本中,这样就完成了阅读流程的基本闭环。

    如果是非常长的文章,且一时半会读不完,可以添加一个相对正文更好检索的关键词,我通常直接输入 _书签,同时我会给这篇文章打一个稍后读的标签,提醒我,这篇文章还没有读完。

    笔记内容编辑

    对于筛选出来的优质内容,如果不想看过就扔一边,想要深度得阅读一篇文章,全身心理解文章内容,并对自己的行为带来改变,可以在使用印象笔记的时候进行以下的步骤。

    首先进行格式的简化,印象笔记网页版的剪藏可以去除广告,阅读之前可以简单地把繁复的格式、无用的广告、无意义的 GIF 图删除。

    在遇到重要的内容选中,右键并点击格式中的高亮,也可以借助快捷键实现。

    除了将文章的重点内容标记出来之外,我们也要主动思考,文章中概念的真正含义,逻辑结构,对我们的成长提高带来的借鉴意义。印象笔记没有批注的功能,不过在文章相关部分下面新建一个代码块,然后在里面记录自己的思考,实现更深度的阅读。

    最后,可以在笔记一开头加上要点概括,在浏览笔记的时候,看开头就能了解这篇笔记的大致内容,而不用查看全文去回顾,也可以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建立阅读防崩系统

    之前有提到过松鼠症,其实就是犯了囤积的毛病,笔记越积越多,以至于最后都不想看,建立起来一个高效整理笔记的流程,不做一些缓冲准备,可是很容易崩溃的。

    有一个原则:每天只阅读当天剪藏的内容,第二天依然只需要阅读当天的剪藏内容,可以完全忽略除此之外收件箱的所有其他内容。把没看完了扔在一个文件夹里,随便起一个名字,比如「临时Inbox」,放心,没有一条笔记会重要到非看不可的地步。

    到周末了再统一处理本周遗留下来没有看完的文章,当然,这些都建立在前面进行了筛选的基础上,确定这些都是有价值的,才进行深度阅读。

    保证到周一的收件箱是空的,至于之前没看完的,就当做是沉没成本,不要花费太多注意力在上面,不然反倒会成为一种负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xxxcremove:印象笔记是笔记 ----项目有teambition,nozbe,wrike,电脑端的project, 日常计划--像to-do,滴答什么的,甚至TIM都有管理日程的,还有(好用的同步)日历都行(outlook同步到小米日历)。嘻嘻
      • 小金子依依:印象笔记已经抛弃,因为不是以前的那个了
        小金子依依:@JimiXu 有道云笔记、石墨、讯飞、还有手机自带的以及微信收藏夹😏
        f1e8cdaadb4c:@依依健康食堂 那你现在在用的笔记是?
      • Axure原型设计:可以看出作者很善于使用工具为自己服务,分析的很到位。👍
      • 微凉一季:都是九年义务教育出来的男人,为什么你这么细 腻。
        少羡:@微凉一季 哈哈,我是妹纸呢
      • 零壹生活:listary这个工具,能帮你在windows也能快速找到文件,甚至是软件程序。
        印象笔记的确需要每日清理,每周总结。
        《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推荐阅读,应该会有不少启发。
      • 赤脚不大仙:感觉自己用了一个假的印象笔记

      本文标题:你的印象笔记用对了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isn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