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满足于自己的现状,总是要寻找另一种人生出路的。
这是个人的“不满足”的必然心理状态。然而,个人必定只是一个人,只是一个人,何以能够寻出另一种出路?
“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
这是鲁迅先生的做法,并成就了他自己的一生伟大。这就启示我们,必须要另一种思路,才能寻找到另一种出路。
自己能够像鲁迅一样做吗?自己可以如鲁迅一样做到吗?
“异路”肯定是异于常人的,自己肯于脱离“庸常”吗?这要从“心底”审问自己。
“异地”肯定是自己不习惯的,自己能够与“习惯”做“割裂”吗?这要严重审查自己的“意志”与“毅力”,恐怕该作一种“拷打”自己了。
“别样的人们”肯定不是多数人,是绝对少数的人,如鲁迅一样,只是一个人,且至今只是一个人。要扪心自问:我真的愿意如鲁迅一样终生只是一个人吗?
所有这些,都是“寻找另一种人生出路”中的根本性与关键性问题。
寻找另一种人生出路,要懂得什么是路,更要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人的生命。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这个关于“路”的鲁迅定义,该是人们“熟知”的。但在“不满足自己的现状”,寻找出自己的另一种人生出路中,这个“路”的鲁迅定义,就要变为“真知”了——“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
由之,“寻找出路”的实质,就是“践踏出路”,就是“开辟出路”。这就需要自己不畏艰难、勇往直前了。
这更需要自己真正明白什么是人的生命:“生命不怕死,在死的面前笑着跳着,跨过了灭亡的人们向前进。”
这个关于“生命”的鲁迅概念,自己能否真正践行吗?
寻找另一种人生出路,需要另一种人生思路。这“另一种人生思路”,考据鲁迅,是获得了,自己真的能够照着做吗?
“以前早有路了,以后也该永远有路。”我如是坚定地信仰鲁迅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