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会刻意去描写父亲有多么的好大,我只写一些我和我父亲的一些真实的事儿,我随便写写,朋友们随便看看。
我的父亲,是我认识的家长中对孩子最严厉的,小时候我犯错时,可以收拾到让我产生心理阴影,有一种不敢回家的胆怯。
竹条打屁股手牵耳朵那都是小事儿,难能可贵的是,对收拾我这件事儿,父亲真的是富有学习精神,怎么潮怎么新鲜怎么来。
不管是听来的,还是电视上看到的方法,只要父亲觉得用来对付我不错,那么他必定借鉴。
举个例子,记不清具体是九几年,那一年电视流行播放“七仙女下凡”,其中一个仙女惩罚他丈夫的方法就是跪搓衣板。
好家伙,我爸也不管跪搓衣板是别人用来对付老公的,直接用我身上了。
这部“七仙女下凡”还没播出完呢,我就犯错落我爸的魔掌里了,我爸现学现卖,没说的跪搓衣板。
由于我父亲比较会跟潮流,借着电视剧的热潮,让我在乡间也不大不小的火了一把,都知道我就是那个跪搓衣板的毛孩子。
后来网络上慢慢的也流行跪搓衣板,让我嗤之以鼻。虽然同出自“七仙女下凡”这部电视剧,但是跪搓衣板这个桥段,我的老子早就在我身上用过了,网络上的早就过时了。
……
关于如何教育我这个问题,你如果觉得我父亲只会跟风或是用一些道听途说的方法你就错了,他还能大胆创新。
我觉得每一个中国式父亲都有一颗望子成龙的心,我父亲还给我起过“振华”二字为名,可见对我的期望。
不说别的,就说早教这个事。我不知道早教这个词是谁于哪一年提出,又在哪一年开始实施的,反正我听说早教这个词的时候我早已成年好多年了……
但是我的父亲不一样,我是三岁半上的学前班,(九几年初乡间没有幼儿园,只有学期一年的学前班),在我三岁时,我爸就自制了一块木板,教我加减乘除。
好家伙,等我上学前班了,当时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程,题目我只要看一眼都不用算就知道答案。(真事,因为我邻居的女儿比我大几岁,正读三年级,她绞尽脑汁的数学题,我路过的时候往往看一眼就把答案说出来了。小时候乡间邻里彼此之间喜欢串门,邻居家的女儿因为我没少被家长数落,小时候她最恨的人因该就是我了。个人片段回忆)
等到我在学前班把拼音学的一知半解的时候,我爸就丢给我一本新华字典说:什么时候你把这里面的字都认全了,会写了,知道了每个字的意思,我也就没什么好教你的了,到时候你想怎么玩我都不管你。
后来发现我真不是这块料,比较人性化的再也不提认全新华字典这句话了,我爸自己小学毕业,说认全了新华字典才没什么好教我的。
他的的早教观念算的上是第一批了吧,无师自通,就连吹牛都用上了,可谓煞费苦心。
……
我爸爸的努力让我在整个学前班期间的作业和考试全是是一百分,九十九分都没有考过,说明我爸对我的早教算是成功的。
唯独学前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这一次例外,因为我缺考了,语文数学双科分为零,我去取通知书的时候,还抱怨老师给我打分打错了,直到见我学前班的老师最后一面时,他还认识我,开玩笑的说:汇,还有给你打错分的老师吗?
……
痛快的过了一个暑假,一年级开学了才发现:哦豁,学前班早教时学的知识被我通通忘得一干二净,只有我的强项数学勉强能跟的上课程,语文更是一塌糊涂。
巧的是我又遇到一个特别严厉的班主任,于是每次打学生手心时里面有我,每次放学留下来背课文时里面有我,罚站和罚倒垃圾基本也有我。从这点来讲,我爸对我的早教无疑是彻底失败了。
个人片段回忆:我只记得是一个夏天下大雨的夜晚,我发着高烧,我爸和我爷爷一人打伞,一人背我,轮流背着我走了很久的山路去医院,路也不算太远,我却觉得像是走了很久。
其实我当时的记忆应该是很清晰的,我不记得自己有发高烧难受的感觉,就记得时不时打个雷,爷爷和爸爸背着我打着一把很大的伞,打伞的那个人会被雨淋。
长大了有时候想起往事,觉得那一次高烧应该就发生在学前班期末考试期间,不然怎么会无故缺考,又怎么会无故忘却心中所学?如果真是这样,那我还算好,没有高烧坏身体器官状态,落个聋哑的不幸。
我也问过我的父亲,他对这件事情完全没有印象,可能是我的记忆误差,也可能是小时候多灾多难,父亲都不记得具体是哪一次了。
我爸教我的知识我忘记了以后,我不记得在我爸是什么反应,我只记得我爸又开始不厌其烦的拿自己的小木板,从头开始再教一遍。
可是我心有些野了,沉不进学习中了,于是竹条打屁股,手牵耳朵开始上演,时不时的来个类似跪搓衣板的新把戏。
在父亲和严厉班主任的双重压迫下,我的成绩慢慢得到提升,后来始终保持在全班十一到十五名次,不上不下,直到小学毕业。
……
小时候每一种我家乡适合生长的水果我爸都种植有几颗,我爱吃的会多种几颗。他没有想着用果树谋利,只想着种一些给我吃。 每到山里的野果子成熟了,我也总是第一批吃到的小孩。
我不能像其它小孩一样满山遍野的野得没有顾忌,却又总能比其他小孩多感受一些爱。时不时的我会被我的老子收拾一顿,但是在那个贫穷的年代,家里有一半以上的钱是用来给我买零食,一句话概括就是:我的童年是痛并快乐着 !
小学毕业后我爸就再没有用武力教育我了,说实话,这让我好一阵忐忑不适应!
高中时我走上很多朋友都走的老路,迷恋上了网游,成绩自然一路下滑。在这里我不是要批判网游,网游给我的回忆一样是痛并快乐着。当然这和父爱不是同一种概念,是一种经历。
由于我远在县城,父亲对我的现状一无所知,还以为我依然是个乖乖仔,正在废寝忘食的学习,全然不知他的乖乖仔走上了一条和他想象中完全不同的道路。
零九年高考完以后,我在家等待成绩出炉,其实我自己心里已经有底了,只是说不出口,只好委婉的说,可能考不上什么好大学。
成绩出来后,果然如我所料,三百多分!
我爸没有骂我也没有说我什么,我只记得他那一瞬间失望的眼神,在当时我并没有体会到其中有什么特殊的涵义。
成绩不理想,书还是要继续的读,因为我还没有准备好鼓足步入社会的勇气。期间母校推荐了一些大学,也收到一些不知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清楚这些大学的含金量,这些大学却成了给我父亲最好的安慰,我也开始安心的选择我该去的大学,那怕这些大学我都看不上,可自己也只有矮个子里挑高个子了。
一次闲来无事,跟我爸去田间做业,这一年我爸一人一耕牛种了二十亩水稻。(自家稻田只有四亩,农村一些外出务工人员和一些不想太劳累的人,不舍自家田地荒废,就会让别人去种自家的地,谁愿意种谁种。)
这二十亩水稻就是给我读大学预备的开支,我看着这些稻田,心里面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再没有谁能像父亲一样,不辞劳苦默默的为你付出不抱怨,不求回报。
母亲也一样,只比父亲多了一点儿唠叨。哈哈,我这样说,我妈应该看不到。
我选择了离开学校,因为我太清楚网游对我的诱惑力了,我这个时候去上大学是绝对沉不下心来学习的,我没有超强的自制力,我就是一个普通的人,与其在大学继续厮混四年,我还不如用这四年学会自力更生。年少的我相信少读四年书却多了四年奋斗的日子,一定可以有一番作为。
如今我二十七八岁了,对父母的关心多体现在嘴巴上,最多偶尔买一件衣服。
然而父母操心我的事确是方方面面的,多了不说,就说好吃的:这个等孩子回来吃!
这个留给孩子吃!
这个放着,等孩子回来吃!
这个给孩子拿走!
物产再丰富的地区好东西也不是随便有的,父母心中的好东西都是被我吃了,被我拿走了的,我不吃不拿他们还不乐意。
而她们自己什么都舍不得吃,不是她们不知道这个东西好吃,她们省着嘴都是为了我能吃上她们心中的好东西,那怕这些所谓的好东西我早已看不上了。
中国式的父母对孩子是一条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