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散文砍柴书院
蒙曼:在唐诗里遇见另一种人生(上)

蒙曼:在唐诗里遇见另一种人生(上)

作者: 我是魔眼睛 | 来源:发表于2019-02-27 21:59 被阅读152次

    “腹有诗书气自华”。

    说起蒙曼,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这句古诗。

    没有惊艳的容颜,却因为丰富的学识、谦和有度的举止,从2007年首次登上央视《百家讲坛》,成为该节目最年轻的主讲人起,蒙曼一次又一次走上央视舞台,并在中国掀起一股又一股文化热潮。

    蒙曼:在唐诗里遇见另一种人生(上)

    01

    1975年,蒙曼出生于河北省廊坊市,那是一个崇尚读书的年代,而她又非常幸运地生在一个读书人家。

    蒙曼的父母均毕业于天津外国语大学,“文革”期间,又一同做了乡村教师。

    在蒙曼童年的记忆中,爸爸妈妈非常爱看书、爱学习。

    乡村教师的工资很低,但爸爸妈妈还是舍得将一半的工资拿来买书,另一半用于生活,因为是书店的常客,以至于后来书店的员工会主动拿着书单到她家,让爸爸妈妈勾选,然后把书送来。

    她家最重要的家具不是流行的冰箱彩电之类的大件,而是书柜。打家具时,爸爸告诉木匠要打书架,那时农村的木匠甚至不知道什么是书架。

    现在,蒙曼有了自己的家,别人家客厅放电视的位置,她家是整整一面墙的书柜,里面塞得满满当当。

    书柜,依然是她家最重要的家具。

    当一对父母由内而外散发出书卷气时,最受益的是孩子。

    在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蒙曼从小就喜爱读书,家里的藏书成了她童年时期最好的陪伴。

    “在我很小的时候,一到周末,我和哥哥就趴在窗户前等着去县城的爸爸,因为爸爸一定会带回两样东西——小人书和好吃的,我俩就一边吃一边看书。那是每周最期待的时刻。”

    现在回忆起儿时的场景,蒙曼依然记忆犹新。

    “家里什么玩具都没有,只有书,眼睛里只有字。父母经常捧着书,我和哥哥也自然地开始看书。最初看小人书,后来看的书越来越厚。”

    蒙曼:在唐诗里遇见另一种人生(上)

    在做客央视《谢谢我的家》节目中,谈及成长历程,蒙曼坦言,最该感谢的就是自己的双亲,她称父亲是自己的“晴天白玉柱”,母亲则是“架海紫金梁”。

    02

    说起与古典文学的结缘,更多的是受父亲的影响。

    虽然毕业于外国语学校,但因为喜爱文学,父亲后来做了一名语文老师。

    在蒙曼的印象中,爸爸“好酷”,那时候爸爸教古文,从来不带课本,每次都是背着讲、背着写。

    长期耳濡目染下,喜欢古典诗词的种子,也就此在蒙曼的心中埋下。

    但精通古文的父亲却从不刻意要求女儿必须读古诗词。

    大概在蒙曼七八岁时,有一次她和爸爸去书店买书,蒙曼挑选了《清十八家诗抄》,爸爸付了钱,但在回家的路上对蒙曼说:“‘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清朝的诗可以读,但不是最好的。”

    不干涉,但会适当引导,这就是父亲对女儿读书的尊重,也是在给女儿培养一颗赤诚的诗心。

    蒙曼:在唐诗里遇见另一种人生(上)

    后来,蒙曼在喜马拉雅电台讲唐诗时,爸爸天天听,有时还会提一些自己的看法。

    有一天爸爸对蒙曼说:“你这个唐诗讲得还可以。”

    蒙曼随声说:“嗯,很多人都说不错。”

    “别人说什么没用,我说好就是好。”

    还有一次,爸爸对她说,“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为什么不读“驱车登古yun?却读成yuan?这属于十三元,你这样读不押韵,整个诗的感觉都错了。”

    蒙曼给爸爸解释,十三元韵很难押。现在小学课本上都读yuan,喜马拉雅的工作人员说,读yun会给孩子们造成迷茫,讲清楚太复杂,所以就没有强调。

    爸爸说:“那不对,以后你写书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一点说明白。”

    已经70多岁的父亲,始终在关注着女儿的成长,即便女儿已经成为闻名全国的学者,他还不忘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蒙曼:在唐诗里遇见另一种人生(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jbq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