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国宝霍懋征》(《中国教育报》2017年04月27日第4版,作者高毅哲),对于一位教育家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与热播的影视剧的人物对比,让我们对于育人问题会有更深的思考。
教师是育人的,是学生的榜样,因此社会对于师德的要求比其他行业都要高。由于个别教师的问题,很容易触动社会敏感的神经。大爱是师德的核心,选择这一职业,就是付出,付出时间与精力,付出心血与智慧,就是要为社会文明传承而努力。如果一位老师看到学生就烦,这样的人其实是不适合当老师的。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对自己来说是一种痛苦,对别人来说也是一种折磨。
教育是良心活,虽然现在有很多量化,但至今还没有一种量化能够把教师的付出与成效有效地测评出来。各学校基本采取了模糊的评估办法,这也是教师工作的特点决定的。但是相信绝大多数教师站在讲台,很少想到我该如何想着量化去工作,而更多考虑到今天面对的孩子,将来要进入社会,我们要为孩子的未来负责。
应试教育说到底是功利性的教育,是社会物质化追求在教育方面的反映。应试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忽视人的成长。应试教育也育人,但是那种育人是与考分紧密相关的,而与考分无关的,会被抛弃甚至扭曲。
育人是慢的艺术,是人性的滋润。如果所有的行为都要得到即刻回报,得不到回报就觉得“老天爷”对不起他,这样的思维无异于一种毒药,中毒的不仅是祁同伟。
每一个人所面对的现实,都不可能事事如意的,这种不如意是极为不正常的,需要调整的是个人的心态。面对苦难的态度,更能够体现人的高低。
我想,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理念自信,不做随波逐流者,不做功利的现实人,要有自己的精神高度。我一位网友自认为对教育有很深的理解,也有一番教育追求,手中也掌握着一定的行政权力。他说,女儿的班主任一遍遍地通过微信提要求,甚至把成绩较差的学生放在群里公布。他女儿考试成绩略有下降,班主任就很耐心地打电话提醒家长。作业多,多到了连优秀的学生都无法完成的程度。有几次,看到孩子夜深了还没有写完作业,于心不忍,他给孩子写好了未完成作业的说明,但是孩子都没敢使用。有小组团队式的捆绑评价,孩子担心给小组扯了后腿。他说,看到孩子每天那么烦躁,他十分心疼。与任课老师交流,学校里要这样的成绩,老师也挺委屈。
我想,我们身在其中的每一个人,还是要讲一讲教育伦理。多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都要凭良心去做事,而不是为了什么所谓的荣誉、成绩。大家都埋怨环境,想一想我们自己的工作就真为了孩子为了教育吗?
有人说《人民的名义》中的教师形象不怎么样。其实,任何一个职业都有霍懋征这样的“国宝”,也有被欲望的魔鬼控制的祁同伟,这挺正常。不正常的是,我们教师不能迷失自己的方向,更不可将我们的孩子带入利益的“漩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