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落幕红尘
如果你为孩子不爱读书费解,那就是你的孩子错过了阅读敏感期。
现在我常常后悔,孩子在二三岁的时候一本看图识动物能爱不释手,常常翻过来翻过去的看。到了四岁,四岁半的时候,一本图册唐诗,他也会常常翻出来看,就这两本书被他翻来覆去的看,书能看出明显的破损,而我却丝毫没能注意到孩子的这些细节,没能加以好的引导和陪伴。
也许我就根本不知道孩子还有阅读敏感期这一说法。
现在孩子快接近六岁了,又想起来要买些书给孩子看。书买回来了,我念给他听,起先还能安静的坐在那,认真的听着,可当我读了三四页后,他说他不想听了:“我的头都要听炸了”。我说,那好吧,那我们明天再读。
我知道孩子已经过了阅读敏感期,阅读意识已经淡薄。他已经没有了在阅读敏感期内的那种,阅读带给他的快感而产生的浓厚兴趣。
以前他看那两本书的时候,从不是这样的,是一种如饥似渴的样子。现在看书他是一点兴趣没有,甚至还会觉得烦。
我知道是我错过了孩子的阅读敏感期,我好后悔。我要是早点知道孩子有阅读敏感期这档事,该有多好。
现在我想找回孩子以前的那种读书感觉,恐怕就要费劲一些了。以前我只要在旁边轻松的稍加引导就可以了,而现在我知道,想找回孩子以前那种读书的感觉,恐怕要多走一些路,多费一些心思了,
所以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孩子的阅读兴趣年龄,一般不会超过6岁,6岁后的阅读相比于6岁前,孩子更难养成兴趣习惯,所以6岁前也称为儿童阅读的黄金期。
孩子在这个阅读黄金期里,还要家长持续不断雨露春风般的关爱,不可间断,孩子阅读的好习惯才可能养成。

美国著名生理学家玛莉安.伍尔夫通过研究发现,儿童阅读是一个大脑两个区域一起运行,而成人阅读只有半个脑子在工作。
如果我们错过了阅读敏感期,在14岁前还有一个补过的机会。也就是说孩子整脑阅读,会慢慢步入到半脑阅读,也就是进入到成年阅读。如果连这个阅读白银期都错过了,学习语言的能力就会退化到毫无兴趣,没有感觉。
我们知道,当孩子进入阅读敏感期后,图书就成了他最好的朋友,这一时期一般出现在4岁半至5岁半之间。此时他喜欢我们给他读书,也喜欢自己看书。我们可以抓住这个时机,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和正确的阅读习惯。
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对图书是喜好的,可生活中给孩子这个印象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现在还有人看报纸吗?少。现在还有人坐在那儿看书吗?少。孩子见到的,各家都一样,家长单凡有空都是低头一族——看手机。
我们想要培养孩子有个好的读书习惯,可我们带给孩子的环境又与我们的要求自相矛盾。这就需要我们应对新的环境,解决摆在我们面前棘手而且相当难以解决的矛盾。
那么在这一敏感期,又面对这样的环境,孩子还要不要读书呢?肯定是要的。孩子各个敏感期会做着各个敏感期的事情,就怕家长一不留神,孩子已从上一个敏感期进入到下一个敏感期了。
有的敏感期贯穿在孩子0到6岁之间,而有的敏感期在0到6岁之间只有几个月的停留,你若是疏忽了,补都来不及补。
当时教和事后补的差别很大,当时教是事半功倍,事后教是事倍功半?
我承认我也有看手机的习惯,手机给我们带来便利,随意挑选,想看的看。每当此时,孩子会问你在看什么?我通俗的一句回答就是我在学习。有时候他会不信,会扒你的手机看。我看手机不是看文章就是写文章,手机屏幕上自然是密密麻麻的小方块字,他虽不识字,但他已确信那就是字。
他相信了。
因为我确实是在看书,因为低质书不能给我带来随意选择的便利。我之所以这样明了告诉他,是想让他知道,手机只不过是我的一个学习工具而已。传递给孩子的信号是,我不是用手机在玩,而是在学习。这样会消除一部分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书籍能启迪人的智慧,阅读是为自己走开阔的路,打基础。
那么在孩子阅读敏感期又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呢?

简而言之,你要拿出一部分时间和足够的耐心和孩子一起看书,阅读。听孩子讲故事,还是讲故事给孩子听,在孩子面前,要极力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要先从简单的阅读到复杂的阅读,易懂的阅读到难懂的阅读。购买读本尽量选取简单、有趣、易懂的,具体可以包括一些儿童动漫,神话故事,小寓言等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