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作为一个差点儿成为00后的90后,看到了时代在日新月异,从黑白电视到彩电,从录像带到DVD,从大个大到智能手机,很多人走出了乡村,很多人后来又回到了乡村,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小时候父母常在身边,他们操心着我们的教育,但是爸妈觉得学习很重要,也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一直规束着我们的行为习惯,虽然有些教育方法正确,但是一直支持我和弟弟往着一条既定的道路在行走,我爸妈觉得很开心的事应该是我们是村里为数不多上过大学的人。
不是我们比他们聪明,而是我们的父母一直在我们身边引导着我们。他们很多在开始学习成绩比我们好很多,青春期带了的懵懂,终究没有能抵住各种诱惑,就开始吃喝玩乐。这时父母想管,也已经无济于事了,只能去学校领回被老师从网吧抓回了的孩子,默默叹息。他们觉得明明给了孩子自以为的好条件,孩子就应该知足,他们却忽略了对孩子陪伴和引导。
他们大多在我和弟弟初高中时结了婚,现在娃已经三四岁了。他们结婚后生下了小孩,孩子大多又是像他们父母一样给奶奶带。孩子的爷爷和爸爸妈妈去城里打工,寄钱给奶奶,让她帮忙扶养。孩子神奇般地又走上了父母曾经走过路,奶奶作为一个女性,也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什么都宠溺着孩子,巴不得天上的星星都为他们摘下来。
教育本身就是一门玄学,在农村这块地儿,开始变得玄而又玄,童年的不幸需要一生来治愈,没有父母托举的孩子,很难翻身。独立都许多东西堆积起来的,即使自身是主要原因,父母在孩子成长阶段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
留守儿童虽然不是生而不养,是生活无奈导致的,至少父母还愿意为孩子去挣钱,为孩子的将来做打算。更可憎的是,有人打工打着迷失了自我,妻离子散,孩子却成了最受伤害的那一个,爹不疼,娘不爱,最后孩子只能颠沛流离。
我表哥小时候家里还算有钱,姑父是个包工头,九零年代就积蓄了几十万,搞建筑工地,这一行都是良心和刻苦吃饭的,要监工,要选材,否则建筑可能烂尾。开始他很努力工作,因大方和勤奋,积累了一些名气,有了一帮兄弟,也帮衬着家里人,把娘家兄弟也带了出去打工。
三姑爷也着实对家里人不好,苛待家里边亲戚,拿着亲戚当牛使,亲戚卖力干活,还不如陪他打牌收入的高,做得慢了他还要家里的亲戚,显示一下自己大老板的身份,亲戚也是敢怒不敢言,等着干完一年,就收工不干,姑爷发钱总是先整外屋人发的,经常拖欠家里人的工资,这让爷爷奶奶在村里不大好做人,每次过年来拜年,亲戚都围我们家找他拿工资,他也不会全给。
除了赌博外,就是在外面找相好,因为他早前把我三姑给打成终身残疾了,三姑得知他在外面找相好,气不打一出来,提一嘴就要挨揍,我不懂这样婚姻维持的意义是什么,他们有一个儿子,是我们表哥,原本可以过上富家子弟的生活。却一直在外流浪,最开始在我们家呆了三五年,你不太清楚了,有奶奶和我妈照顾,还算过得愉快,那是我三姑也躺我们家治病,有时姑爷过年或者过节来一趟,经常跟三姑吵起来。他当着奶奶的面,叫嚣骂姑姑的娘,还想动手打她,奶奶也是劝和不劝离的,劝她将就,在奶奶那一辈眼里,离婚是很丢脸的。
感觉表哥从小就在吵吵闹闹的家庭长大,从来没有享受过家庭带来的温暖。上初中后,是他爸的姐姐照顾表哥,但是他姑拿着三姑爷的扶养费,忙着扶养自己的孩子了,表哥还得受人冷眼,后来三姑爷落魄了,把三姑和表哥扔给了县城的小姑姑和三伯,大家出钱照顾三姑,凑钱给表哥上大学,高中他成绩很好,但是三姑爷破产,对他打击很大,成绩一落千丈。
大学毕业在外工作几年,也没存什么钱,存了几万回家盖房子,给了五万给三姑爷买盖饭材料,三姑爷直接拿钱赌没了。三姑爷破产后,也是四处跌跌撞撞,挣几个,花几个,欠亲戚钱都不敢回来,欠下的钱还是表哥替他还的。
表哥三十多岁,跟一女孩结婚不到半年,卷走六万彩礼和所有的份子钱,不欢而散,最后我们得知他们也没有打结婚证。生活对他来说已经麻木了,三十出头还是一无所有,感觉已经没有了灵魂似的。
表哥也只是生而不养的其中一类罢了,还有许许多多像他一样的人。父母没有经过同意就把他们带到了这个世界,却让他们颠沛流离,不知道何处是家,哪里是家。如果生而不养,就不要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尝遍人间苦难。孩子也不惧生活艰苦,只希望有父母的陪伴和引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