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风语阁《偶遇》主题作业。
今天是学校复课后的第二天,也许是这段时间的运动量不够,也许是脑子里有太多需要思考的问题,居然凌晨五点多醒了后就没有一点睡意。我只好打开简书昨天榜四《太阳照不到死人头上》的文章看,为什么一大早要看这篇文章,是因为榜单上的其它文章都已在昨夜看过,只因觉得这名字有点颓,所以没看。
好不容易挨到了六点半,赶紧起床,打算避开上学时拥挤的电梯去楼下散步。我喜欢在电梯里看群里专人发来的新闻简报。打开学习群珍妮老师发的简报,我在【历史上的今天】,看到“1067年——司马光初进读通志,赐名《资治通鉴》。
既然与《资治通鉴》偶遇了,那十多天来未认真读书的我,是需要好好沉下心来好好学习了,毕竟第一次读的时候,只是囫囵吞枣。
《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它所记载的历史,上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下至后周世宗显德(959),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横跨16个朝代,一共1362年的历史中,详近略远,隋唐五代371年,占全书40%,史料价值最高。作者多次着墨在其中的贤明政治时期,如文景之治、贞观之志等。
原来司马光给这本书取了个名字叫“通志”,意思是从头到尾的历史。有一次神宗看到收里记载了不少前人治国处事的经验,觉得十分有用,就建议司马光把“通志”改名为“资治通鉴”,并亲自为之作序。
《资治通鉴》的编写经历了宋英宗、神宗两朝,前后共用了19年时间。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各个朝代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各种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状况,对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和言语也作了记录。它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著作,人们因此把司马光和《史记》作者司马迁合在一起叫做“两司马”,认为他们代表了中国传统史学的最高峰。
我喜欢《资治通鉴》里面被记-得精彩纷呈的经典战役,如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在记-赤壁之战时,司马光并没有从正面去描写战争的具体情况,而是从人物着手,把鲁肃与孙权合谋定计、吴蜀构筑同盟及诸葛亮智激孙权等故事分别道来,从独特的视角诠释了这场决定魏、蜀、吴三足鼎立局面的关键战役。既有战争的完整过程,又有人物的深刻雕饰,给人们留下了鲜明的印象。而文中的一些语言,也成了后人惯用的成语典故,像“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已经为众人耳熟能详。
我更喜欢看《资治通鉴》的人物故事,它里面记载了无数政治人物的升衰浮沉,为我们勾画出无数幅仕途和官场的悲欢离合,其升其降,其盛其衰,多由人力,多靠智慧,胜则为王,败则为冠;升官则在青云之上,贬职则处尘埃之中。
如果对《资治通鉴》在学术思想的发展感兴趣的友友,不妨认真品读。里面记载了上至先秦的儒、法名、阴阳、纵横五家的代表人物和学术主张,下及汉初的黄老思想,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以及魏晋玄学的盛行都有记载。对于佛教、道教的起源、发展,以及儒、佛、道之间的斗争也有叙述。特别是对西汉以来经学的发展,典籍的校理,石经的刻立、九经的雕印及流传,都有较系统的陈述。
听闻在2020年4月,《资治通鉴》被列入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首次向全国中小学生发布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关于《资治通鉴》,就与大家分享这么多了,希望家有中小学生的友友自己先抽空品读,再讲分享给孩子喔!当然,喜欢仕途或战役研究的友友也可以学习,可以研究,可以模仿,甚至可以超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