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六—居士

作者: 秋一梦 | 来源:发表于2023-07-21 16:17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馨主题第十二期主题写作【穿越】

    这是一座山,一座树木茂盛又秀丽的山,整座山布满了绿色的树林,现出一片片浓绿。山间泉水的流水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嗡嗡嗡嗡”的虫鸣声,树叶在微风中的摇摆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山间交响乐。从浓郁的绿荫中,飘来一阵阵清幽的芳香。

    这就是我睁开眼睛后看到的感受到的,我再低头看了看,发现自己正躺在一座亭子里,一脸疑惑的我马上站了起来,走出了小亭,看见亭角就像鸟张开的翅膀一样,上面写着“醉翁亭”。

    咦,我是穿越了吗?现在的我,居然来到了欧阳修老先生命名的醉翁亭里。脑海中记忆如潮水般涌动、碰撞、交融······

    我是一个写文爱好者,昨晚正在收集六一居士的资料,看到《醉翁亭记》的一个插曲:太守写完后,就抄了几份,一大早让手下的衙役把文章分别贴在各个城门上,一个城门贴一份,因为他想让行人帮他修改。同时,还派出锣鼓手,在各个城门口敲锣打鼓,引起行人的注意。太守的诚意最终感动了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这是一个五十多岁砍柴的樵夫。他说:“大人,我听衙役读了你的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实情,就是开头太啰嗦了!”为了让老人提出更详细的意见,太守又给老人把开头背了一遍“滁州四面皆山也,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刚念到此,老人把手一扬,说:“停,毛病就在此。”太守恍然大悟:“您的意思是这些山名不必一一点出?”老人说:“是这么一回事。大人,你上过琅琊山的南天门吗?站在南天门,大丰山、乌龙山、白米山还有花山,一转身就全都映入了眼帘,四周都是山!”太守听了连忙道:“真是言之有理!”当即在底稿上写道:“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并讲给老人听。老人满意地说:“环滁皆山也,用这个字来概括,就不啰嗦了。”

    哈哈,没想到我一睁眼,就穿越到了北宋!还来到了醉翁亭!那我就去采访一下六一居士本人吧!

    我沿着茂密的竹林,走了好久好久,我才来到一个幽静的轩窗下,只见一个老人正看着棋盘冥思苦想。那一缕缕和蔼的春光,那一阵阵潺潺的流水声,那一声声清脆的鸟鸣声,都没能阻止老人凝神屏息,集中全力在棋盘上。这老人是谁?我细细地观察了一下,在老人的正前方摆放着一张琴,而老人的脚边放着一个酒壶。这下我终于可以肯定,老人就是六一居士了!

    “您好!六一居士!我是来自二十一世纪《风语文学》的记者一梦。很高兴与您这位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欧阳修先生见面,真是我的荣幸!如果居士能让我采访,我就万分荣幸了!”

    “丫头,我也很高兴认识你!你想知道什么呀?”

    “谢谢居士,您在《六一居士传》里,说明了六个一的具体内涵为:藏书一万卷,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再加上一个自己。”

    居士开心地点了点头。

    我于是好奇地问:“听说居士最喜欢的琴曲是《流水》,请问您是真的用琴治好的自己的病吗?”

    “没错,是真的。记得当初被贬夷陵的时候,手中的琴质量很一般,但青山绿水伴着袅袅琴音,自是一种独特的享受。只是后来官越做越大,每天奔走在功名利䘵当中,就很难体会到琴音的乐趣了。这时我的身体出现了一点小毛病,但工作太忙了,我没有理会,结果小毛病变成了大毛病,医治后还是不能全愈。于是,我就跟朋友学琴,久而久之,不知不觉中病就好了。在我看来,琴不仅能够悦耳悦神,还能够治病救人。”

    “您的琴音是多样的,有急有缓,也有高有低;有疾风暴雨,也有小桥流水;有孤寡之叹,也有鱼水之欢。”

    “是呀!听到琴音,就如看到人生读到了经典。让我欣慰的是,著名音乐家、琴师沈遵以我的《醉翁亭记》为蓝本,创作了著名的琴曲《醉翁操》,沈先生还当面为我弹奏过。”

    “哗,那真是太厉害了!听说居士不但擅长抚琴,家中还收藏了三张很名贵的琴,能否给我介绍介绍?”

    “乐意之极!其一名金晖,琴音晓畅清远;其二名石晖,琴音清朗缓慢;其三名玉晖,琴音舒缓有余韵。”

    “听说您收藏各种琴,请问您有什么心得?”

    “只是教训罢了,官越大,琴越贵,就越没有了收藏的意趣。结论就是琴不必收藏太多,毕竟家里不是开修琴铺子的。”

    “听说居士还是一个优秀的棋手。”

    “也没有了,只是在被贬夷陵期间,我的诗里多次提出下棋而已。‘竹树日已滋,轩窗渐幽兴。人闲与世远,鸟语知境静。春光蔼欲布,山色塞尚映。独收万虑心,于此一枰竞。’”

    “只要您在棋盘上,世界就永远是平静的,永远也不会有烦恼。”

    我忽而想起居士的藏书有一万卷之多,当然,这一万卷在现在不算多,但在当时,两宋时期的藏书家达七百余人,其中藏书上万卷的也就二百多人,藏书上三万多卷的才二十多人,所以说居士的藏书一万卷数量已经很大了。藏书不但量大,而且藏书质量也很高。因为居士但凡要收藏一部书,他就会认真地研究其版本源流,对其进行认真的校勘。正因如此,居士才能收藏到前代遗留下来的书籍,也能收藏到当代知名学者、作家的手稿。

    于是,我好奇地问:“居士,听说您的藏书楼名曰‘非非堂’,请问有什么特别的缘故吗?”

    “我只是每天下班回到藏书楼,看看窗外修竹丛丛,与上万卷书籍朝夕相伴,自己的心很快就能静下来。闭上眼睛,思接于栽,心游万仞,天人古今无所不至。领略到藏书的妙处,所以叫非非堂。”

    “居士,您的千卷金石遗文,具体是指什么?”

    “其实就是夏商周三代以来的碑帖铭文拓片。我是在宋仁宗庆历五年即1045年开始收集的,到仁宗嘉祐七年即1062年完成。”

    “哗噻!整整费时十八年!居士所收藏的,有什么独特之处吗?”

    “别人收集金石文字,是为了供人们欣赏把玩,如前代如晋朝陈勰之《杂碑》,梁朝萧绎之《碑英》。而我收藏的目的在于研究。我撰写的《集古录》,收录了自己审定考释周秦至五代金石刻辞文字的跋尾评论四百多篇。内容方面,多涉及史事、书法和文章艺术。”

    “居士真是好雅致!听说居士的酒量也是很大。”

    “见笑了见笑了!我还不是厉害的。文学家石曼卿与好友刘替的酒量才叫大!有一日,他们两人相约去王氏酒楼喝酒。从早喝到晚,两人始终不说一句话,也不跟任何人打招呼。两人目不斜视,只是饮酒。酒喝完后,面不改色,互相作了个揖,便走人。”

    “于是居士就写下了《朝中措》‘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居士挼了挼胡须,笑了笑。

    “居士,我还知道您与苏轼之间的缘分,今天我就想听您亲口说说。”

    “宋仁宗嘉祐二年,20岁出头的苏轼以一份《刑赏忠厚之至论》完成了笔试。梅尧臣阅卷时,发现了一篇佳作,于是推荐了给我。我一口气看完,觉得这篇文章朴实无华,清新自然。准备留下初评意见:第一名非此人莫属。但突然觉得此文的文风像自己的门生曾巩所写,随后我就评了第二。苏轼得知后喜出望外,连忙修书一封致谢恩人梅尧臣。梅尧臣随后将信转给我,看罢后,我不禁感慨‘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哈哈,您知道吗?成语‘出人头地’,就是从您这句话中提炼出来的。”

    “哦,很好,很好!”

    “居士,我相信如果没有您的奖掖和提拔,苏轼先生那笑傲文坛的道路,也许就不会那么顺利和平坦。听说先生二人一共有四次会面,方便说说吗?”

    “当然可以!第一次是在嘉祐二年,第二次是苏轼父子三人归蜀服丧之后再次回到京城,第三次是苏轼在凤翔任满三年之后回到京城,经常登门拜访我。后来因他父亲过世需要归蜀服丧而中断。第四次就是我归颍之后,在熙宁四年,苏轼在赴任途中与一同送行的弟弟一同过来拜望的。”

    “苏轼先生从少年就景慕居士,从贡举后与您第一次谋面,到离别次年与恩师永诀,相识相知共十六年。在那些年里你们虽没有保持频繁联系,相会次数也不算多,仅仅就四次。但是,每一次会面都对苏轼先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为后世留下了美好的故事或是著名的诗文作品相传诵。”

    “嗯,苏轼确是我的骄傲!”

    “在北宋中后期,您和苏轼先生作为文坛领袖,在不同时间任颖州知州,都在颖州留下了显著的政绩、华美的诗章、传世的学问。”

    “我们只是关心民生,做到务实勤勉,希望开展多种文学活动,从而活跃颖州的文化氛围,进而推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发展。”

    “二位无意之间缔造而成的文化,被现代人称为‘欧苏文化’。又因二位对颖州感情深厚,留下那带有地方文化色彩的颖州欧苏文化,被现代人称为‘欧苏颖风’。颖州欧苏文化是北宋颖州文化的巅峰,有着深远的影响。从那以后近千年里,官府设立的几座书院,都与欧苏文化有一定的关联。”

    居士听了,开心地连续喝了几口酒。

    “居士,您写的《丰乐亭记》,我真希望我也能俯首聆听泉声,在春天拾取幽雅的香花,在夏天庇荫在高树之下,在秋天赏风霜,在冬天赏冰雪。”

    “‘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我只是称首此间风俗的美好,使百姓知道之所以能安享丰年之乐,是因为有幸生活在没有战乱的太平时代。其实,宣扬朝廷的恩德,与民同乐丰年,这都是刺史的职责,所以我才写下此文为亭命名。”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居士这首《玉楼春》写了惜春伤别之情,却表达了您旷达的胸襟和着眼于现实的态度,让我真正感受到了这词的魅力所在!”

    “谢谢丫头的喜欢!”

    “我自己喜欢《秋声赋》里的‘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您是说草木没有感情,尚且不免按时飘落凋零。人作为动物,乃是万物中最有灵性的,种种忧愁会触及他的心灵,种种事情会劳累他的身体,只要心中有所触动,就一定会损伤他的精神。更何况他要去思索他力所不及的事情,忧愁那些智力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就会使他的红润的面容变得如同枯木,乌黑的头发变得斑斑点点;为什么要用并非金石的身躯,去跟草木竞争茂盛!而应该想想自己究竟为谁摧残,又怎能去怨恨那并不相关的秋声呢?”

    居士点了点头。

    “居士,您为了支持范仲淹改革,在《朋党论》上痛斥豪族地主阶层的代表人物,如夏竦、吕夷简等人,由于您和蔡襄等人的弹劾,而先后被罢官。而您后来因替范仲淹辩护,被贬夷陵令。请问您有后悔过吗?”

    “当然不会后悔了!那是在庆历三年即1043年发生的事,我首先划清了‘君子之朋’和‘小人之朋’的界限,又进一步剖析了‘小人无朋’和‘君子有朋’的道理,然后引证大量的历史事实,说明国家的兴亡治乱和朋党的真实关系,给予政敌以致命的打击。”

    “居士在文中连用排比,增加了说理的气势,也让事理在正反两面的对比中显得更加清楚明白。而居士一心为民为国的精神更让我感动!”

    随后居士挼着胡须吟诵起:“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处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民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夫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居士的声音渐渐地变得越来越模糊了,隐隐约约、朦朦胧胧。等我回过神来,咦,欧阳居士不见了?居士居士,您怎么走那么快呢?我还想要您给我签名哩!不要走!

    手臂猛然一阵疼,我缓缓睁开眼睛,原来我正趴在桌子上,所有的一切只是穿越而已。但我对居士的景慕和佩服,真是无以言表!

    居士的豁达,是令人钦佩的那种豁达。当他被贬为滁山太守时,却没有计较得失,修建了“醉翁亭”,还作了《醉翁亭记》,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那种怡然自得,真是非一般的豁达!

    居士的勤奋,是令人感动的勤奋。在年纪轻轻就考中进士后,他却没有放弃继续学习的念头,他仍然在深夜苦读,手不释卷,即使意志受挫时,也在书海中寻找快乐。记得有人曾问:“君藏书为万卷,不知读过几本。”他说:“你在我所藏之书中随便挑一本问我,若我没读过的,我就无言面对我的六一居士。”于是那人专门挑了一本积满许多灰尘的书问您,结果他对答如流,丝毫不差。

    居士的谦虚,是令人动容的谦虚。他在功成名就之后,从未浮夸自傲。即使他与另一史学家修订史书后,名字被列于他人之下。

    居士的大度,是令人折服的那种大度。虽然位居副宰相,权势炙手可热。他没有妒贤嫉能,打压那些有才能的人,而是勇于打推荐和提拔有才之人。王安石之所以成为宰相,成为伟大的改革家,是他的功劳;让“三苏”威名远播,成为唐北宋八大家的其中三人,也是他的功劳。

    居士,就是黑色天幕上最闪烁的一颗星星,就是歌舞台上那最动听最催人奋进的交响曲;就是冬雪中那一株最淡雅最清香宜人的梅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采访六—居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xut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