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起身准备去往云锦的路途中,我看到一位女子,她是我的邻居阿善,一位单身母亲。
那日她身着一件素白单衣,坐在木椅上为女儿梳理头发,头发被编成许多根细长的发辫并扎成马尾,再配上一朵简单的粉色蝴蝶结修饰。阿善喜欢和女儿待在一起。她的头发是亚麻色的,在沉浸着明耀的午后晴空下充满生机,如丝缕般轻轻漂浮。灰蓝色棉麻裤子是平淡生活里惯常装束。她总喜欢在夏天时挽起裤管,带着孩子一起下水抓鱼。
18岁时阿善辍学,远离家乡,前往大城市寻找工作。她每个月会为家里按时寄去一部分钱,余留下的交付房租和其他生活费。她前前后后换过不少工作,当然,那个时候年龄还小,没有一个好的学历是她长久以来不愿为人所道的,但成长必须要面对的,便是一切未知的选择与不辞辛劳的付出。这样的道理她显然知晓。独自工作生活的不易,在都市长此以往地漂泊,并非她最终心之所向。
图 网络 | 文 南岭丘木一个人置身的层次注定逃离不了他整日所需要面对的各色人群。阿善身边认识的朋友并不多,他们大多在酒吧相识。无论一个人还是一群人,他们总是像昼伏夜出的猫一般,喜欢在夜色深沉的灯光下,摆脱掉白日里庸碌平凡的自我,得以暂时远离压抑的职场,愉悦身心获取自由是他们共同寻求的快乐。阿善享受这里带来的一切不同以往的体验:梦幻、激烈、沉醉,自我催眠的意识被某一瞬间突然警醒。黑暗中起伏的背影,芳香灼烈鲜花与光影令人持续产生高潮,无论热闹欢快的舞蹈还是一个人情绪低落时的自我安慰,无人会着意听取你的心声并替你安排明确的目标。
在午夜时分,城市的夜生活刚刚开始。她一个人来到露天窗台,选择靠近北岸虹湖风向的座位。灰褐色樱桃木桌椅,桌子上摆放一只透明薄壁水晶杯,雕刻纹理复杂而有规律的几何图案。杯口与底部大小相称,里面摆放一束粉白石竹花。
微风拂来,喝过酒之后的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逐渐清晰的思维与敏锐的探索兴致下,只觉目光晕眩,仿佛自己是置身苍茫宇宙中一粒小小的尘埃,水波是面巨大的镜子,流向远方的夜色中去。浩瀚烟海,选择独自面对生存的希望,不作刻意的理想与谋划,亦或是只能将身心寄托于残酷的现实,但终究不合乎真理,且无法持久。
蓦然间,一个男子的叫喊声把阿善惊醒。她回过神来,转身望去,右手轻轻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头发。她看到是嘉曜。他这次出差回来并没有提前告知阿善。下午四点钟,飞机按照规定航班时间准时在云锦机场降落。
他是商场上奋发有为的成功人士。一身装扮恰合她心目中对于男子外形完美的追求。简约的藏青色法式高领衬衫,以突显优雅修长的轮廓。
她渴望与自己所爱之人共同经营一段感情,外界的评判她无须在意。当两个生命在蜷缩的阁楼里,被诸神布散下天罗地网,他们包裹的身躯如同水流柔弱而刚强的冲击力,无可逃遁。蜿蜒的河水汨汨流淌,河岸边有绵延数不绝的青草绿地柔软、干净。她此刻紧紧抓住河岸上的藤蔓,一寸寸地游向远方,试图拼尽全力想要到达彼岸。这种心境如同在干旱的沙漠渴望遇见一片绿洲。
翌日清晨醒来,耳边传来啁啾鸟鸣声,阿善想起昨晚与男子共同饮酒之后,他们一同进入一栋花园别墅里,酒精麻痹使人产生轻松的愉悦感。抽离现实的忧思困惑。被囚禁于夏夜草虫鸣叫的黑暗之中。
此刻窗台边的四季海棠悄悄绽放。各色花树在春日的阳光下明媚新鲜,周围的空气被芬芳浸染。
她穿上一件白色衬衣,起身下楼。
早餐为她准备的是培根三明治切卷和自制水果沙拉,一杯刚刚泡好的建瓯水仙茶。这种茶原产地在中国的南方,他说这是一位从事茶艺工作者的朋友从茶园带来送给他的。茶具摆放的位置一直是那张棕红色复古镶边菱纹茶几上,他说这是他一直所喜欢的生活方式。每日饮茶,生活中从不抽烟,洁净的空气适合早晨出门跑步,他大部分会选择听轻音乐或者摇滚。也许他怕她没有早晨喝中国茶的习惯,又为她准备了一杯溢满果香的茶,这种茶以红茶为基础,用芳香柑橘外皮中提取的油调和而成。她依照自己的口味,在茶中依次放入两粒白色方糖,将茶匙从六点钟至十二点钟方向,轻缓、均匀地搅拌,使它尽量不发出任何与瓷器触碰的声响。
每个时代都有其不同的特征。如同阿善,在和嘉曜短暂相处不到半年后,没有第一时间通知双方的父母,而是先去登记办理结婚证。阿善并无交往太多她工作圈子里的人,长时间的流落没有什么朋友,事业虽然有所起色,也一直停留在驾轻就熟的工作岗位上,只是最终收获看似圆满的爱情。她想要的不过是身份证上那个祈求被更改的结果,一个曾经最为确定的历史核心。他们迅速召集朋友,发请帖,置办一应婚礼物品。
如果一个女子彻底爱慕一个男子,那么她必定想为他生养孩子。这个男子所有的一切,睡觉、吃饭乃至呼吸,她都会如同母亲爱护孩子那般,骄纵宠爱。她此时也许比任何人都更加怀恋这个男子最为脆弱的一面。
嘉曜自知,他是性格强势之人,喜欢坦诚相对、言谈爽利的对话风格。而他们的孩子在这一点上显然并没有遗传自己的个性。他们为此已发生多次口角争执。但作为父亲,他明白,骨肉之情连接内心深处,他甘愿冒着被别人指责的风险,也希望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培养出能力出众的孩子。他说这是天下父母所共同期盼的结果。
老旧时代所遗留下来的社会风俗,矛盾与日俱增,不会消失。从前男尊女卑,婚姻不由自己做主,传统孝悌观念影响深远。而现代,青年男女人口的比例失调,社会风气呈现盲目追求物质与财富,这样的婚姻本身就是对其生命的不负责任。一些人表现出厌世的情绪。如若贫困并非是消磨生活的罪魁祸首,那么我们应当以何种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呢。
和他争吵是她不愿面对的。没有人会理解她的感受,她此刻的心情已经糟糕到极点。她无人沟通,但她知道现在沟通也仍旧得不到他的认同,他们彼此对于事物的看法背道而驰,她希望得到他的理解,不再以强势的态度去维持表面的风平浪静,这样最终只会引发更多不必要的争端。
他说,他为这个家付出了所有。花掉许多精力教育孩子,督促功课。从不关注孩子的世界,始终以严格的方式要求他身边的人,也特别强调一个人从小所处的层次是极为重要的。他同时明白即使事业再忙碌,也会时常记得从外面回来为她带回礼物。这些礼物大多价值高昂,他从不吝啬以此表达对于她的爱。阿善可以确定的是,一个女子所要得到的长久的爱即是信任、宽容以及不去计较得失的爱,它是双方各自不求回报的过程,只能坚持而有所依赖地一直走下去。如今她在长久的自责与怨悔中度过,每日洗菜,做饭,照顾孩子。工作上的事情他不会再像原来那样去和她分享并倾诉。她也只是照例完成家务,傍晚带孩子出门去商场挑选生活用品。他们从半年前已经分居,晚饭时间并无太多言语,最多是谈论一些孩子学习上的问题。晚上十点钟孩子入睡之后,阿善收拾完厨房,泡了一杯薄荷茶。嘉曜则独自一人在房间里玩他喜欢的电子游戏,啤酒瓶子扔了一地。他们就像两个一同居住的室友,平凡的生活深入残缺。
婚姻是一个永恒延续的主题。从远古时期开始,人类繁衍生息,那时候的婚姻制度里没有父母、兄弟、姐妹的概念,纯粹是为了性的需求。到后来的以男子为社会的主要生产力,“从妻居”变为“从夫居”,这一重要性的转变影响了上千年人类婚姻制度的发展。一夫多妻制开始出现。人类社会最终不知是否会被多元化的婚姻制度所取代,如果实现,它对于我们这个世界又是否存在真正的意义呢。
又是一年四季轮回。在清澈的春光下,白日里窗台边那株红色海棠花树依旧灼烈绽放。
夜幕下的厨房间,阿善开始为即将下学的女儿炖煮晚餐。陪伴自己的是昏黄灯光里的斜影以及那莹白的清辉。她不知是否应该怀抱热烈的心情,暗自期许明日的天气。因为它一定是人类孤独生命中最后的一丝念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