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爻展图》始创于2006年秋,首次公开发表,见于2009年底的拙作《系辞新解之二·「三极」的秘密》,这里借图名作标题。
将「三极卦」按照其「四象」的构成分解为「六爻卦」,不仅是「三极卦」产生「六爻卦」的方式,同时也是「三极卦」演变成「六十四卦」的方式,而且还能由此建立「三极卦」的各「宫」(只是对这个名词的借用)。以「三极卦」的「乾」卦为例,如果其「象」全部由「刚」组成,就得到第一个六爻的卦:「乾」卦;第二卦,上一极,即仅「天」极的「象」由「刚」构成,其它极的「象」全部是「阳」,则得到「家人」卦;第三卦,中一极,即「人」极的「象」为「刚」,「革」卦;第四卦,下一极,即「地」极的「象」为「刚」,「需」卦;接下来,「人」极、「地」极的「象」都为「刚」,仅「天」极的「象」为「阳」,就出现第五卦「夬」卦;而「天」极、「地」极的「象」都为「刚」,「人」极的「象」为「阳」,则得到第六卦「小畜」卦;「天」极、「人」极的「象」都为「刚」,「地」极的「象」为「阳」,是第七卦「同人」卦;最后,「天」、「地」、「人」三极都为「阳」,是第八卦「既济」卦。仿照此例,凡为「阳」(易)的极以「阳」、「刚」为「象」,凡为「阴」(简)的极以「阴」、「柔」为「象」,这样,每一个「三极卦」都能够表现为八个六爻卦。据此我们制作了全部八个「三极卦」表现成六十四卦的图表,也就是概括了用「四象」来演绎「三极」得到「六爻」的全部情况,称之为《三极爻展图》。
《三极爻展图》
五十五、《三极爻展图》《三极爻展图》中的「动」指的是「柔」、「刚」这两种情况;「静」则指「阴」、「阳」这两种情况。《三极爻展图》同《分宫卦象次序》图相比,无论是「宫」的构成和「卦」的次序都不相同,也不像《分宫卦象次序》那样有较强的规律可循;而且还同《易》本身的卦序以及《帛书易》的卦序也不相同,因此,也许没有任何的实际价值。但是,如果仔细推敲《三极演爻图》,的确有很多有趣的现象有必要加以注意:
一、在《三极演爻图》里,通常所说的「八纯卦」,并不都是由本身的「三极卦」产生的。「乾」、「坤」、「震」、「巽」这四个「三极卦」可以产生本身的「八纯卦」,但「坎」、「离」与「艮」、「兑」这两对「三极卦」则互换产生「八纯卦」,即三极卦「坎」产生纯卦「艮」,三极卦「离」产生纯卦「兑」,三极卦「兑」产生纯卦「离」,三极卦「艮」产生纯卦「坎」。
二、「震」、「巽」的「纯卦」产生于「天极动」,「坎」、「离」的「纯卦」产生于「人极动」,「艮」、「兑」的「纯卦」产生于「地极动」;「动」产生八纯卦,「静」则不产生八纯卦;风雷因天动、水火因人动、山泽因地动,是十分奇妙的现象,也是一种自然哲理的体现。
三、「既济」为三极卦「乾」的「全静爻」,「未济」为三极卦「坤」的「全静爻」,而「乾」、「坤」为《易》之首,「既济」、「未济」为《易》之终。结合下面的分析就可以知道,这并非是一种偶然的巧合,而是一种规律的体现。
四、「全静爻」这一列,「随」、「蛊」;「噬嗑」、「贲」;「困」、「井」;「既济」、「未济」这八个卦,在《易》里恰恰是两两放在一起的,依《易》中出现的先后,卦序为「17、18、21、22、47、48、63、64」。
五、「全动爻」这一列,「乾」、「坤」;「临」、「观」;「遁」、「大壮」;「中孚」、「小过」这八个卦,在《易》里也是两两放在一起的,依《易》中出现的先后,卦序为「1、2,19、20,33、34,61、62」。
六、「人极动」这一列,「屯」、「蒙」;「颐」、「大过」;「水」、「火」;「革」、「鼎」这八个卦在《易》中也两两相处,依《易》中出现的先后,卦序为「3、4,27、28、29、30,49、50」。
七、「人极静」这一列,「小畜」、「履」;「泰」、「否」;「谦」、「预」;「渐」、「归妹」这八个卦在《易》中同样两两放在一起,依《易》中出现的先后,卦序为「9、10、11、12,15、16,53、54」。
八、还有另外四列,其中,「天极动」和「地极动」为一组,「需」、「讼」;「无妄」、「大畜」;「晋」、「明夷」;「家人」、「睽」;「蹇」、「解」;「萃」、「升」;「雷」、「山」;「风」、「泽」这十六个卦在《易》中两两相处,卦序为「5、6,25、26,35、36、37、38、39、40,45、46,51、52,57、58」。
九、「天极静」与「地极静」为另一组,「师」、「比」;「同人」、「大有」;「剥」、「复」;「咸」、「恒」;「损」、「益」;「夬」、「姤」;「丰」、「旅」;「涣」、「节」这十六个卦在《易》里两两相处,卦序为「7、8,13、14,23、24,31、32,41、42、43、44,55、56,59、60」。
由此可见,《三极爻展图》的确揭示了一定的规律,《易》的卦序也许与之有某种未知的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