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周读完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周又读了《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两本书都属于“自传性随笔",谈的都是自己,只不过前者谈的是作为跑者的自己,后者是谈作为小说家的自己。
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村上春树梳理了自己小说写作的历程与心路,也对怎样写小说提供了一些方法和建议。下面就感触最深的几点做一下归纳:
一、职业小说家的资质和资格
要成为职业的小说家,需要才华、气概、运气和机遇,更重要的是资格和资质:
(1)非写不可的内驱力。
(2)支撑长期孤独劳作的强韧忍耐力,忍得住寂寞,持之以恒地写下去。
二、写作是彻底的个人体力劳动,如何获得坚持写作的持久力?
写小说这份工作是在密室中进行的,彻彻底底的个人事业。要对案枯坐、集中心力,如果最多只能坚持三天的人是当不了小说家的,怎样才能获得持久力,村上春树的回答只有一个:“养成基础体力。获得强壮坚韧的体力,让身体站在自己这一边,成为友军。”
如果体力下降,思考能力也容易随之衰退,适当的运动能让思维、学习、记忆能力都得以提高。村上春树成为职业小说家后就开始跑步,过着早睡早起、每天坚持跑步的健康生活,每天固定伏案工作完成固定工作量,这种按步就班的生活让村上春树保始终持着最佳状态,写出一部又一部的小说。
三、要成为一个小说家,需要什么样的训练和习惯?
村上春树提出了最重要的两点:
(1)阅读:
想当小说家的人首先大概要多读书。”优秀的、不怎么优秀的,甚至是极烂的小说也要一本本读下去,让身体穿过更多的故事,邂逅大量的好文章,偶尔也邂逅一些不太好的文章。这才是至关重要的作业,不可或缺的训练。
(2)观察
养成事无巨细,仔细观察眼前看到的事物和现象的习惯。
身边来来去去的各色人物、周围起起落落的种种事情,不管三七二十一,认真仔细地加以观察,并且深思细想、反复考虑。”
对于观察到的东西不该迅速得出结论,而应该尽量原封不动地收集和积攒素材,要在自己身上找出大量存储这类原材料的余地。
“世界看似无聊,其实布满了许许多多魅力四射、迷团一般的原石。所谓小说家就是独具慧眼、能够发现这些原石的人。......这些原石基本都是免费的。”
新一代人自有新一代人的小说素材,仔细收集和积攒故事需要的素材极其重要,关于这点到任何时代都不会改变。
四、如何完成长篇小说写作
1.规定自己一天写出十页稿纸,每页400字。如果心里还想写也要打住。哪怕今天状态不好,也要鼓足精神写满十页。因为做一项长期工作时,规律具有极大的意义。
2.第一小稿完成之后,稍微放上一段时间,小作修整,便进入第一轮修改。(从头做一次彻底的改写,整体加工。)
3.第一稿修改结束,放上一周,进行第二轮修稿。(也是大刀阔斧地从头改写,只不过更加着眼于细节,仔细地修改。)
4.稍作修整,进行第三轮修改。(看小说的展开中那哪些部分的螺丝钉要牢牢拧紧,哪些部分要适当稍稍拧松一些。)
5.把作品放在抽屉里半月到一个月,努力忘掉它,静静养护。
6.好好养护过的作品会给自己与先前大不相同的印象。先前未发现的缺点,这时也清晰地显现出来,进行改写。
7.第三者的意见。(村上的作品第一读者是他的太太。)在“引进第三者”的过程当中,别人提出的意见,如果自己接受意见,并根据意见进行改写。如果不接受,按照自己的的想法甚至与提意见者完全相反的的方向进行改写。
8.通过“第三者”的意见大致修改完毕,就交给编辑审读,进行修改。
9交付给出版社出校样后,还会进行校样修改。
10.如此,便完成一本长篇小说。
五、写小说应该使用何种人称?
写作时常用的人称有三种: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第三人称“他”。
在小说中三种人称视角全都有,但常见的是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二人称视角。
村上春树在刚开始写作时常用第一人称,后来小说篇幅逐渐拉长,才觉得第一人称在写作时有很多不便,于是便慢慢改称第三人称。
在写作快感上,村上说“在用第一人称写作时,也有过这种‘几乎可以变成任何人’的感觉,不过改为第三人称后,选择范围一下子更宽广了”。
所以关于“写小说应该使用何种人称”这一问题,村上春树认为:①各种人称都能用来写作小说;②写长篇用第三人称更方便;③第三人称写作能让小说家获得更多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