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记者团公布了新一届的团长队伍,薪火相传,感触良多。好几个朋友说,老年人退休,新人开辟新时代,送上了美好祝福。也有朋友不服老,继往开来,惟愿更好。
是该好好总结反思一下自己了。毕竟现在的大学,都把学生组织妖魔化了,不管什么组织,愿意做事的人都越来越少了。缺少了活跃和新鲜的工作,任谁都会没有热情吧。
情不自禁地也会想起大学这几年,除了上课所经历的的一些事。在学生组织中干的热火朝天的那些日子,到底给我带来了什么,只是对我自己来说,不针对其他任何人。
每个人的经历都不相同,这道理我们大家都懂。
01
也许刚上大学时,怀着对校园里的一切充满好奇的心,什么事都想尝尝鲜。可能多数人在最初都找不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于是就加入很多学生组织,一边尝鲜,一边想着大干一场。
毕竟我们这些普通一点的人,没有一技之长,很难找到自己所喜欢的事。不像那些能唱能跳能弹琴的有才艺的人,也不像那些会写会说会画画的人,在大学里,会一门“绝学”是多么吃香。
所以,普通的我们,只是想在大学里充实自己。锻炼能力、积累经验、结交朋友……不管是出于什么初衷,都只希望能在这段时光里学会成长。
“全面撒网,总有漏网之鱼。”最初想加入一些组织的人,几乎都抱着同样的这个想法,也想着在以后的日子里慢慢学会选择,学会取舍。生怕一个都没进,也担心一下子同时都进了,谁还不曾青涩过,懵懂过。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想找到感兴趣的,并且适合自己的,成长路上走点弯路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慢慢地再把自己的兴趣发展成优势,把爱好兑换成热情,这大概就是最美好的一个结果了。
无论是哪种情况,最不能忘的就是自己的态度,踏实点没什么不好。若只是蜻蜓点水,只做面上功夫,任谁也帮不了。也不要让自己看似很忙又无限风光,而实际上却毫无所获。态度决定一切。
不要让自己身上背满了刀,却没有一把是锋利的。也不要看上去万事俱备,其实什么都没有准备好。是明是暗,全在乎自己一念之间,选择对了,一切都好说。
02
最初的我就是这样,没有多么拉风,也没有多么枯燥。
写下的故事里,总会提到的一个词就是记者团。在这个有爱的大家庭里,我收获了太多,真的能称之为收获。写稿和朋友是怎么也分不开的。
学会了一门手艺活,写新闻稿,虽然只是皮毛。交到了几多挚友,约吃约喝约玩还约着一起采访写稿。得到了很多锻炼,收获了些许友情,美满了我的大学,装载了诸多回忆。
至少在以前,我是很难轻易去勾搭陌生人的,可采访不认识的人还得深入,是我学会的第一个技能。人有多大胆,脸皮就能有多厚。在记者团,充分地挖掘了我厚脸皮的潜能。
从来没有想过大学里还会继续写作文,就跟以为大学里不再学数学和英语一样,很傻很天真。
其他的很多组织好像除了办活动就是办活动了。我没有真正融入过,不是特别清楚,只是偶尔采访过他们,了解一些表面东西。我没说什么,不要指责我。
而记者团,纯粹是一个锻炼业务能力的地方,笔杆子硬了腰杆也就更挺了。是这些经历,让我找到了一些兴趣和信心,我还是挺喜欢写东西的,喜欢去记录一些故事,留下一些回忆。
03
不是在写稿,就是在采访的路上。这是团里的一句口号,我们也时常拿来相互打趣,激励着写稿,敦促着前进。我之所以对记者团感情这么深,就是因为心里对它充满了感激,它让我成长了太多。
为了把稿子写好,总是要恶补很多东西。所以一有空闲,就要花很多时间去看书读书,后来就慢慢地习惯了去坚持看。最开始贪玩,要花很长时间才能看完一本,渐渐地觉得时间不够用,就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多看点。
学会静下心去读几本书也不是什么坏事。多阅读才能多写,几乎每一位老师都这样嘱咐过,只不过实际要让我们做起来总会遇到点不可抗因素,尤其是某些时刻的坏情绪,会厌恶读书。
我比较青睐纸质书,电子书只能当做娱乐。然后没事就喜欢在图书馆找个僻静地读几本,有时候还会在书架旁就地而坐,有朋友还笑话过我,有凳子不坐坐地上。怎么舒服怎么来吧。
我这个人吧,看书又比较挑,不感兴趣的就一点也读不下去。何况世间女子那么多,钟爱的也就那么几个。图书馆没有的书就会去买,偶尔会省点钱去买个几本。我也有以后买书不用看价格的愿望啊。
然后,记者团是学生组织里的一股清流,没有太多的规章制度,却也有一定的规矩,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尺,知道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所以它才更让人喜欢,才更加彰显了归属感这个词的意义。
我很感谢这个平台,说真的,如果没有这个平台,我估计到现在也不知道该干些什么,自己能做些什么。它带给我了提前接触社会的机会,也提供了找到实习的机会,就像是一座桥,让我跨越了不知道多少个鸿沟。
记者团,谢谢你,祝愿你能越来越好。三十三载栉风沐雨,春华秋实,一直在路上。
04
其实,除了我深爱和敬佩的记者团,我还要感谢院团委。
组织部是在团委老师的手下开展工作,但是在我们进入大学之前的那年,为了方便学校管理,进行学生组织改革,把这个特殊的部门并入了学生会。说特殊,是因为要协助老师管理学生党建和团建。
尽管隶属在了学生会,但我是喜欢把组织部叫做团委组织部。看上去我对学生会的怨念还挺深的啊,是有多大仇多大怨,到底是谁把学生会给妖魔化了,竟然让我这么敬而远之。
当初选择加入组织部,主要就是因为听闻它所需要做的工作都比较严肃,老师们要求都比较严格。像我这种没有约束就想要懒死的人,习惯了高中的紧张充实,所以也就想着靠制度来塑造自己,改掉做事冒失的缺点。
还记得通过面试之后有个小插曲,也让我有了经验和教训。
有个直系学长对我说,他室友,就是另一位学长,面试我了,话里有点放水通融的意思。那时候心高气傲,哪受得了这等委屈,很不服气,就去问了部门负责的学姐。学姐说招进来的成员都是经过所有师兄师姐讨论决定的,不存在所谓的放不放水。
这事让我记的挺清楚的,还没开始工作就被质疑,也挺委屈的。那时候也懂得了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说出的话负责这个道理,人生也就是这样,无时无刻不是在学习和积累。
后来逐渐地适应工作,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当时还做了半年的辅导员助理,在办公室待的时间比较多,和老师打的交道也比较多。很多时候都是老师直接把任务和工作丢给我去尝试做,又因为我在记者团,做的比较多的也是文字类的工作。老师也挺包容我的。
05
要举办活动,办之前写写策划,办之后写宣传稿,都成了老套路。但活动的具体执行者往往都是其他的小伙伴,我只是作为一个参与者,尽力去挖掘自己想学的,积累更多的经验。
毕竟师父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嘛。
师兄师姐们愿意教的东西,基本都要学会。党建团建的所有工作流程也都要熟悉,每一个人都从最开始的什么都不懂,练成了一个人可以走完所有流程的技能。这就是组织部严肃严格的地方所在。
去年这个时候,到了要离开组织部,该下一届的同学开始表演时,我在老师的指导和磨练下,又升华了一次技能高度。要我策划院里纪念建党95周年的系列活动,写了一万多字的文案。
因为党建活动性质特殊,六易其稿,多次被批,直到最后把最完整的策划交给老师时,我才真正地松了一口气。我到现在还记得站在办公桌前,老师拿笔在文案上从头圈到位的场景,一字一句地修改,字斟句酌的态度让我学会了严谨。
在那之后,总感觉写任何策划都相对轻松了。不会有格式错误,更不会有错别字,也学会了在工作中不放松,能做到一丝不苟。收获还蛮大的,挺感谢老师的。
06
说了这么多,感觉也差不多了。具体收获了什么,也实在是说不太清了,只是在这段成长历程中,有了很多放不下的回忆和经历。这就足够了。
其实,除去学生组织里的短暂身份,我们面对的是鲜活的青春,身边的室友、朋友,这是成长的必需元素。生活远没有那么复杂,真相也远没有那么扑朔。
加入学生组织,就只是为了寻找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用我们的青春、激情和汗水书写一段共同的生命交响曲。
在这段需要拼搏的日子里,别想的太多,也别太过害怕。放手去做吧,最起码再回首时,我们可以看到这一路走来的点滴。
别害怕失去什么,也别怕付出得不到回报,等到不再焦虑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就已经完成了蜕变,实现了涅槃。
最起码收获了青春,收获了朋友,收获了回忆。这还不算收获满满吗,于我来说,千言万语汇到现在,都变成了一句简单的谢谢。我知足,我常乐。
至于真的可以拿出来算收获的,只有责任二字。
最后,别想得太多,也别爱的太满,更不要睡得太晚。
志成
2017.05.1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