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无fuck讲研究▪性▪学习读书
是“黏性”,让你的观点畅通无阻——《让创意更有黏性》

是“黏性”,让你的观点畅通无阻——《让创意更有黏性》

作者: edwardzhang24 | 来源:发表于2017-03-28 19:45 被阅读120次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不管是销售,还是广告人,所有职场人都需要让自己的观点被人接受。而只有让自己的观点或创意具有“黏性”,才能持久地影响他人,进而改变他人的行为。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书中的故事,诠释一下什么是“黏性”?

    戴夫在酒吧喝酒,一绝色美女贴身而来,请他喝酒。戴夫受宠若惊,小抿了一口,之后便什么也不记得了。

    当他恢复意识,却发现自己躺在一间旅馆的浴缸里,全身盖满了冰块。戴夫心慌意乱,四处张望。他看见一张字条:别乱动,拨911。

    戴夫拨通了911,诡异的是,接线员似乎对他的处境了若指掌。她说:“先生,麻烦您把手伸到背后,请慢一点,小心一点。有没有一根管子从您的背部下方伸出来?”

    戴夫惴惴不安,伸手探了探身后,果不其然,摸到了一根管子。

    接线员继续说道:“先生,请不要慌,您有一个肾被人割走了。城里有个偷割人体器官的犯罪团伙,您被他们盯上了。医护人员马上赶到,他们来之前请您先别动”。

    这就是一个有“黏性”的故事。我们听得懂,记得住,还很容易转述给朋友。如果我们相信故事的真实性,它甚至可能永远改变我们的行为——不会轻易和美貌的陌生女性喝酒。

    但这只是一个假的故事!

    微信朋友圈里大量转发的各种耸人听闻的故事大多不真实,但由于其“黏性”,却被大量转发。“黏性”的力量可见一斑。

    国际知名行为心理学家希思兄弟在书中为我们指明了让创意直抵人心的六条路径——

    简单、意外、具体、可信、情感、故事

    1.简单(Simplicity)

    找到观念的根本核心。比方说,孔子思想的精髓一言以蔽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谓简单的最佳范本。人人都能看懂,却深刻到让人得用一生的时间去体会怎样力行。

    极简主义的精髓就是“Less is more”,少就是多。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比空洞地说教,不要仅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他人更简单,形象。

    抗战时期,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出自春秋时的语言,诉求对象只是中国的读书人。而毛泽东的“枪口对外,一致抗日”,简单明了,诉求对象是全部中国人。这一轮交手,毛泽东完胜。

    毛泽东可是制造“黏性”的高手。他的“打土豪,分田地”口号激发了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革命极度困难的时候,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赫鲁晓夫的“共产主义就是土豆烧牛肉”,也极具黏性,虽不真实,却依然流传至今。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A diamond is forever),被评为“20世纪最佳广告语”。

    那些一夜之间红遍天下的语言,例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且行且珍惜”等等,无不简单而直抵核心,极具黏性。

    2.意外(Unexpectedness)

    如何才能吸引听众注意到我们的想法?我们必须打破人们的期待,反直觉。

    如果说每包爆米花平均含有饱和脂肪酸37克之多并不能引起你对健康的关注,那么1992年9月27日公共利益科学中心召开记者会,发布了如下信息:

    一份中号爆米花的饱和脂肪含量比一份培根加鸡蛋的早餐、一份巨无霸加薯条的午餐和一份塞满填料的牛排晚餐加起来还要高!

    原来,一袋爆米花对身体的危害程度相当于摄入一整天的油腻食物量!

    完全想不到爆米花危害这么大,幸好我不怎么爱吃爆米花。

    《魔鬼经济学》的作者会使用“为什么很多毒贩都跟老妈住在一起?”这样的题目,来引起读者的好奇。

    我曾看到一个公益广告,一个30g的鸡蛋从18楼抛下来就可以砸破行人的头骨,从25楼抛下可使人当场死亡。这个广告让我印象深刻,鸡蛋砸破头出乎意外。但愿这个广告能够改变某些人的不良行为。

    “3月不晒被,600万螨虫陪你睡”,这句话让我意识到,人体的湿气容易滋生螨虫,有没有600万螨虫不重要,关键是要勤晒被。在缺少阳光的南方冬天,我得赶紧去买个烘被机。

    3.具体(Concreteness)

    我们的大脑容易记住具体的事物。具有黏性的观点都不乏具体形象,像前面案例中装满了冰块的浴缸,让人容易想象和记忆。

    说“杀死一只甲虫”很难给人留下印象。

    说“你有没有踩到过一只甲虫,听到它被踩碎的声音?”,能够调动人的更多感官,具体造就了黏性

    谚语,“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一石二鸟”,形象生动,容易理解。

    还有,“公牛闯进瓷器店” 简单明了,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做事毛手毛脚或言谈举止粗鲁莽撞的人。

    “茶杯里的风暴” ,用来形容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只是小题大做。

    “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虽然是中国式英语,但极具神韵。我第一次调侃老外时说,“想想啊,连山上,海里都是人,人得有多少啊”,老外哈哈大笑,觉得这个词非常有趣,传神。

    “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原本也是中国式英语,因形象直观,已被英语世界广泛接受。

    也许,随着中国的强大,越来越多的有黏性的中国式英语会被收入英语词典,成为正式用语。

    4.可信(Credibility)

    创意要有黏性,必须具备相应的信用背景。

    生活中,朋友的推荐可信度远远超过专家,因为专家可能是为了利益,而朋友则大多出于善意,口碑效应远胜广告宣传。

    5.情感(Emotions)

    特蕾莎修女曾经说过:“如果我看到的是人群,我绝不会有行动。如果我看到的是个人,我就会”。

    我们更可能产生感觉的对象往往是具体的人,而不是冷冰冰的统计数据。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新闻整天播放一个又一个受难者的故事,那个被埋地下还嚷嚷要喝可乐的乐观男孩让我印象极其深刻。遇难者的故事让我泪流满面,赶紧捐款去。

    6.故事(Stories)

    我们都知道牛顿被苹果砸在头上而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我们打小就听说过,《曹冲称象》、《小马过河》、《愚公移山》、《铁棒磨成针》、《司马光砸缸》等故事,这些故事都具有强大的黏性,让我们过耳不忘。

    伊索是制造“黏性”的绝顶高手,他写过史上黏性最强的一批故事:

    《龟兔赛跑》、《狼来了》、《披着羊皮的狼》......。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狐狸与葡萄》,这些寓言,反映了人性的某种深刻真理,才能延续2500年,并还将继续流传下去。

    故事就是一种意境行销,能够绕开人们理性的审查,影响我们的情感并改变行为。

    想象一下,在那个没有网络,没有媒体炒作的古代,若非这些故事独特的编码方式,怎么可能流传至今?

    故事永远是“具体”的,大部分故事具备“情感”和“意外”的因素,最难的是既要保证故事的“简单”,又能传递核心的信息。

    读读《让创意更有黏性》吧,它能有效提高你的观点被人接受的可能性,不论是写作,还是销售,或在职场和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制造“黏性”。凭此,你将赢得更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55563137b9ea:简单意外具体可信情感故事,增加黏性,提升粘性有具体可信,最重要的就是简单具体的故事。这个不是李教授说的吗?作者有没有抄袭
        edwardzhang24:@云海作者 这是读后感好不好?我可没说是自己的观点哈。如果要说抄袭,书作者是国际行为心理学大师,谁抄谁呢?
      • 满满月:我对寻问减肥秘诀的人说:“管住嘴,迈开腿”。
        edwardzhang24:@满满月 这个简单,好记
      • 厉害了喵:推荐一本《文案训练手册》
        厉害了喵:@edwardzhang24 o
        edwardzhang24:@厉害了喵 读读原书吧,案例很丰富的
      • 厉害了喵:不错哇
        edwardzhang24:@厉害了喵 谢谢你的评论
      • 雨蓓蓓:通过楼主细细阐述,娓娓道来,对这些概念有了具体的认识。指导趣味横生
        edwardzhang24:@雨蓓蓓 谢谢

      本文标题:是“黏性”,让你的观点畅通无阻——《让创意更有黏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let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