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首页投稿读书
14/100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 言传身教才是教育的本质

14/100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 言传身教才是教育的本质

作者: 李玥Luna的异想世界 | 来源:发表于2019-01-25 15:06 被阅读6次

    一、有人在却没人带,就不算尽到照顾的责任

    “决定孩子行为好坏的因素,不是管教的松与严,而是父母参与孩子生活的程度”

    记得有一部泰国的短片《豆芽》曾一度爆红网络,讲述的是一对生活拮据的母女在市场以买菜为生,小女孩发现菜市场的豆芽卖的非常好,所以突发奇想问妈妈,我们是否能种一些拿来卖?妈妈的回答是:“我们试试。”第一次尝试,没有成功,但妈妈依然鼓励孩子,“我们可以再试试。”于是,妈妈找来了教科书,和孩子一起翻阅如何种豆芽,即使如此,他们依然失败了。母女二人依然没有放弃,她们一起找到了失败的原因:没有按时浇水;但由于生活的奔波,按时浇水成了一个难题,恰在此时,漏水的天花板带给了她们灵感,她们将搜集到的矿泉水瓶扎了无数小眼,做成了简易的滴灌式浇水机,女儿依然忐忑不安的问妈妈,这次是否能成功,妈妈的回答还是那句话:“我们试试”。最终她们成功的种出了梦想的豆芽。妈妈问女儿,要不要尝试种点其他的东西?女儿的回答同样是那句“我们可以试试”。


    这个短片是有真实原型的,女儿的原型叫名叫NetnapaSaelee,长大之后,她上了大学,拿到了奖学金,现在在瑞典做科研。

    短片中的母亲,虽然没有良好的出身与社会地位,但她确做到了很多母亲在教育上没能做到的——身体力行的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在不断的鼓励、启发中激发了孩子的无限好奇心,而大量的研究表明,好奇心是激发无限学习潜能与创造潜能的能量源。


    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孩子是处于有人在,却没人带的状态?去餐厅吃饭时,很多父母自顾自的玩着手机,偶尔拉起孩子自拍两张亲子合影,然后孩子在一旁无聊的玩着餐具,实在闲不住时就开始上蹿下跳,这个时候父母的目光才会从手机上移开,板着脸对孩子说:“你老实点好不好,一点都不听话。”孩子委屈的扁起嘴,下一秒钟,哭声便在餐厅蔓延开来。再大一点孩子,经常是人手一台手机或平板电脑,自顾自的玩游戏或看动画片,父母也是一模一样的姿势,形成了一幅“和谐共处”的亲子画面。

    洪兰老师说,有人在却没人带,就不算尽到照顾的责任,而父母的爱,也是没有任何手机可以取代的。孩子是在与父母的相处中的过程中习得技能、了解世事:在家务劳动的参与中,树立家庭责任感;在父母照顾祖父母的旁观中,习得孝道;在父母的婚姻模式中,想象着自己未来与之相伴人的样子;在父母努力工作的状态中,了解到自信和自强的意义。这些技能是任何手机游戏无法告诉孩子的,是需要父母深度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以身作则的告诉他们,什么事是正确的,什么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言传身教胜过一切说教

    二、好好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

    “生活必须与教育一致,否则起不到教育的作用。”

    你教育孩子应该做的事情真的做到了么?
    我们常常以家长高高在上的权威告诉孩子,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但这些我们大人是否同样做到了?比如少看电视、少玩手机、不要挑食、对人要有礼貌等等。我相信答案是不一定的。

    作者告诉我们最应该重视的应该是日常生活自然内化的教育过程。也就是说,我们的言行就是孩子建立价值观的基础。大人是否给予身心足够的爱护与滋养,是否礼貌待人情绪稳定,是否有服务他人的意识,家人们是否尊重彼此,是否能不断学习新事物,严格的自我管理,这些生活中的点滴才是塑造起孩子价值观的内核。

    所以,我们自己有独立的自我意识,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认真过好每一天,才能培养出独立自主,积极、认真的孩子。

    父母虽然做不到十全十美,但须尽心尽力。不用内疚工作时间太忙无暇陪伴,因高质量的陪伴远比将大量时间消磨在人在心不在的陪伴要好的多。只要你认真做好自己,尽力做好父母的角色,就不必太过自责。

    三、爱是双向道,不是单行道

    “不要因为爱孩子,就让全世界围绕他转。”

    作者在书中强调了一个观点我很认同:不要用容忍的方式爱孩子。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孩子本身应该而且必须要拥有的一个重要特质是:爱的能力。现在大多数家庭,尤其是第一个孩子的出生可以带给一个家庭太多的美好,所以很多父母恨不得把世间所有的好与爱都赋予自己的孩子,这个出发点是正确的,但爱的方式是错误的,无论是食物还是爱,都不能过度喂养。

    在家庭这个小世界中,我们把孩子看成一个小世界,所有的爱都围绕着他,不喜欢什么就不做什么,父母认为是顺应了孩子的天性,不爱搭理的人不搭理,父母觉得孩子有高冷有性格;执拗的坚持自己错误的观点,父母觉得这是孩子自信和个性的表达方式。这样的孩子,一旦脱离了父母的庇护,走入了社会这个大世界中,他会面临巨大的漩涡:不被关注,挫败感,甚至是同龄人的孤立。这背离了父母原本美好的初衷,让孩子成为了既不快乐又不幸福的人,剥夺了他本应该拥有的关怀他人的能力和真正明辨是非的能力。

    任性不是个性,自私也不是自信。孩子需要父母的保护和爱,同样父母需要教孩子爱别人的能力,如何尊重父母,如何善待他人,如何心怀感恩,如何为社会做贡献。

    如何培养孩子爱他人的能力?作者告诉我们,从家庭服务做起。也就是孩子到了一点年龄后,就应该开始承担一部分家务劳动,体验服务家人的快乐,父母需要让孩子体验到,因为他的付出,提供给家里人什么样实质性的改变。家务劳动不应该以威胁或贿赂而达成目的,彼此体谅才是爱的本质。

    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价值,服务是最好的方式。

    四、纪律与阅读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1、纪律是内化的行为准则

    创意是思想上的自由,而不是行为上的放荡

    说到这点,很多父母可能会反驳:现在教育不是主张以发展孩子天性为主么?一味的强调教育,不是会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与创造力?

    而本书的作者告诉我们一个观点:纪律不是捆绑,即违反孩子的自由意志,而是让孩子明了自己的责任,自觉的去做本应是他责任范围内的事情。

    教养孩子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小把规矩定好,超越规矩绝对不容许,在规矩之内则让他自己有发挥,不要管太多。这个观点和心流理论中的“自成目标的家庭教育”不谋而合。我认为,纪律是孩子获得内心秩序和成长的乐趣的重要途径,没有之一,一个能做到延迟吃糖的孩子,一定可以体验到最极致的自我满足感。

    2、阅读是好事,但纪律优先

    阅读的好处自不必多说,凡我知晓的有名的大师级人物,大多数从小开始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广泛的阅读和涉猎,几乎是提升孩子思想境界的唯一途径。

    当亲子关系成为一个社会话题,很多父母都在探讨如何才能增进与孩子的关系,成为孩子的朋友。作者推荐给我们最好的方式就是阅读。阅读是最不受体力限制而能深化亲子关系的活动,透过阅读,可以和孩子建立认知联系,互换信息,分享感受,这样的深入的沟通不是朋友关系还能是什么呢?

    但也会有孩子因为阅读课外书而废寝忘食,甚至荒废了自己的学习主业。这个时候,纪律这个重要的武器要出场了,所以作者告诉我们,阅读是好事,但不可以因为做好事就不守规矩,人必须先尽了自己的责任,才有享受的权利,尽了义务,才能拥有自由。

    阅读更是一件言传身教的事情,这点我有特别的感受。女儿出生以来我就保持了良好的阅读习惯,现在2岁半的女儿会模仿我看书的样子一本正经的拿着我的书念念有词,虽然她不懂书中的内容,但对书本的喜爱与态度是可见一斑的。所以,不要指望你每天沉迷于手机电视,却希望你的孩子能够养成有深度的,累计知识的阅读习惯。


    2岁半的小汤圆

    最后,引用书中一段我非常喜欢的观点作为结尾,与所有为人父母共勉。

    孩子是上天的福赐,请接受你的孩子,他的一切来自你,你的态度会塑造成最后的他,情珍惜上天给你的礼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4/100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 言传身教才是教育的本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lzf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