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一生,是辛劳的一生。
母亲小时候,姥姥去世早,那年母亲十三岁,大舅最大,十八岁,小舅最小一岁,大姨十五岁,三姨四岁,二舅八岁。
姥爷一人拉扯着六个孩子,非常不易。母亲姊妹几个也非常懂事,自动分工,照顾家庭。大舅和大姨跟着姥爷去村里干活挣公分,母亲照顾小姨和小舅。
从小过苦日子的母亲,养成了辛劳、节俭的美德。
和父亲成家后,仍是一贫如洗。再加上我们姊妹四个先后出生,每年都要超支度日。 操劳与节俭一直没改变。
在我的印象里,都是母亲劳动的影子。母亲一直在劳动,从不记得她休息是什么样子的。
小
那时候,母亲很瘦,但是干活不输壮实的男劳力。
棉花刚长了五六个叶的时候,母亲背着一个铁制定喷雾器,歪着身子,给棉花喷药。汗水打湿了整个后背。
麦子成熟的时候,母亲弯着腰,左手一搂,右手拿着镰刀一拽,一小抱麦子就躺在母亲的臂弯里。
雨天的时候,是抓棉铃虫的好时机。母亲腰上系一块塑料纸,直达脚面,低头,左手一拨棉花,右手就能捏起一个个棉铃虫,放到瓶子里。散活后,交到队长那里,论个数记分。
最热的活是开玉米苗。烈日炎炎,玉米苗的叶子都卷起来了,母亲拿一个小把锄,一手在前,一手在后,侧弯着腰,脚跟贴着脚尖,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前挪,挪一步,手里的小把锄剁一下,留下位置合适,苗壮的,其余都剁下去连带着把野草一块剁了。
中午,在树下或是墙边的阴影处,母亲搓着一大盆衣服,旁边还放着几双脏鞋子。
晚上,别人家围桌吃饭的时候,母亲才忙完地里的活,开始做饭。一个钢盆里放了些玉米面,有时再放几大把榆钱或是榆叶,加水和好。母亲弯着腰,左手托着玉米面,右手扣在上面,左手稍一用力,玉米面在母亲的手里一弹,右手稍微一按,右手拇指放在玉米面的中间,玉米面就在这一弹一按中旋转了几圈,一个窝头就成型了。
冬天,母亲的炕头总是放一个针线笸箩,里面还有一本书,书里夹着很多用纸剪成的鞋样子。书只是用来放鞋样子,母亲是不识字的。笸箩里还会有永远纳不完的鞋底,永远做不完的鞋面。还有刚补好的衣服,或是刚改小的衣服。
母亲终其一生都在劳动,因为母亲的操劳,我们姊妹四个才能读书读到二十几岁;因为母亲的操劳,我们才能有不那么辛苦的生活。
就在母亲得了脑血栓后,母亲也没有停止劳动。家里地里,都是母亲在操劳着。
如果母亲能够悠闲地生活,即使得了脑血栓,也不至于重范的次数这么多。
我一直认为,母亲的命不好。其实哪里是母亲的命不好,她只是为了我们奉献太多。她把对子女的爱都放在了劳动里。
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母亲在代我们辛苦而已。
母亲的一生,是和善的一生。
母亲的脸上总是挂着和颜悦色的笑容。
母亲自从嫁过来,就一直和奶奶住一起。奶奶住在东间屋子,母亲住在西间屋子,中间的堂屋做饭吃饭。
39年,婆媳和睦,没有红过一次脸。在我的记忆里,从没有听到过一句母亲说奶奶不好的话,也没有听到过奶奶说母亲的不好。
由于家里贫穷,母亲给不了奶奶什么高档物品,但是母亲每一件事都让奶奶顺心顺意,从不悖逆奶奶的意思。
母亲生病的时候,一天,我买了一些葡萄回家,奶奶在东间屋子睡觉,母亲在西间屋子坐着,我洗了葡萄,先端给了母亲。母亲说,给你奶奶了吗?给你奶奶了吗?给你奶奶了吗?因为生病的母亲话语不受控制,每一句话都重复好几遍,而且语速还特别快。
我告诉母亲,奶奶在睡觉,我给奶奶留了,母亲才拿起葡萄吃。
有时候,母亲的好朋友跟母亲诉说她婆婆是如何如何的不好。母亲总是那么一句话,一家子,别计较那么多了,她老了,就让着她点吧。
在村里,母亲是出了名的好脾气,从来没有跟任何人闹过矛盾。
母亲卧床的期间,时不时会有她的好姐妹过来陪着母亲坐坐,说说话。还有一位八十五岁的老奶奶,拄着拐杖,给母亲送过来亲戚从城市带来的小食品。
母亲的辛劳把我们姊妹四个养的有些懒了,但是母亲的和善传给了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对待婆婆或是丈母娘的态度,都是母亲的翻版,和和善善,孝字当先。
母亲的一生,是辛劳的一生,是和善的一生。
今天,是母亲去世两周年,惟愿天堂的母亲依然和善,不再辛劳。
想念母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