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每天写1000字🌐名人名篇🌍
佛儒道,三教到底在争什么?

佛儒道,三教到底在争什么?

作者: 两扇窗 | 来源:发表于2018-12-04 19:13 被阅读4次

三教论衡指佛教与儒、道二教在学说及行事方面的论争。儒、道两教是中国本土的产物,佛教则由印度传来,因此在思想、信仰、礼仪、习惯等方面均有所差异。三者经常发生教义及礼仪上的论诤,也常为争夺帝王的信仰与势力而发生冲突。

佛教起源于印度,距今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于汉明帝时期,约公元纪 67 年左右传入中原,初始被称为浮屠教。道教为中国本土宗教,以黄、老思想为理论依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的神仙方术衍化而成,于东汉末年张道陵创建。儒教则以儒家思想转化而成,以夏商周的五教和祭礼为本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以天子为宗教领袖,以孔子为先师,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中的神道设教,始于汉武帝独尊儒术,汉灵帝定五经,立为国教。

三教之争主要为佛教和道教之争,自三国时代康僧会答孙吴末代皇帝所问,谓周孔虽亦说善恶报应,但却略嫌显近,释教则备极幽远。曹植作《辩道论》,驳斥道教不老不死之说等,揭三教论衡之始。后西晋道士王浮论佛道优劣,作《老子化胡经》贬抑佛教,佛教徒作《清净法行经》,以三圣派遣说酬之。东晋时,孙盛作《圣贤同轨老聃非大贤论》及《老子疑问反讯》攻击道教。同时也有所谓轮回与果报问题的争论,罗君章作《更生论》、庐山慧远作《形尽神不灭论》,论神识之不灭;孙绰作《喻道论》、慧远作《明报应论》,说因果报应之不妄;戴安公则作《释疑论》破因果之说,周道祖与慧远尝写文章与之论辩。又,慧远作《沙门不敬王者论》、《沙门袒服论》说明佛制不同于中国传统的礼俗。对此,何无忌则撰《难袒服论》加以非难。如此一直争论到南朝、萧齐、北朝、隋唐、宋代、南宋、明代、清代、民国。

历史上有史书记载由皇权组织的比较著名的辩论就有 14 次之多,其中唐代一次的记录如下:

自唐高祖武德七年始,每逢重大节日或皇帝生日,朝廷都会举行“三教论衡”,道儒佛三家都要派出代表与他人辩论本家经意。在高宗显庆三年春的一次论衡中,佛教的高僧惠立与一代名道李荣,针对“道生万物”的命题展开了辩论。惠立发难说:“道生万物,此道是有知还是无知?”李荣对答:“道为天地之法,怎能是无知呢?”惠立抓住契机,质问李荣:“既然道是有知的,那他就应该只生善人,为什么还要生出恶人呢……既然道不辨善恶,应该是无知的;既然无知,它又怎么能生出万物,怎能成为天地万物效法的榜样呢?”一代道门大家在“道生万物”的问题上被释教逼得哑口无言。

我们今天看这种辩题会觉得很可笑,天道无善恶,善恶是非观念在人心,人心蒙尘,智慧不开则看不清事物的来龙去脉,仅凭一己之念如何界定好与坏,善与恶,就比如现如今流行的放生,你把外来物种硬要往外放生,破坏了生态平衡,那你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为了慈悲纵容违法,是善还是恶?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道佛之争,虽属宗教冲突,然二者之兴替,皆不离帝王之爱恶亲仇,结果有力者较易获胜,失败者,每遭毁灭之厄运。佛道之争的焦点无非以下几点:

1、老君见形中土,演教西方。道生佛,道为本佛为化迹,道大佛小。

2、华夷地域不同,益证老子序中以东方为木,属阳,为“道”之所出;西方为金,属阴,为“佛”之所生。阳尊阴卑,故道教优于佛教。

3、佛教来自印度,乃夷狄之教,夷狄胡人文化低落,不及华夏,故不当信从。

4、华夷之间,种族不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夷人始信佛教,华人不当信。

5、佛教之流入中土,每导致国家之衰乱,故不应信。

可以看出,所谓“论道”,大部分不过是团体、组织之间的权力之争,赢则既得利益,输则交出权力。佛教从初始传入中原为了便于推行其理论,有意依附于儒道,而后道士王浮又为了争个高下,伪作《老子化胡经》,又或者《老子化胡经》是早已有之,拿谁先谁后来证明谁高谁低,岂非一开始的思路就是错误的。佛教虽然掺和了华夏文化,但是其教义与儒道还是有很大区别,佛教要求出世修行,不涉及入世之事,就完全与儒道不同,儒讲修心做人,道教要求出世、入世兼行。法门虽不同,但万法归宗,法理还是有部分相似之处,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你能辨出是左脚重要还是右脚重要吗?不过我们从人类史来看,相比于基督教的传法,伊斯兰教的千年纷争,儒释道之争还算是温和的。

历史文明向前发展,人们现在主张三教合一,同一起点,同一本源,不同法门而已,方法不同,但都是为了探寻人类的终极问题:“是谁?从哪来?来做什么?到哪去?”,纵观人类历史,从哲学、宗教到科学,都是这个目的。

相关文章

  • 佛儒道,三教到底在争什么?

    三教论衡指佛教与儒、道二教在学说及行事方面的论争。儒、道两教是中国本土的产物,佛教则由印度传来,因此在思想、信仰、...

  • 檐下窗棂斜映枝桠,与你席地对座饮茶

    儒道佛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在历史上,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要是由儒道佛三教可支配、所决定的,今天...

  • 泰山•儒道佛三教圣地

    作为儒道佛三教圣地,泰山犹如山中帝王,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撑起了“一山一水一圣人”的齐鲁大地,也成为暗含“道法自然,天...

  • 茶之品饮,追求自然;茶之文化,回归本源

    近年来社会各界都在呼吁:要回归茶文化本源。 大家都知道中国传统的主体是佛儒道三教精神及其影响组成,茶文化在三教精神...

  • 唐代文学与儒道佛三教

    如果把社会生活比作文学的血肉,那么,文学的灵魂就应该是贯穿着并统率着它的思想,尤其是哲学思想。儒学、道家道教和佛教...

  • 叫我大圣

    食尽玉帝斋 老君你来猜 蟠桃成几树 仙丸几成埃 儒道佛三教 轮流转舞台 各有心机殿 相争我自来

  • 儒道佛三教各有各的客户群体,道教的目标客户竟然是……

    儒道佛三教长久以来一直统治着中国的宗教界,三教各有千秋,然而追本溯源,在其还没有形成宗教,还只是一门学说的时候,儒...

  • 学宗于易

    薛景兰:我村有一位,叫洪其倡的老人,活了101岁,他和我说,佛儒道三教,是一体,服务于封建王朝时期,佛敎负责地理,...

  • 《佛儒道》

    佛说:勿念红尘,遁入空门。儒言:且要天下,杀身成仁。道云:人间若水,无为上善。

  • 每日一语

    (130)说人性。我们到底在争什么?常言道: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简而言之,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做人必须要有骨气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儒道,三教到底在争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mmv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