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会战以后,正面的战场上陷入了一片的平静。但是这平静的背后,却隐藏着很深的漩涡。
从1938年的12月到1939年2里,正面战场上没有发生大规模的会战,其实,中日双方都明白,平静只是暂时的,更狂的风暴即将来临,现在双方所做的,不过是忙于整理补充即全面性战略的调整。
而且,中日双方也都明白,对南昌或长沙的攻防,将是下一次会战的焦点。
那中日双方为什么都心领神会的都意识到了南昌呢?
南昌,它的地利位置是很重要的,它既掩护着第3、第9战区的战略运输线—浙赣铁路,又是中国方面集结重兵的战略要地,从而对长江呈一线型展开的日军,构成了重大的威胁。
而且,南昌的成效还建有飞机场,中国飞行员还经常驾驶飞机轰炸在长江中航行的日本军舰。
所以,南昌成为了日军的肉中刺,眼中钉,是必攻的军事重镇。
武汉会战以后,因而日本华中派遣军就把南昌选择为第一个进攻的目标。其实,日军作战的目的和明确,就是切断浙赣铁路,切断皖南及浙江方面中国军队的主要联络线。
日军的的第11军奉华中派遣军的命令,负责进攻南昌。其司令官就是冈村宁次中将,下辖7个师团和一个混成旅团,人数大约在20余万人。
他们以武汉三镇为主要基地,以中国的第5、第9战区为主要的对手。
由于日军进攻南昌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在1939年2月以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为确保南昌,试图以强有力的野战兵团向南浔线的敌人,主动发起进攻,来破坏日军的进攻的部署。
第9战区有51个半师,40余万人,野战重炮合计139门。战区辖地为鄂南、赣北及湖南全境。
而南昌方面及南昌以北的防御,是由罗卓英部第19集团军担任。
在1939年3月8日,蒋介石电令第9战区,“为确保南昌及其后方联络线,决定先发制人,转取攻势,以摧毁敌之企图,攻击准备应于3月10日完成,预定攻击日期为3月15日。
但是,当时时任第9战区代司令薛岳对蒋介石的电令,是持消极态度的。他以为敌人善于固守,而己方则短于攻坚,因而对使用大兵团强攻德安、瑞昌间的日军阵地的战略抱有疑虑。
当3月17日,日军部署完毕,于是驻防湖口一带的第116师1个旅团,开始攻打修水南岸阵地东端的吴城镇。
日军在吴城镇一带的攻击,其实只是牵制性的佯攻,他们主攻方面是选择在修水南岸的中间阵地。
3月20日下午,日军集中200余门大炮的强大火力,将南岸尚在修复中的中国守军阵地基本摧毁,守军牺牲惨重,而且,日军在进攻中还使用了“混用毒弹”,76师师长王凌云、团长唐际遇相继中毒。
经过激烈的战斗,在3月27日的早晨,日军从西、北、南三面进攻南昌。守城部队大约两个团的兵力,在狭窄的街道上与日军进行殊死的搏斗,直至战斗到深夜,由于兵力悬殊,才放弃了南昌城。
南昌会战,是正面战场进入相持阶段后,中日军队首次大战。
日军从3月17日到3月27日,日军用了10天时间,便占领了南昌,切断了浙赣铁路,这样使得第3战区和大后方的联络陷入了困难,东南各省未沦陷地区的处境更加困难。
参考资料《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蒋介石致薛岳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