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波回忆杀,不过这一次会包含很多细致的描述。4月12日,是一个非常忙碌的星期五,因为大概11点,需要交一份自查报告,所以直到中午12.30,我才分别走出木门、玻璃门、敞开着的电动门,去买午饭。然后下午还有一些报数据、导数据的细心活。
提问1:您是一个细心的人吗?真的吗?
回答:算是。因为,我做事好像比较重视过程,所以会给别人留下细心的印象。但是,我认为不够细心。
缺点分享:我做事前虽然会有所计划,但做事过程中容易沉进去。
星期五晚上,我来到单位值班,那可太轻松了,还给家里打了个视频,简单聊了几句。
星期六,起床迟了,9点半接通奶奶的视频,聊了一会,我才起床。这一天,我做了挺多题的。而且还就进行了深入思考。
提问2:您是一个习惯深入思考的人吗?
回答:不算。首先,我是一个喜欢深入思考的人,也喜欢看这些哲学类书籍,但是在生活中的我,即使做事喜欢三思,但仍不是一个习惯深入思考的人。原因是,我是一个比较马虎的人,对生活细节缺乏细致地了解,故不能形成相应的思考,也因此,而缺失一部分语文素养吧!今后,我还是要多留心生活细节,做一个更加细致的人。
星期日,这一天我又值班(换班),下午5.30-6.30最后一刻,我放弃了原计划的模拟考试,开始出去买水暖用品。回来后,开始思考模考的用处。在学习方法上,又得到了质的提升。
星期一夜晚,我还挺主动的,和大学舍友聊了会天,然后看了看时评,伺候自己洗头洗脸后,美美地睡了一觉。星期二白天,通过干工作,我认识到自己日常逻辑的不足,并时不时进行思考,终究想清楚了一些关于惯性思维的根源。
此刻,记录一切的我犯困了,还要写下去吗?写吧!
不足之处在于:我习惯在得出结论前进行原因或者详情描述。而此类逻辑模式的根源之一是:初中,高中做题时,总是先因为、后所以地进行证明。到了单位,总是被问“答案对不对”,而不直接问及过程,最好给一个坚定的答案或者进行指路,让他(她)去别处寻找答案。
完毕。
生活还是很精彩的,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一点点地做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