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老师告诫我们:
当别人给予你帮助时,一定要“道谢”,并且看着对方的眼睛,以示你的“诚意”。
当你给别人带来不便时,一定要及时“道歉”,以免给人留下“不良印象”。
当你对一个人还不够了解时,切莫轻易下“结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况且有时候眼睛也会欺骗我们……
“立业先立德,做事先做人”。做任何事情,都是从做人开始的。古往今来,对人的要求,无不以“做人”为本。
《大学》里说:“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儒家后继者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培养人才的基本规格。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毛主席说:要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这些无不讲做人的重要。
历史上,成就一番大事者无不是以“立德”为先,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离骚》开浪漫主义文学之先河。
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终成人民的好总理……
司马光言:“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由此可见:做人要恪守自己的原则。做人要有正确的人生信念,执著的人生追求,做人要合乎历史潮流,不可随波逐流。
做人要在实践中磨砺。现代青年,在和平环境优越的条件下成长,更需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不愿吃苦,不肯艰苦奋斗的人,成就不了大事,也不可能成为“顶天立地”之才。
尊重他人,宽以待人。我们常说:“得饶人处且饶人”,事实上,“宽容”是一个人卓识、心胸和人格力量的体现。有道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真正的“强者”,在于他能让人心悦诚服的拥戴和情不自禁地喜爱,他的威不在怒,他的力不在吼。若你瞧领导不满,看同事不顺,冷眼旁观看世界,只能令自己“苦不堪言”。
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是可以改变自己。从某种程度上说,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欣赏他人,善于发现他人之长。譬如说:少年儿童欣赏他的“天真无邪”,青年人欣赏他的“健美和朝气”,中年人欣赏他的“成熟和豁达”,老年人欣赏他的“沧桑和缜密”。
聪明的人欣赏他的“睿智”,木讷的人欣赏他的“本份”,优雅的人欣赏他的“气质”,不具一格的人欣赏他的“洒脱”,粗鲁的人欣赏他的“豪爽”,稳重的人欣赏他的“沉着、大气”。
对于亲人我们欣慰一份“亲情”,对于朋友我们珍惜一份“友谊”,对于同学我们欣喜相逢时的“风华正茂”,对于同事我们惊喜一份“共事之缘”,对于对手我们幸运遇得一位“诤友”,对于打败我们的敌手,我们视为前进道路上遇到的风雨(成长),不经风雨,哪来彩虹?
这就要我们调整好心态,从阳光的一面看人看事。学问有“深浅”,做人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教育家朱熹说:“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无论你做什么事,都可以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做事先做人,立业先立德”!只有过来人对父母的话才有更深的理解,“事做不好可重头再来,人做不好是一生的悲哀”。
学知识固然重要,但一定要“学以致用”,《立志而学》!知识是什么呢?知识可以理解为,获得幸福生活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一个工具!
所以说一切“学”,都是为了“用”!而一味的学,不去在现实生活中“实践”,这些工具便不能灵活使用,就如人学习开车,虽然会开了,有了“驾照”,但是没有经常上路,一样是不会,一样是不敢开。
所以学习不能如新人考驾照一样,只是为了考“文凭”而学,根本不知道学这些到底干什么用,长大后,即使拿了文凭,参加工作一样是从零开始!
学习首先应该是学会如何做人,如何作为一个能正常生活,有理想、有道德懂生活会生活,有人生方向、有目标的人(志向),缺失了这些做人的根本,一切所学都是失败的学习。
例如:每一个宗教的创教人都是好老师,都是好榜样,都是教人为善!在教人为善里,头一条就是“孝顺父母”,如:伊斯兰教《古兰经》、基督教的《圣经》,都讲到要孝敬父母,与人为善。中国道家、儒家的教学跟佛教一样,都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
让我们不论做任何事都要牢记父母老师的话:做事先做人,立业先立德!《立志而学》
感恩宇宙万事万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