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说的“神经网络”好像并不复杂呀!怎么说起来那么抽象呢?那么难以琢磨呢?
我们翻看一下,每个“神经元”里面有一部分“函数”,这个函数是什么意思呢?
这里回到前面的“图式”,就是心理学的“图式”,如果之前你依照我的超链接,去看了《百度百科》的“图式”介绍,可能一头雾水。这个没办法,我们国家的很多“专家”,不是致力于将科学用于改造生活,而是致力于用科学忽悠大众,换点钱、换点权、换点自尊心。
我读了老外写的“图式”以后,理解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神经网络(传递/激励)函数”与心理学图式的模拟关系
认知心理学中,接近一百年的时间里,科学家希望用一种方法,描述出“知识”是如何存放的。
这里的“知识”,可能是与你上学的时候,一般的老师给你传递的解释是不一样的,所以有必要再绕个弯子,说说这个“知识”。
宏大的表征
心理学中,将人的心理(这里不一定是大脑,因为神经机制真的还不透彻)活动的“心理印象”,称为表征。由于“心理印象”这个词太泛了,而且其他学科都可能用,所以心理学为了能够区分出自己的学科定义范围,保持这个定义的准确,保证这个定义穿搭信息的准确,必须创造出一个特有的词去表达这个含义。而在某种意义下,这个“心理印象”就被称为“知识”,在中国的传统哲学中,《易经》、《道德经》中的知之为知之的知,和这里的含义是统一的。
那么如何理解“表征”的“心理印象”的特别之处呢?
通过观察发现,人的大脑在在处理外界信息的过程中有很多微妙的现象,我经常举的一个例子就是,“昨天晚上吃饭,你还记得多少”?
2014年我给上海的管理层的一个分享里,谈过这个规律在销售中的运用,听过的小朋友应该会有印象。
1、我们通常并不记得所有细节,譬如:你一共咀嚼了多少次、先上什么菜、第二个馒头咬了几口、一碗喝了几口;
2、但是我们会记得,挺好吃的、吃饱了。
3、……
所以,为了和任何人都能产生不同定义的“心理印象”区分开,心理学里面将这种被共同认可后的记忆结构,统称为“表征”。
而,“表征”记录以后,会进行关联,这种关联的结构和逻辑,就是“图式”。这里还要说,其实,这个“图式”的概念,其实是计算机学科先提出来的。
这种结构大概是什么样子的呢?
譬如说,前面的那个例子,小李请小王吃饭的例子,上文中,我们所关联的因素很少,但是,一个人接触到请人吃什么的时候,不可能那么简单。
单单说:毛血旺这个菜
归类:川菜、辣菜、荤菜
原料:豆皮、酱油、辣椒油、猪血、毛肚、豆芽……
加工方法:这个我还不太会说
看起来:红红的、漂着点白白的、油花花的
分量:……
品牌:……
吃起来的感觉:……
……
其实这里面的每个名词(例如:豆皮、酱油、毛肚等),也都具有这样的结构。
这样一看,这个数据量够大、够复杂了吧。
还莫急,这里面还有一些其他的特殊规律,比较简单的有:
1、只有很少见过的东西,例如:去九寨沟旅游,可能好多年才去一次,但是,你调用这个时候的记忆,比起同时期的工作细节,要记得更清晰。
2、最近一直强化的东西,例如:每天上班的路上,“小区门口的样子”,那是基本上很深刻的印象,如果突然有一天变了,你识别“小区门口”就会出现问题,不过,在地理位置参照系统内,你可能都不会认为是个难题,但是,脱离地理位置参照系统的话,譬如“看照片”,你就需要寻找其他细节。
3、特别喜好的东西,每个人对自己特别关注的内容,会给予更多的关注更详细的结构,更多的知识链接。
4、由于这种关联非常复杂,好多时候,人们会“混淆”,
——例如:“把从别人的文章里看到的观点,当成是自己想出来的!”(这个现象很多,这就是很多人觉得自己聪明,你看我这个、那个都懂,都是我想到的。其实,有些是看电视、看电影、听人吹牛偶尔记下的。。这个就是我经常和别人说,不是我懂的多,只是我花了更多的时间去学习)
神经网络的函数,是模拟思维的“结论方式”、“参数提取方式”
好了,简单讲讲这些现象就很复杂了。所以,神经网络的(传递/激励)函数,以及参数的选择、参数的传递方向,就注定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奥,原来,那些数学家拼了命地研究的数学模型,就是将上面的“表征的结构、图式的结构、图式的链接逻辑、图式的运算模式”进行计算化。
比如,有的模拟:“你喜不喜欢?”,有的模拟“我喜欢这些,其他的都不喜欢”,有的模拟:“你说的很重要,不过我还是要听史东怎么说”。这个就关系到神经元网络的函数如何选择。
有的事件具有随着时间变化的自发展,比如说:我去南京了;那这三个小时里,我的状态在别人的印象中,就被处理成自变化。有的事件不具有自变化,比如:珠穆朗玛峰,在很多人一生中,就不必关注变化。有的事件具有前后逻辑,比如生病以后会影响食欲;食欲也能反应病情。有的事件不具有前后逻辑。这个就关系到神经元网络的输出值的方向:是否向前传递、向后传递、本层互相使用。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