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生堂绘画笔记#

子牙河畔,古有千佛桥,西岸有村称留各庄。
岁月尽,沧桑显,月新日益厂房成片,堤树成殇,旧河与新囱横竖竞垂,沃野无言,鸡犬杳闻。
画家佳宁自客居南山,西津渡岸的江苏大学,彼江与此河未断,一头儿眺望万里,一头儿淡缕乡愁,逢年节必到村上串亲拜年。村子里早有乡亲好字画词武之艺兴,每每爆竹闷响,年灶台余香,熙熙攘攘的走亲人群里,总有三五知己,聚在一起,不是书画,就是捉对儿习诗,隔离了繁华,回归了心田。
佳宁见到乡下此景,倍感诧异,和我言,庄户村郭,有这多人浸染文化,诗画墨香,谈笑乡里,实为难得,此聚可聚!
于是,十余年里,这聚会成了约定俗成的雅集,无关俗尘,言诗提笔,论字谈画。每拜完年,都聚会家里,展纸取墨,笑声盈起,这乡下的雅集,也与亭轩斋堂无二。

子牙河蜿蜒两堤左右,有籍贯乡谊画家无数,皆称大城绘画现象。缘我同龄上下,十几个国家级绘者,活跃各地成角儿,画格纷呈,成效斐然。只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就有几人十几次参展夺奖。
这乡里河畔的几几相聚,也呼应往来相唤的画友同仁。
与佳宁的沿堤写生看星星草;与崇礼抵岸画酣的墨生香;与继民走近河套大园子;与玉华沿堤腿趟茅茅草;与尤山踏路沿坡;与万秋指柳点榆;与今强谈艺托古;与万所观堤仰古桐;与福平穿河套庄稼地;与会宁缅怀河畔镌刻成金石;与润城多次临抚古杏树,古桑树,古堤村;与乃甫徜徉百家洼;与三平过桥遥望堤闸;与鹤森观望堤外小枣林………和每一个画家,都同子牙河匍匐对话,暗寄乡情。

记得润城说过,大城出这么多画家,是子牙河堤的俯视,河水上下游的流淌,給两岸童年和少年与无限向往和联想,走在堤上,眺望两边,形成了一个流动得风景走廊,这子牙河,是产生美得地方。想来也对,这些画家,多出生在河两岸村庄,至今相见聊天,还总提光着屁股凫水那事。
雅集就在堤岸村庄,有了不同蒙养,乡间域外,行里行外,人来人往,亦书亦画,堤外亦生了香。
戊戌年,又是一始,十年间倏而过去。今春又聚,回忆从不自觉到自觉的雅集,即感到了岁月催老,亦感到捉获多多。今强照常书宋词宋韵,吾画梅敷丹青,佳宁提议雅而真集,会宁依然热情扶持投入,乡村几贤在年前获书法名村的名誉基础上,更文情渐涨,按照书协主席纬东先生的话,把牌子擦的更亮!

散后,已是深夜,回看今强仁兄书法,松弛如蔓,不禁作画来和,真愿河畔雅集,有始无终,绵延下去。



戊戌年正月初三于子牙河畔 世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