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点之间,曲线最短”

作者: potatohorse | 来源:发表于2017-05-07 00:15 被阅读0次

    01

    “爸,我端午要去山东。”

    “别去了,你去年都已经往返广州,上海三趟了。等到大三大四的时候再出去吧。”

    “那几天机票才二百多,我去了同学管吃住。你不用管了,我就是告诉你一声。”

    “行行行,我管不了你了,同学管吃住,那你同学的钱不是大人们辛辛苦苦赚来的吗?”

    近来听到一对父子这样的对话,最后父亲犟不过儿子,只得悻悻甩手离去。

    其实故事的结局多半可以预料到:端午的时候儿子如愿去了想去的地方,而苦口婆心的父亲为了让孩子在外不受委屈多半也会让孩子他妈给儿子发点钱过去。

    02

    儿子的做法看似无理取闹,却也不是不可理解,在我看来,他更像是我们这个年纪的一个缩影。

    我们处于一个追求着诗和远方的年纪,朋友圈充斥着丰盛的美食照,电影的晒票,节假日的旅行照,周遭的一切似乎都在刻意向我们强调着生活的诗意和说走就走的旅行,这样的氛围我们耳濡目染,好像诗和远方是生命的全部。

    只是象牙下塔下的我们还没能看清生活的事实,那些朦胧的诗意和美丽的远方都是从肮脏的泥土里开出的花:我们负责撷取,而父母负责耕耘。

    03

    “你所谓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的确如此,但哪怕你觉得前行艰难至此,你要明白那个替你负重的人不会比你更轻松。

    《解忧杂货铺》中的第二个故事是讲一个叫鱼松店老板的儿子克郎热爱音乐,但身为鱼松店的继承人,成为音乐人的梦想无疑是昂贵的。克朗一直都觉得自己不被家人尤其是父亲支持,始终挣扎在梦想与现实之间。直到有一天父亲健夫由于过度劳累而住院,母亲加奈子认为鱼松店应该停业,休息上两三天,健夫不赞同。看着父亲逞强的样子,克郎让步了,提出去鱼松店帮忙。

    但父亲却对克朗说:“再去全力打拼一次,在东京奋战一场,就算最后打了败仗也无所谓,至少你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04

    不论是现实中的父亲,还是文学作品中的父亲,你会看到他们相似是,尽管早已明白生活艰难,却选择放任孩子们的疯狂。

    父母从来如此,哪怕对你的一些行为嘴上说着不支持,但是背地里为了你能成为你自己竭尽所有,对生活的艰辛闭口不谈,只为你可以和别人家的孩子一样去享受诗和远方,去追求你的梦想。

    时常感慨缺乏关爱和被理解的我们不知道的是,我们被父母如此呵护着——有人如此珍视着我们的幼稚和疯狂想法和行为,并为之买单。

    世上的事从来有得必有失,当你懂得了这些,其实很难再任性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没有了任性,却也没有了孤注一掷的勇气。

    说这些,其实我是很矛盾的,因为明白懂事对你想要的未来并没有多大裨益,很多问题并不是你懂得就能解决。

    所以不是想说服自我安于现状,向命运臣服,只是越长大越觉得生活不易,父母着实辛苦。当我们越来越将自己活成枝头鲜活美丽的花朵时,不能忘记我们的根是长在潮湿肮脏的泥土里的。

    05

    朋友在朋友圈发了这样的一个观点,我觉得是一个不错的解决途径,他说:

    或许走在曲径上有时让自己感到前路漫长,但是,当梦想变得不再给家人和自己带来沉重的压力,不再让自己寸步难行的时候,这就是曲线的优雅,是生命的优雅。

    我依旧固执认为直线是我们这个年纪最美丽勇敢的选择,横冲直撞,有着年轻人的执拗和勇敢,但却明白我们不能活得那么自私。

    很多情况下,直线的走法让父母和家庭背负艰辛,为什么不自己辛苦一点,绕道走一条曲线呢?

    现实与梦想之间是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我们担忧惧怕的从来都不应该是自己的辛苦。

    所以梦想是要有的,诗和远方也还是要追求的,只不过当我们懂得父母的艰辛时,便不能自私任性地让他们为我们的梦想与远方买单,我们要做的是积蓄力量,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实现,比如踏足远方的时候,选择自己当前能力承受范围内的,或者依靠自己的能力为自己说走就走的旅行攒一笔费用。

    选择了一条曲线,意味着选择了一条坚韧和迂回的路,这是对父母的体贴,也是对自己的考验,你要相信,那些别人站在父母辛勤耕耘的枝头所采撷到的东西,多年之后,辛勤耕耘的你一样可以拥有。

    梦想与现实这两点之间,曲线最短。对于我们不是,可对于父母是,我们不过辛苦绕些远路罢了。我们只是做了我们该做的事情,因为这些辛苦原本就应该由我们自己来承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两点之间,曲线最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ooy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