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娄上(1)
一、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说:有离娄那样好的视力,有鲁班那样精巧的手艺,没有圆规、矩尺这样的工具,他们是画不出方形、圆形。同样,以师旷这么好的听力,不利用六律的规则,也是无法调正五音的。那么即使你有尧舜那样的大仁大爱,不通过具体的体现仁爱的政策,也是不能治理并安定天下的。
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一个君主内心具备了仁爱,也听说了许多仁爱的故事,如果百姓并没有接受到仁爱带来的好处,后世的君主也无法向他学习,就是因为他没有施行具体的仁政。所以说:只有善心没有具体的法度,是不能形成一个仁政的;只有精巧设计的法度,没有高尚君子去实施,也是不能实现仁政的。
《诗经•大雅•假乐》有说:不能过度,也不能遗漏,一切就按先王的典章。依照先王的法度而有过错的君主,历史上还没有发生过。
很喜欢孟子的这两句: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我们以前说,要建立一套好的法律制度就可以保证公平,不能寄希望于人的道德高尚。但法律都建起来以后才发现,没有一批道德高尚的人来执行,这些法律就全是废纸。
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圣人既最大限度地使用自己很好的视力,又借助于规矩准绳这样的工具,就可以制作出很多方员平直的器物。既最大限度地使用自己的视力,又借助于六律这样的规则,就可以调整出许多动听的音乐。
那么,他也会最大限度用尽心思,再通过饱含爱心的政策,让仁爱覆盖全天下的百姓。所以说,要攀登更高的高峰,必然从一个已有高度的丘陵开始,要探寻更低的深涧,必然从一个山谷间的小溪开始。而国家的治理不从先王已经成功的仁政开始,能说是个聪明的办法吗?
所以,道德高尚的人,应该尽可能让他们占有崇高地位。如果让道德低下的人占据这样的高位,那就是在传播他的罪恶。
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占据上位的人不去思考制定合理的政策,处在下位的人就无从坚守高尚情操。为官者不相信应该道德高尚,生产者不觉得应该保证质量,所以为官的,就会随意违反正义,普通人,又是屡屡触犯法律,这样的国家还没灭亡,实在属于侥幸。
所以说:城墙没有修缮完备,军队没有足够的装备,这都不是国家的灾难。国土开发不够彻底,国家财富不够充足,也不是危害国家的因素。但如果处在上位的人,不依照礼法行事,普通人也不学习并遵守礼法,刁民反而越来越兴旺发达,这个国家恐怕就快要灭亡了吧!
刁民的产生多半是恶政,而不是穷山恶水。
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泄泄,犹沓沓也。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诗经•大雅•板》里说道:天就要崩塌,你们不能再这么泄泄然,这个泄泄,就是满不在乎的样子。还在用不合道义的方式侍奉君主,还在按不合礼仪的方式随意进退,动不动就否定先王的治国之道,你们就是这么的满不在乎。
所以说:责难君主保证决策正确,是对君主的恭顺,陈述善道而防止君主作恶,是对君主的敬重,什么都不说,只是觉得君主不可能做个仁义之君,其实才是在残害他的君主。
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有振聋发聩的感觉。但大多数人是依然泄泄!
二、
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
孟子说:圆规、矩尺画出的方圆,是方圆的极致,圣人执守的人伦,是人伦的极致。做君主的要执守君主的准则,做臣下的执守臣下的准则,君臣都应该效法尧舜。不能按照舜对尧的方式对他的君主,就是对君主不敬,不能按照尧对臣民的方式治理他的臣民,就是残害他的臣民。
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孔子说:大道就只分两种,仁和不仁这两种。以不仁的方式对待他的臣民,过分的就会国破身亡,不太过分的,自身常处险境而国家逐渐衰弱。得到幽、厉这样的恶谥,虽有孝子贤孙,很多年也不能改变这坏的评价。《诗经•大雅•荡》有这样的诗句:殷商所借鉴的其实很近,就在刚刚被灭掉的夏朝。讲的就是这些国破身死的教训。
大道至简,圣人和普通人的区别也这么简单, 仁与不仁而已矣。
三、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由恶醉而强酒。”
孟子说:夏商周三代,能够获得天下的,总是因为他们施行的仁政,丧失天下的,也是因为他们抛弃了仁政。一个国家之所以会或者衰败,或者兴旺,或者存续,或者灭亡,也是同样的原因。
天子抛弃仁政,就不能继续拥有天下,诸侯抛弃仁政,就不能保住自己的社稷,卿大夫抛弃仁政,就不能保全自己的宗庙,普通人抛弃仁道,就不能保全性命。如果你不希望死,却又抛弃仁道,就像怕醉酒的人却强迫自己过量饮酒。
四、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孟子说:你去尽心地爱别人,但别人并不亲近你,那要反问自己,我是否真的做到了仁。你尽力以仁政去治理国家,别人并不接受这样的治理,要反问自己,我是不是有足够的智慧想出更好的办法。
自己从善的行为得不到别人承认,都要反躬自问,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如果你足够端正,那么天下的人都会承认你的。《诗经•大雅•文王》说:我长时间坚持,绝对顺应天命,我自己的追求,才可以保证幸福。
五、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说:人们常说天下国家。其实要治理好全天下,其根本在于这天下有许多达到治理的诸侯国;要治理好各诸侯国,就需要诸侯国内,有许多达到治理的卿大夫家;而要想治理好卿大夫的家,又取决于这个卿大夫自身的修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六、
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
所以孟子又说:治理一个国家其实并不难,不要取怨于这个国家里的世家望族,世家望族所赞赏并愿意效仿的,整个这个国家都会效仿,一个国家效仿,整个天下都会效仿。所以我所要推广的伟大文明,就可以借此传遍天下。
看来孟子也是讲策略的。如果改革得不到国家内部有影响力的人的支持,那就绝对不能成功。实现仁政也是一样,必须先取得巨室的支持。《 梁惠王下 • 七》里说到的故国世臣应该就是这里的巨室。
七、
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齐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涕出而女于吴。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是犹弟子而耻受命于先师也。如耻之,莫若师文王,师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天下矣。
孟子说:天下有道的时候,品德一般的服从于品德高尚的,与强弱无关。天下无道的时候,弱小的服从于强大的,与道德无关。这两种情况,都是天道的表现。顺从天道的继续存在,违逆天道的即将灭亡。
齐景公说:既没有力量做霸主发号施令,又没有有德的霸主让我可以跟随,真是没有任何别的出路。最后只好在哭声里把女儿嫁给了蛮夷的吴国。如今小国效仿大国,却又耻于听从大国的号令,如同学生耻于听从老师的教诲。如果诸侯真的以此为耻,不如就去效法文王,如果效法文王,大国只需要五年,小国只需要七年,必然成为统一天下的王者。
没有人相信孟子的话,我们也就无法证明这句话的对错。但这句话的意义在于在于他所批判的:与孟子提倡的正相反的现实社会,存在着多么的荒谬的逻辑。
《诗》云:‘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祼将于京。’孔子曰:‘仁不可为众也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今也欲无敌于天下,而不以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诗》云:‘谁能执热,逝不以濯?’”
《诗经•大雅•文王》说到:商汤的子孙啊,人数是那么多,上天已然改命,做了周的诸侯,做了周的诸侯,正是这天命的无常,殷商的旧臣啊,也都来助祭周邦。孔子说:仁者是不可以用人的数量来做比较的,如果一个国君能真心施行仁政,他是可以天下无敌的。
现在的人也想无敌于天下,却以违背仁的方式,这如同手拿炙热的东西还不愿意用冷水冲洗一样。《诗经•大雅•桑柔》说到:谁能拿着炙热的东西,却坚决不要冷水的冲洗?
八、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葘,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孟子说:没有仁爱的人,我们是无法规劝他的,他们安心于有潜在危险的局面,受益于带来灾祸的状况,享乐那些造成他最后灭亡的东西。如果没有仁爱之心的人能够接受规劝,那么历史上就不再有亡国败家的君主了。
孔子的时候,有个孩子唱到:沧浪河的清水啊,我要用你洗我的帽缨,沧浪河的脏水啊,我要用你洗我的双脚。孔子说:小子们听啊,清水洗帽缨,脏水洗双脚,这是他自己的选择。一个人一定是自己做了有损名声的事情,然后才遭到别人的恶评。一个家必定是已经做了毁坏根本的事情,别人才可以摧毁它,一个国家必定是先有了可被讨伐的毛病,然后才遭到别国的讨伐。《尚书·太甲》有说:天降的灾祸啊,或者还可以避免,自作的灾祸啊,你必将毁灭。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切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国家也是这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