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一股莫名的心情看完了《怨女》,看完感觉仿佛回到了那个大家庭的年代,同样这篇文章也是说的一个大家庭里发生的事情,故事从女主人公被喝醉酒的木匠拉手,结果被女主人公拿煤油灯烫开始。
主人公银娣,人称麻油西施,是小户人家的闺女,家中有哥嫂,所以家中大事也都是哥哥替她作主,银娣爱慕着她家对面药店的伙计小刘,但在那个婚姻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她妥协了,嫁给了乡绅姚家的二少爷,在风光的背后,只有她自己知道心酸,家人都以为她嫁入了有钱人家,便是荣华富贵享受不尽,但她的丈夫却是身患重疾,生活都不能自理,木已成舟,已经嫁入姚家的银娣只得把苦往肚子咽,担负起了照顾丈夫和为姚家传宗接代的重任。
刚刚进入姚家的银娣因为出生小户人家,所以在其他人看来,都是觉得她是可以被随意欺负的,总觉得那样家庭出来的女孩子没有见过世面,什么都会要的,于是乎,家中丢了东西,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怀疑到她的头上,一家人对她态度也是十分恶劣。银娣在姚家站稳脚跟是在她的儿子出生以后,头胎便生下了儿子玉熹,这让 银娣的日子好过了不少。
而在银娣如一潭死水的生活中,总会有些浪花,这便是姚三少爷,一个生性放荡,轻浮多情的男子,虽然已有妻室,但是仍然处处勾搭女子,还时常调戏银娣,但是在那样苦闷的生活中,即使知道三少的本性,银娣依然觉得很快乐,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同样也是丈夫有了疾病,她的情欲得不到满足,最后将那些报复在自己的女儿身上。银娣在寒冬腊月站在高楼上给三爷唱歌,在人来人往的寺庙里与三爷调情,都显示出了她内心那些隐秘的情愫。
事情的转机是在银娣的婆婆和丈夫相继过世以后,这个原本因老太太而维系起来的家便散了,分了家。因为没有丈夫的缘故,她的房子是最差的,但是好不容易有个家,她也并不去费心布置,不光是为了省钱,更多的是担心别人知道她喜欢什么,笑她是暴发户,其实从这些轻描淡写带过的细节不难看出银娣骨子里的自卑感,她害怕别人嘲笑的眼神,也不愿成为别人的谈词。
分完家后的银娣,也迷上了以前丈夫爱抽的大烟,也开始学她的婆婆一样去主导她儿子的婚姻,原以为她为儿子选择了一个大家闺秀,但却不曾想这媳妇生得很丑,自此,折磨她的儿媳成为了她最大的乐趣,多次对儿媳冷嘲热讽,恶语相向,受尽委屈的儿媳最终含恨而死,而银娣则又为儿子找了一个妾,继续着她要为姚家传宗接代的使命,最后为了传宗接代,她竟然选了个自己的女佣冬梅来延续香火,何其荒谬!但是从姚家的角度来说,老大落魄,老三53岁就去世了,还是靠两位姨太太接济的,只有老二虽然早早的去世了,但是银娣倒是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使命。
再仔细地去品读其中细节,其实这一切银娣也有诸多无奈,她和曹七巧一样,既是受害者又是施害者,“她一直喜欢药店,一进门青石板铺地,各种药草干涩的香气在宽大黑暗的店堂里冰着。”其实在她未踏入那个大家庭以前,她也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她喜欢药店高高的个子,长得漂亮的小刘,但是在她进入姚家以后,更多的是生活的无奈,她甚至担心自己喜欢的东西被别人知道而被嘲笑,为了显示娘家人没有那么穷,送的礼物不寒酸,她毅然选择当掉自己的贴身物品从而换来拿得出手的礼物,从很多小细节中都体现了她的自卑与要强,这不由得让我反观现在的社会,许多家庭同样是讲究门当户对,我也看到有很多两情相悦却因为家境而被棒打鸳鸯的案例,但是我始终认为,我们不能改变我们的出身,但是我们同样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看到光明。
门当户对或许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如果银娣找的是一位与她门第相当的人,或许她不会那么自卑,生活也会更加的幸福,但是我始终愿意相信还是有许多像小艾一样坚强乐观热爱生活不喜欢抱怨的女子,她们总能踏破层层阻隔从而走向自己的幸福。
银娣或许有着心酸的一生,但是她最大的不该,是将她的思想强加于他的儿子,她不应该去主导她儿子的人生,因为她的婚姻已经是悲剧了,却还将那些消极的情绪发泄在自己选择的儿媳身上,真的很让人心寒,而银娣也在这些过往中从质朴的乡下少女变成了一个暴戾的贵妇。这一生哀怨的女子在故事的结尾却感觉她引以自慰的一切都没有了,何其可悲!
一辈子都想着怎么才能被人重视,不被人看不起,去主导儿子的命运,但是到头来,什么也没有,皆是一场空,愿我们身边少一些这样的怨女。
摘录几句
1.漂亮有什么用处,就像是身边带着珠宝逃命,更加危险,又没有市价的东西,没法子变钱。
2.她引以自慰的一切突然就没有了,根本没有这些事,她这辈子还没经历过什么事。
3.她嫁的人永远不会看见她,她这样想着,已经一个人死了大半个,身上僵冷,一张脸踏下去失了形,珠子滚到了黑暗的角落里,........她以后一生一世都在台上过,脚底下都是电灯,一举一动都有音乐伴奏,又像是灯笼画上的美人,红袖映着灯光成为淡橙色。
![](https://img.haomeiwen.com/i12600131/1738671e5e89e9a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