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沐子恒
今天是元宵佳节,小区的灯笼依然如旧,如今的大街小巷却好像很难有一点过节的气氛。我们的写作营也终于迎来了节后的两周,无戒老师在今早如期发布了一节课,是关于写作中那些应该遵守的规则,应该注意的禁忌,这就是坚持原创,坚守自己的最后底线。
我很庆幸自己迎来这样一个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信息爆炸、纷繁芜杂的时代,我们要将自己有价值的文字展现给读者,却不能保证,这些经验和阅历以前就没人传输过。可是我们可以保证的是,同一个内容,在不同的作者写出来,将是多种不同的感觉和味道。
不过在现在的大环境下,很多人醉心于自媒体写文的利益中,网上千篇一律的面孔,消费着别人的苦难,甚至不惜将别人的文章照搬过来为己所用也比比皆是,也有的比较委婉,采用洗稿方式,就是把文章字句换成自己的语言翻译出来。以前我从来不了解抄袭和洗稿现象这么普遍,直到某一天,我突然发现自己的文章也被抄袭了三四篇,被一字不差的复制粘贴到百家号的一个作者名下,看到别人明目张胆地剽窃自己的文字,虽然只是敝帚自珍,文章或许不算出彩,但毕竟也是付出过心血,真是深深地感受到了无力。
回想自己,写文这么久,有没有剽窃过他人的成果呢?我面对着自己的内心,袒露自己最真实的心声,必须说一句,有借鉴他人的成分。由于个人以写历史居多,有时不免引用历史资料,多写了一些拾人牙慧的东西。但这样长篇引用史书,自然枯燥无味,所以我一直在努力避免过多地干讲历史,加入一些生动有趣地成分,尝试用多种角度去解析,展现那个时代人物面临的困惑和情感。
很多朋友给我留言,给了许多非常好的建议,在自己的作品还尚浅薄的时候,就尝试模仿他人,有一些专门写历史人文的公众号都可供参考,一些朋友还希望写的更加通俗有趣一些,这些都是我正在努力的目标。
是的,抄袭他人可耻,是我决不愿意为之的事情,即使这样能够带来一些流量。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一定是弊大于利。我们可以在文章中练习和模仿名家经典的语言风格,描写手法,却不能把别人的故事情节也照搬过来,假如某部作品确实有很多我们值得学习之处,我们可以采取书评的方式,深化其中一些片段的影响,这是一个不断反刍和吸收的过程,这条道路上容不得半点投机取巧,好高骛远。
另一方面,老师还重点讲述了描写的重要性,这在我最近读的书中也得到了印证。很多人对于事物环境的描写非常重视,却总给人感觉是一种上帝视角,俯瞰众生,主人公如临仙境,却不像生存在真实的环境里。可见描写并不是越冗杂详细越好,比如到了一处客栈,这个客栈前台是什么样,左右又是什么样,后堂有几处雅间……整个构造都介绍的一清二楚,但是环境是为了衬托人物而设置的,可以反应人物的生存状态,却不一定要拆解得面面俱到,只需要以主人公的视角写出大致的印象即可。
同时,人物对所处世界的认识也是不断加深和强化的,他一开始的印象,就不一定会那么具体,所以就尽量要生动形象,写出给人的一些直观感受是什么样的,又同时给人以联想。比如我读过的一段精彩描写,是说一个人的落魄潦倒,衣衫不整,如果只用生硬的形容词是很难给人以深刻印象的,而作者是这样描写:
地下躺着个人,约莫有二十岁出头,头上戴了一顶一丢儿锡的青麻帽,拖着二尺多长的辫子,看样子头发总有两个多月没剃了,灰不溜秋长了足有寸半长。身上穿的那个棉袍子像给鸟铳打过,一朵朵烂羊油似的破棉絮绽露出来。看他脸色,像生姜一样黄中带紫,双目紧闭。
我们就可以往更深层次想,这破衣服还想什么呢?还像老鼠啃过、老猫抓过。但鸟铳是那个时代特有的产物,所以作者就用了这个东西作为联想,自然真实。这些有意识的专门练习可以帮助我们将构筑一个生动真实的场景。
还有,就是环境的描写可以结合人物的内心世界。往往我们在心情沉重的时候,看周围的环境,仿佛那些干枯的树枝、铁青着脸的云层,都了无生机,这也就是相由心生。例如当一个人心情悲痛时,作者是这样写的:
铅灰色的天空,云层沉重而缓慢地向南移动,他仰望着神秘而变化无常的苍穹默默不语。一阵寒风袭来,他下意识地抚摸了一下双肩,才感到彻骨的寒凉。
描写时候,可以从触觉、听觉、视觉、味觉多种感受去感受,使人感到身临其境,这样的描写才会给人以代入感。
写作已经学习了三个月,应该对质量有一点要求。可以不一定发表出来,但是每天一定要有意识的去练习。有时候看群里人的文章,我就会想,如何是我,我会怎么写,有时还会挑出一些毛病是的,看别人毛病很容易,看待自己的缺点,是不是也一样对待呢?今后我要站在更客观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文章,学会审视和反思自己,多做一点修改,对文字多一份敬重。
无戒90天成长训练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