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不同,对工作的体会和感受不同。作为一个想问题力求有深度、做事情追求高质量的中年人,我心目中最好的工作是“环境相对安静、有独立思考空间、付出与收获成正比”的工作。具体有以下几个标准:
一、天天要面对,但不会产生厌倦情绪
认知从感官开始。所谓的好工作,不管别人怎么看,至少你一眼就能确定,嗯,这是我喜欢的类型。这跟找男(女)朋友一样,首先得“王八看绿豆——对眼”才行。要说,再好的工作,想从中找到“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肯定不现实,但想起来就腻味、干起来味同嚼蜡肯定也不行。个人以为,能贴近个人爱好,并兼顾现实特质的工作,就算达到了好工作的首要标准,因为这样的工作可以让你从感官上“不厌倦”。比如:你爱好摄影,你的工作是与摄影相关的行业,尽管这个行业有某些特定的限制性的条条框框,但在具体工作过程中,你至少不会对这份工作本身产生排斥心理,这就是所谓的“贴近个人爱好、兼顾现实特质”。
二、在能力范围内,但具备一定的挑战性
太没有挑战性的工作,做起来没意思,容易厌倦;挑战性太大的工作,往往超过能力承受范围,不容易做好,难以获得成就感。比如:你是一个会砌墙的技工,让你做搬砖的小工,肯定觉得没意思;但你是一个只会砌墙的技工,却让你承建一幢房屋,你有可能建不好,也有可能建好了赚不了钱。“有多大肚子吃多少饭”。一项工作,在你能力许可的范围内,但又具备一定的挑战性,做起来不过于简单、也不过于有压力,就很不错。
三、可以有限制条件,但必须留出足够的决断空间
工作是谋生、赚钱的手段,一定会有约束性因素和限制性条件。好的工作会让你干起来“累并快乐着”,会产生获得感、成就感和愉悦感。如果让我选的话,我不排斥有客观条件限制,但又允许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工作。比如:我选择造桌子的工作,你可以给我设定造办公桌、餐桌、会议桌等等种类,还可以限制高中低端的具体标准,但在满足功能需求的情况下,允许我设计出来的桌子有特点,而不是清一色的方方正正,造出来的桌子也不一定都是木质的。这样一来,我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发挥自己的主管能动性,既保证满足现实条件,又能发挥自身的潜力。如果所有要素都限制死死的,这样的工作再好,也毫无乐趣可言。
四、收入不一定非常高,但要同投入的成本成正比
工作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工作报酬是内在价值的外在体现。最好的工作不一定是收入最高的工作,再不好的工作也不一定是最累的工作。一项工作要让人喜欢,最起码要体现对你劳动的基本尊重,也就是你的付出要与你的收入相匹配。也许有人会说:“我只想少干活、多拿钱”,我想这是拿老板当傻子;当然也不会有人只干活、不拿钱或者拿多拿少无所谓,这不现实。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这才是最公平的方式。这无关其它,而关乎内心实实在在的满足感。所谓:民不患寡而患不均。公平始终是我们追求的最大价值。
总之,以我个人喜欢安静的性格和有一点探索欲望的特质的角度出发,再对照“环境相对安静、有独立思考空间、付出与收获成正比”这三个自我设定标准,我想我最喜欢的还是写作、设计类的工作。大家如果对我的选择有什么意见建议,欢迎在评论区支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