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读书婚姻育儿
观《林徽因传》所感

观《林徽因传》所感

作者: 玥尔成诗 | 来源:发表于2018-02-06 00:48 被阅读42次

        林徽因是“五四运动”后生长起来的自由主义的一代,她从小天资聪颖,父亲娶了三房夫人,自小也是生活在后宅院里,见惯了几个女人如何讨好一个男人,然而生活给予她的一切并没有阻碍她自我意识的觉醒,她一直都有自己坚定的立场,不会随波逐流,随意度日。

        在欧洲游学的时候,少女时期的林徽因遇到了浪漫诗人徐志摩,徐志摩深深爱上了她,并写了很多情真意切的诗给林徽因,面对这样浪漫猛烈的追求,她的内心大底是受到触动的,但她却是个难得的很理智的女子,她清楚的明白徐志摩笔下的“林徽因”,是徐志摩对她的完美幻想,然而那毕竟只是想象,不是真实的她,林徽因想要的是一个爱着真实的她的男人,在得知徐志摩国内有一位原配夫人的时候,心底就更加决绝的不想与徐志摩有情感联系了,她不愿做那样破坏别的女子婚姻的女人,这点是令我十分钦佩的,而那位可怜的夫人——张幼仪,在生下徐志摩的次子后便被回国的丈夫要求离婚,这是多么令人心寒的处境,一个不爱你的男人真是可以对你无情到骨子里,离婚后的张幼仪在事业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功,那时的她早已不是徐志摩眼里曾经的“旧时代的封建落后愚昧的女人”,不能在爱情里做受王子宠爱的公主,那便做自己的女王吧!离了婚的徐志摩风尘仆仆的赶回欧洲,希翼着林徽因会接受他的心意,此时的林徽因已经跟梁思成相亲相爱了,并且在得知梁思成会终身腿脚落下残疾的情况下也丝毫不嫌弃,而徐志摩终将是她生命里的过客。

      林徽因和梁思成同赴欧洲费城求学,梁思成主修建筑系,林徽因则是选了美术系,选修建筑学,才子佳人共同求学的日子,自然是甜蜜幸福的,然而期间也经历了梁思成母亲的离世,梁思成没能赶回去送母亲最后一程,因为思成母亲生前并不喜徽因,在刚痛失母亲的情况下,思成姐姐思顺也同样继承了母亲对徽因的不喜,这也确实导致这对恋人的感情产生不和,直到恢复理智的思顺不再不喜徽因,他们的关系才逐渐缓和,同期,徽因的父亲也在打仗中战死了,原本活泼的徽因变得安静了许多,世人皆称道父母对子女的爱多伟大无私,其实子女对父母的爱亦是同样浓烈的。

      徽因和思成在欧洲旅途中结婚了,徽因还穿上了自己亲手设计的婚服,回到祖国后,思成去了东北任教,徽因也同样跟着一道去了,很快徽因怀孕了,加上任公病重去世,他们搬回了北京,他们的第一个孩子的名字叫“再冰”,是为了纪念祖父饮冰室老人,在他们离开东北后,东北三省被日本人占领,而徽因人生中的主角之一,住在他们隔壁邻居的主人金岳霖登场了。

      名人们的爱情总是带着人们赋予的光芒,其实他们和普通恋人一样,一样会遭遇种种情况,像思顺不喜徽因的时候,他们之间的感情也不一定就固若金汤,一样会因为亲人的介入干涉而不顺,若是思成母亲没有离世,因着她本来就不喜徽因的缘故,徽因的婚后生活就少不了跟婆婆的矛盾了,这让我想一项社会调研数据,是关于父母对子女婚姻生活的干涉度是否会影响子女婚姻的幸福度的,结果是父母越少干涉子女婚姻的夫妻幸福度越高,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里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在子女成年后依旧是很密切的,多数是住同一屋檐下,像没成婚的时候父母给子女洗衣做饭,成婚了就多了项带孙子,今天我们讲到长大成人以后便要慢慢脱离原生家庭,日益达到个人的经济独立与精神独立,婆媳关系一直是社会的热点话题,为什么呢?因为当小夫妻成婚后依旧与父母一起生活,家中的女主人之争便悄然而至了。

      徽因与思成、徽因母亲、小再冰一起去香山养病,在风景美好的香山,徽因和思成会一起研究香山的建筑,小再冰也有女佣的照料,不用徽因劳身,还有沈从文、徐志摩等好友时不时来探访,徽因心情靓,身体舒服,身体自然慢慢好起来了,这期间还发表了很高水准的文学作品,香山的日子确实是舒适又休闲。

        徽因身体好后便同思成一道回了他们的住处北总布胡同3号,思成夫妻与隔壁邻居老金相处甚好,经常在两家宅院举办文学沙龙,最令我佩服的是徐志摩与林徽因之间的坦荡,即便徐志摩曾经疯狂追求过徽因,但在他和陆小曼结婚后,他们也依然可以像好友一样相处,没有芥蒂,说到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姻,那是一场命中注定的悲剧,陆小曼原本就是上流社会的交际花,爱慕虚荣,喜好玩乐,徐志摩娶了她后不仅要身兼多职拼命赚钱,还没能好好享受与陆小曼的婚姻生活,甚至父亲还和他断绝关系,心里是有苦难言。所以恋爱是美好的,但婚姻就显得庄重多了,因为婚姻更重要的是责任,是对自己,对爱人的负责。

      文章的间隙有徽因的相片,即便是黑白照,但徽因身上那美好的气质还是深深的攫住了我的眼球,加上徽因那秀气的五官,纤细的腰身,真是一个清尘脱俗的美人儿。腹有诗书气自华,这话拿来形容徽因真是太贴切了。想想我自己,不仅没有纤细美好的身材,还胸无点墨,我在她面前,就像个丑小鸭。但是我现在意识到了,相信自己也有一天会“腹有诗书气自华”。

      在徽因怀着二胎的时候,徐志摩在回上海的班机坠机身亡,身为读者,对于徽因和志摩之间的感情,我其实也看不明白,但可以肯定他们之间是有真挚的友情的,每个人对于男女之间的友谊的界限判定标准不同,所得的看法也会不同,在志摩去世后,一对美国年轻夫妇让林梁的生活又添了生机,也让徽因从志摩离世的悲伤中转移了注意力,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文学创作,书中提到志摩的遗物交给了女作家凌叔华,里面有许多志摩的文学著作和日记,徽因便因其中的康桥日记与凌叔华发生过争执,这让我想起我小的时候曾经很爱写日记,但因为妈妈理直气壮的偷窥我的日记,还来指责我日记中的发牢骚的话语,一度让我很愤怒,自己的私人领域被强势侵犯却不能发出有效的反抗,此后便很少写日记了,哪怕实在是想写日记,但写完就会把日记撕得粉碎,直到离开原生家庭,才慢慢重拾写日记的爱好。

      徽因的一生与三个男人有感情纠葛,先有徐志摩,情定梁思成,后有金岳霖,其中最让我感动的男人是金岳霖,虽说老金是在徽因和思成婚后爱上徽因的,并不符合道德标准,但爱一个人本没有错,他也没有去破坏徽因的婚姻,只是深深的爱着徽因,不仅非她不娶,在徽因去世后,思成也娶了林洙的情况下,他依然坚守对徽因的爱,徽因能得一个如此优秀的男人的沉甸甸的错爱,徽因又是一个怎样有魅力的女子。

      徽因和思成的建筑事业进行得如火如荼,哪怕二儿子从诫才刚满一岁,徽因便和思成马不停蹄的去四处考察建筑了。同时,国内发生了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国家内忧外患之际,他们的建筑事业依然在艰难中进行着。

        在东北三省沦陷后,回到北平的林梁,在1937年7月29日,北平也被日本人占领了,此时的林梁二人的身体状况都出现了问题,流亡的日子才刚开始,林梁辗转长沙、昆明,最后落定四川,庆幸的是一家人在日本的战火炮轰下都幸运的存活了下来,即便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他们依然在努力的为国家做贡献,营造学社不断迁徙,林梁的建筑事业从没止步,徽因的文学造诣也越来越高,21世纪的中国,已经远离战争,国家安定祥和,处在这个时代的我们不会经历他们那样惊心动魄的战火纷飞时代,也更难感到和平的不易,今天的幸福安康,是先烈们用血给我们开的路,我们要心存感恩,也要居安思危,不断强大自我,为祖国的强大奉献一份力量。

      徽因在李庄的时候,肺病复发,思成在李庄和重庆两边跑为徽因弄到腰,学会给徽因打针治疗,这期间,卧病在塌的徽因还在一边撰写《中国建筑史》。 徽因后面又去了昆明养病,但因为奔波劳累加上得不到好的治疗,肺病一直没怎么好转,直到后来林梁一起回了北平才慢慢好转。八年抗日战争结束,紧接着内战爆发,林梁他们都一路熬下来了,林洙是徽因老家里的人要她帮忙照顾的晚辈,徽因很喜欢林洙,待她如亲人一般,毫不吝啬的传授她知识。战争发生的时候,物资紧凑,百姓的生活也深受影响,通货膨胀率也高,所以战争对于出生和平年代的我,很难感同深受,但不管有没有发生战争,都不能停止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1949年的中国发生了很多事情,北平和平解放,但大战即将爆发,这期间的林梁也一直在做着与建筑事业有关的一切,他们的儿女也已长大成人,而他们的好友沈从文遭到不幸,相比起志摩、从文,林梁的生活显得完满多了,如今的国徽,也是林梁的杰作,实在是太佩服徽因和思成的才华了,虽然我只是一介普通人,但是我有一颗热爱学习的心,虽然有时候也有惰性,但有机会学习,我是万万不会错过的!

        1955年4月1日凌晨六点,徽因去世了。此前巨大的工作量也让徽因的身子愈来愈吃不消,所以,一个人的身体是本钱,连身体都没了,那就做什么事都是不可能的了,1966年起的十年文革,梁思成在1972年1月9日饱受摧残中离世,文革后,他的骨灰被人们安放在与徽因相邻的墓地里。

        一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你我是,林徽因亦是,林徽因不仅有才有貌,更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前对她的了解甚少,最出名的便是她的绯闻,她与志摩的情事一直被后人当言情小说般津津乐道,实际上,我们不应该只看到林徽因的情史,我们更应该关注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她的一生都做了什么事情,金岳霖与邓以蛰给她的挽联是这样的: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句话拿来形容她是最适合不过的。

      作者林清平说林徽因已经被世人误解太久了,人们都以为她是一个周旋于三个男人间的情场女子,然而她的一生最重要的标志更应该是建筑大师,她的一生都在追求她的建筑事业,她为我们的古建筑的保护出了很大份力,她不应该被现在的写东西的人为了迎合大众口味而被丑化成一个多情妖媚的女子。

      在我看来,林徽因首先是她自己,而后才是家庭、社会付诸她的多重角色,在21世纪的今天,是女性自我意识迅速觉醒的时代,女人们早已不甘心做男人的附庸,即使她们正在生儿育女,她们依然不放弃自己的事业和追求,她们始终坚定不移的要活出自我,一个个现代版林徽因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相关文章

  • 观《林徽因传》所感

    林徽因是“五四运动”后生长起来的自由主义的一代,她从小天资聪颖,父亲娶了三房夫人,自小也是生活在后宅院里,...

  • 书读完,未必懂

    三姊妹篇《林徽因传》、《三毛传》、《张爱玲传》都已读完了。 每读完一本都写了读后感。《林徽因传》读后感被周老师批这...

  • 读林徽因传记的感想

    利用课余饭后的闲杂时间,我读完了一整本林徽因传,我的所思所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林徽因出生于上流社会,书香门第...

  • 三个女人的一生

    ——读《林徽因传》《陆小曼传》《张爱玲传》有感 刚读完《林徽因传》、《陆小曼传》、《张爱玲传》,一身诗意的林徽因、...

  • 《林徽因传》小感

    最近一头扎进了《林徽因传》。 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所怀抱的理想、热忱与修养,令避世苦宅的我遥想欣羡。 尤其是战争期间...

  • 读《林徽因传》,感知写作的初心

    每听到、看到林徽因这个名字就有种“人间四月天”的惬意感。 读了张清平写的《林徽因传》,林徽因给我的感觉是把建筑与诗...

  • 谈林徽因:韶华易逝,遗世伤怀

    题记:《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读书笔记 最近读了白落梅的《林徽因传》,品过了她笔下所描写的林徽因,始终感觉这...

  • 读《林徽因传》

    暑假孩子有一项语文作业是阅读《林徽因传》这本书后,写一篇读后感。于是我便在当当网上买来了张清平写的《林徽因传》这个...

  • 读《林徽因传》后感

    每读完一本书,心境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发生转变,曾经,我对林徽因的钦羡是出于她让风流才子徐志摩在康桥上只影徘徊,...

  • 林徽因传读后感

    偶然翻到林徽因转,阅读完,心里不禁惆怅,她的评价十分多,有人说她是多情之人,破坏了徐志摩的婚姻,却又与梁思成结为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林徽因传》所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rew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