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9读后

作者: 小苏的笔记本 | 来源:发表于2019-04-03 15:36 被阅读6次

    和你一起终身成长,这里是小苏的笔记本!

    昨天看完《明朝那些事儿》第九部,虽然事先预知到明朝会灭亡,但多少还是希望能够出现奇迹。因为明朝末代并未出现所谓昏君之流,崇祯皇帝始终在尽全力,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希望挽回大明颓势,在外也有无数如孙承宗、杨嗣昌之类优秀将领辛苦打拼,可惜,人事已尽,天命不顺,最终只能失败收场!

    一直以来,我觉得一个朝代灭亡,都是当权者荒淫无道,朝廷上下贪污腐败,世风日下,导致民不聊生,最终引起民愤,揭竿而起,外部敌人乘机入侵,导致国家走向衰败!但看过此书,我并未看到崇祯荒淫无道,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其余时间都是吃饭睡觉,根本没有浪费一分一秒,作为皇帝本人,省吃俭用,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只希望能够省些钱财,减轻国家负担。孙承宗、杨嗣昌等优秀人士在外兢兢业业,尽己所能守卫国家疆土。但守卫疆土需要军队,军队打仗需要军饷,军饷需要国家支持,国家没有足够银两,皇帝衣服都买不起,只能向下征税,可惜天不遂人愿,灾患不断,有田种不了地,无法种地就没有粮食,没有粮食就得饿肚子,肚子都在饿着还要征税?怎么可能,无奈之下只能反了。原本考虑靠征税来补贴军饷,不想却激起民愤,引发内部灾患,外部敌人已经让人头疼,现在还要处理内部矛盾,心有余而力不足!

    看着逐渐颓败的国家,崇祯并未想过放弃,他想要力挽狂澜,仿佛看到崇祯的坚韧,上天垂怜,希望助他一臂之力,于是左良玉、袁崇焕等优秀将领不断涌现,在他们的努力下,崇祯皇帝看到希望,一个又一个捷报传来,敌人一次又一次被击溃,他相信自己可以守护祖上传下来的基业。因为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努力,虽然京城内自己孤军奋战,但在京城外有着一批致力报国的良将在艰苦奋斗,一点点夺回被侵占的土地,终有一天会夺回曾经失去的一切,他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但有时候往往是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在崇祯觉得希望可以一直延续下去之时,突然遭遇当头棒喝,一系列出乎意料的事件接踵而至,那些自己可以依托的人,一个个离去,难道老天并非想要助自己一臂之力,只是希望帮自己认清现实?不,这不可能,这一定是错觉,因为随着某些人离去,又会涌现新人顶替,虽然偶尔也会出现一些蠢材,但多数时候出现的都是人才。夫欲成大事者,必先苦其心志,老天一定是在磨练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以便应对那些内部和外部的强者,是的,一定如此!在无数个不眠的夜里,崇祯不断地安慰自己。直到得知孙承宗全家殉国,左良玉英勇就义,洪承畴投降敌军,崇祯彻底明白,原来自己的梦并非胡思乱想,而是老天在提醒自己早做准备,所谓“有”字,是“大”少一捺,“月”是“明”缺一“日”,寓意大明会少一半疆土,深层次寓意是指大明将亡,因为“日”代表太阳,万事万物缺了太阳,都没有活下去的可能,是天要亡大明,人事会尽,天命难违,就这样吧!

    原来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哪有什么万古基业,国家也有寿命,经历两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也到了寿终正寝之时,既如此,就发出最后一声哀叹吧:“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尸,勿伤百姓一人”!

    我觉得,朱重八(朱元璋)如果在地下见到崇祯一定不会责怪,因为他已经竭尽所能,从单枪匹马斗倒魏忠贤开始,他就已经无愧列祖列宗,无愧于大明江山,值得后世之人铭记!

    题图摄影:Alexas_Fotos

    题图授权基于:CCO协议

    【惊喜一刻】

    所谓上行下效,从崇祯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这句话是错的,哪怕崇祯每天坚持奋斗十六个小时,依然没法遏止朝廷言官们当吃瓜群众的行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朝那些事儿》9读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rrz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