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泰戈尔》

在希马拉雅山南端,那个神秘的国度,除了佛祖释加摩尼,还诞生了两个伟大的人物。一个是圣雄甘地,一个是诗人泰戈尔。
而在这两个伟人中,泰戈尔可能与我们更接近,更有魅力。这不仅是因为他曾经来过中国,而是他作品中的精神价值让人敬仰。
既使在许多诗人和作家眼里,他也是高山和大海,也是一座不可超越的文学殿堂。
诗人厐德在听另一位诗人叶芝朗诵泰戈尔诗歌时惊呼:“一位大诗人,一位比我们中间任何一个都要伟大的人”。
这仅仅是两位诗人的虚怀若谷和一时冲动吗?当然不是。这是他们与泰戈尔心灵的相通,是他们内心的真情流露。

表面看来,泰戈尔的作品并没有那些高深莫测的玄机,没有那些吸引读者眼球的华丽词藻,也没有摆出一种宏伟的气势,但是一进入他的作品,你就不得不跟随他的思维前行。
这种魅力来自一种精神的显现和灵魂的裸露,是任何外在的形式所不能比拟的。
在古印度哲学中,“梵”代表宇宙万物的统一体,是人类和谐的最高象征。泰戈尔虽然不是宗教信仰者,但他的生命和作品中浸透着“梵”的精神和理念。所不同的是他不是把这种理念引向来世和虚无,他爱人类从国王到乞丐各色人等,他寻找那种“梵我合一”、“天人合一”的人的境界。他的目的不是向人指点什么,他只是向人倾诉。
当我多年以前初次接触泰戈尔作品时是读不大懂的,毕竟有着民族国别的差异,宗教文化的差异,时代和学识上的差异。当然,现在也不能说完全可以读懂,但是较之以前,总是有了一些长进。
比如,在泰戈尔文集《吉檀迦利》中,多次提到的“你”究竟是谁?是诸天之王吗?是国王吗?是他爱的女人吗?是他的朋友吗?是那个陌生人吗?也许是,也许都不是。

“你已经使我永生,这样做是你的欢乐。这薄脆的杯子,你不断地把它倒空,又不断的以新生命来充满。
这小小的苇笛,你携带它穿山越谷,从笛管里吹出永新的音乐。
在你双手的不朽的按抚下,我的小小的心,消融在无边快乐中,发出不可言说的词调。
你的无穷的赐予只倾入我小小的手里。时代过去了,你还在倾注,而我的手里还有余量待充满。”
这里说的“你”,也可能是个虚似的对象。谁面对泰戈尔,谁读他的书,谁就可能是那个“你”!
不由的想到,作家汪曾祺说的一句话:好的作品一定要留白,一定要让读者有足够的想象空间,也就是说,好的作品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
岁月虽然在无情的流逝过我们,但是无论何时何地,你只要打开泰戈尔的书,哪怕只读一句话,你就会瞬间进入那种感觉,泰戈尔的感觉。
我常想,泰戈尔的伟大之处也许不是他在世界上的名望,而是他用作品为我们建立了一座文学圣殿,在这座圣殿里,我们不需要顶礼膜拜上帝和佛祖,我们到这里来的目的,只是为了寻找我们自已。

正像他说的那样:
“你是什么人,读者,百年后读着我的诗?
我不能从春天的财富里送你一朵花,天边的云彩里送你一片金影。
开起门来四望吧。
从你的群花盛开的园子里,采取百年前消逝了的花儿的芬芳记忆。
在你心的欢乐里,愿我感觉一个春晨吟唱的活的欢乐,把它快乐的声音,传过一百年的时间。”
我忽然发现,泰戈尔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甚至还是一位伟大的预言家,这也许就是他的诗歌能跨越时代而经久不衰的原因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