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刷朋友圈时,突然看见许久不联系的大一表弟转发了一条动态,标题是“这才是大学生该有的样子”。
在认真阅读完那篇文章之后,我点开了表弟的聊天框。
当我问到他为什么要转发这条朋友圈的时候,表弟回答道:“没啥,就是觉得这些学霸的大学生活真美好啊。
像何同学,才大三就成为了拥有八百多万粉丝的UP主;
同样是大学生的杨倩,不仅就读于清华大学,还是赢得两枚金牌的奥运冠军。
这些大学生,真是和我们不太一样啊。”
接着他又加上了一个叹气的小表情。

我看着屏幕上的文字,突然觉得耳边舍友开黑打游戏的声音有些令人厌烦,于是来到了宿舍的走廊外面。
让我心情产生波动的可能不是舍友的游戏声,而是在看到同龄人取得成功时的焦虑吧。
虽然自己不敢自诩能够和他们比较,但莫名焦虑这个问题,应该是大学生活的常态了。

表弟的话让我想起当初刚进入大学校园时的满心期待,希望在这个新的阶段做出一些提升自己价值的事情。
虽然一直都有在努力,大一过了四六级,也拿过奖学金,绩点排名不算太差,今年还接任了班级的班长职务,但也仅限于此。
回到那篇文章来看,文章的大部分篇幅都放在了这些“大佬”们如今的耀眼成就和某些方面过人的特质上。
在我这个在普通大学的平凡大学生看来,就是他们用着与生俱来的天赋轻松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最后取得成功。
让看完文章的我除了“牛逼”二字,其他啥也说不出来。
如果如那篇文章所言,这才是大学生该有的样子,那我应该算是大学阶段的末等生了。

或许在有些时候,相比起“是什么”,人们往往更想知道的是“为什么”。
我在想,若是在向普通人介绍这些“大佬”时,并不是把重点放在这个人的成就和在普通人看来超越常人的思维或是天赋上
而是带读者更多地去了解他成功之前的过程和心路,了解那些名人们在取得成功之前吃过的苦,流过的泪,这样对于我们的激励效果是否会更好些。
毕竟用“牛逼”这个词去概括一个人取得的成就,显然就有些没有诚意了。

在青春这条路上啊,有的人已经小有成就,有的人仍在路边徘徊,但我相信每个人的成功都是来之不易的,于是我便主动去了解我们眼中的这些“大佬”的过往经历。
正如表弟在回复中提到的何同学一样,看过何同学视频的人都知道他的视频是以硬核科技和电子产品的评测为主。
在视频里对着各种产品讲解得头头是道的何同学,在生活里却是个孤独的人。
上课总是坐在旁边没人的位置上,极少的几次同学聚会也是一言不发。
“我这个人,太孤僻了。”他在面对采访时这样说道。
但就是这么一个在生活中的不善交际的少年,在成为up主的三周年之际将600万粉丝的ID用纸张打印出来,并贴满了他的房间,最后用摄影机制作成一张360度的全景照片。
“我想让那些经常感到孤独的人在这里感觉到,他们其实可能也没有那么孤独。”这个21岁的少年这样说道。
就这样,他通过网络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结识了许多现实中缺少的同伴。
有人在网络上对他发出质疑,认为他配不上现在这样的热度和成就。
但那些人或许不知道,何同学总是陷于学习、生活、工作的拉扯之中。
他也和许多人一样,需要担心考试是否会挂科;考试周一结束,在其他同学放松之际,他又要辗转多地,投入堆积如山的工作之中。
他或许也经常担心自己的作品质量是否会下滑,是否承受得起如今的关注,焦虑和不安时常环绕着他,于是便多了许多不眠的夜晚。
何同学成功的背后,依靠是前期大量的积累,自学各种视频图像处理以及坚持对于电子产品的长期了解和热爱,最重要的是他敢于用自己的热爱去抵抗现实生活中的孤独,同时也用这份热爱温暖了其他人。
看到采访中他提起过自己在大一时发布的第一个视频,《用300张卡纸把自己家贴成纯黑》,在上传至b站一小时后,播放量为6,看到6个播放量的那一刻,他把视频删掉了。
看到这里,我印证了自己的想法:他们在成功之前,也曾是现在的我们。
认真想想,即使是在我们周围也不乏对生活充满着热爱和期待的人,虽然他们如今尚未成功,或理想目标远不及那样的高度,终究成为不了“大学生该有的样子”,但每个人在成长路上拼尽全力奔跑的样子,才是属于自己青春最美的模样。
有时候,暂且做一个认真生活但目前并不优秀的大学生,也不是个坏事~
晚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