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闲话电影』电影新视角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目击者》:台湾电影不只有小清新,还有重口味悬疑!

《目击者》:台湾电影不只有小清新,还有重口味悬疑!

作者: 鲜有废客 | 来源:发表于2017-08-25 01:03 被阅读0次

    可能在我们的印象中,近些年来的台湾电影,不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就是《我的少女时代》,一言以蔽之,小清新青春片一统江湖。然而反骨在哪里都存在,最近一部大火的热门犯罪片《目击者之追凶》也让影迷惊呼:“原来台湾电影还可以这么血腥烧脑!?”

    说烧脑其实并不恰当,更准确地说,其实是在讲述一个犯罪故事时,用了复杂的叙述技巧而已。就像是一根绳子,只是它打结的方式特别复杂。

    一个依靠报道突发事件的记者,在拍摄一场交通事故后,意外地将自己卷入九年前波云诡谲的事件调查中。突发、扬名、打击、调查、揭秘、上位,一个快节奏的犯罪案件被导演陈伟豪用闪回镜头,和不断的反转策略进行操纵,最终炮制出一碗毒鸡汤,试图告诉我们:这个社会很操蛋,而之所以这么操蛋,全怪我们自己。

    但是这碗毒鸡汤的配料哪里来的呢?源头还是在于擅长拍摄社会犯罪片的韩国,《杀人回忆》、《追击者》、《老男孩》,韩国具有代表性的电影,大多都沾染此类题材。一是因为韩国没有审查制度,敢拍,二是韩国有深层的政治历史背景,厚重,两者结合,才酿成了韩国犯罪片独具风味的汤料。

    但是这个汤料台湾有吗?

    也有,只是情况有些区别而已,台湾政治的复杂并不比亚于韩国,两代蒋氏,以及此后党派更换的频繁,无不深入地影响了台湾社会。但是《目击者》和很多韩国犯罪片不同的一点是:韩国此类电影的原罪指向政府和权力机关,而《目击者》则是指向当事的个体。

    比如《杀人回忆》便是将“连环杀人凶手”藏匿在事件的背后,整个社会即是罪恶的受害者,也是产生罪恶的渊薮;而在《追击者》中,虽然凶手很早就暴露出来,甚至被抓捕,可是执法机关却成为了罪恶的帮凶,无能、漠视,才是犯罪产生的温床。但是在《目击者》中,虽有也有对警察贿赂的刻画,但是事故背后的每个人都是罪人。

    目击者王逸齐是趁火打劫的看客,被害人徐爱婷则是绑架女孩的罪犯,作为肇事者的Maggie和邱哥则是直接负责人,即使是热心肠的阿吉也是当年有意隐瞒的帮凶。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所有的参与者都自带原罪。

    所以对于罪人来说,他们希望揭露真相吗?

    不可能。但是作为主角的王逸齐却以身犯险,影片在处理这一动机时,其实是个败笔,愧疚心?求真相?还是什么?很难解释为什么王逸齐就开始不顾一切的调查九年前的案件。

    不过除了这个情节败笔,电影后期的节奏和剧情张力还是控制的不错,王逸齐逐渐剥开真相的洋葱,但是却发现,所谓的真相其实是一个俄罗斯套娃,看到的永远是外层,而真相永远藏在里面。


    如同黑泽明的《罗生门》,也和今年年初西班牙的《看不见的客人》一样,真相永远都是被“个体讲述”的,而事实却从没有暴露的机会。剧情反转在此时成为手段,用以表现罪恶的虚假面纱,每个参与者的讲述都是对真相的一次嘲讽,九年前的案件究竟为何不能道破?因为每个人都是凶手,就是作为被害人的徐爱婷和她的男友,也是另一案件的主谋。

    《目击者》的英文片名是“Who killed Cock Robin”,这个典故出于英国的一首童谣,原文讲的是每个动物都在宣称是自己杀死了知更鸟,而最后则需要挨个审判。讽刺的是,在电影中,每个相关的人都掩盖自己的罪行,逃过了本该受到的审判。

    电影是在王逸齐上位后,讲述一个冷笑话的特写镜头中结束。罪恶凝视再次出现,此时闪回的画面配上王逸齐和Maggie的对视,显得格外惊悚,毒鸡汤吗?或许吧!可是那个冷笑话不是更能代表电影的主题吗?

    翻开到最后一页,看到的只是恐惧后的虚假,如此而已。

    本文首发“片刻instant”

    约稿或转载请简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目击者》:台湾电影不只有小清新,还有重口味悬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tby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