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阳春三月,拂提杨柳,草长莺飞,风和日丽,春暖花开,又到了踏春赏美景的好时节。
携三五好友,趁风日晴和,与春风同行,或赏花,或品茶,或饮酒……如此,岂不美哉!
一缕春风,一抹暖阳,万花锦绣,燕子蹁跹……如此春光,莫负良辰。
一场朦朦的细雨过后,词人从小径上走过,听到了燕子呢喃的细语。
杨柳掩映着蜿蜒曲折的小径,柳叶展开宫眉,翠叶拂弄着行人的头。
海棠经过一番春雨,如胭脂一般红艳的花瓣被雨浸透,灿烂在光影交错的园林。
白昼随着寒意消融,一点点地生长着。早晨的空气中,散发着这个季节久违的清新气息。
鸟儿在欢歌,蝶儿在舞蹈,蜜蜂在劳作。阡陌纵横的原野,繁花似锦,绚烂多彩,这是一幅美得醉人的画卷。
如此美妙的景致,岂敢辜负!于是乎,词人携三五知己到郊外去踏青,他们手牵着手,恣意歌唱,欢快得就像这春天的燕子。
这场景,怎么看都像是我们幼儿园的小盆友集体春游呢!
此时,词人已经醉意醺醺,但还意犹未尽,还想寻找美酒。
一个牧童从画卷中走来,词人前去询问,他遥遥指着远处的孤村说:“杏花深处的人家有。”
有趣的是,杜牧那首清冷的《清明》诗中的那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却被词人点化成为欢乐的醉中寻酒词。这也将踏青的欢畅意绪推至到了最高点。
牧童从画卷中走来,诗人向画卷中走去。醉了一季杏花。
与诸多名家伤春悲秋的诗词对比,这首词的每一个字仿佛都透露着欢快,春愁却一点都不见,妥妥的一幅浓墨重彩的、令人迷醉的春天无边的画卷。
好久没有学习宋祁的作品了,这位“红杏尚书”因“红杏枝头春意闹”这句而声名远扬。
宋祁本人不仅文采出众,长得也是一表人才,个头挺拔俊朗、英姿勃发,给人飘飘如仙的感觉。
宋祁做官有自己的一套,他从不参加任何吃喝宴请,和晏殊的为官风格比较接近。
但无论是在他主持的财政、建设项目上,还是在政治、文化工作中,都成绩斐然。
他风流倜傥、喜好声色,仕途却因此波澜不惊、顺风顺水。
他的文采也被广为传播,可谓人尽皆知。尤其擅长描写春日里的绝妙风光景致,说到风光、说到景致,比如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春游经典名作《锦缠道》。
《锦缠道·燕子呢喃》
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睹园林、万花如绣。海棠经雨胭脂透。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
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醉醺醺、尚寻芳酒。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
——宋•宋祁
赏析
这首词是北宋文学家宋祁所做。
此词叙写春日出游的所见、所闻与所感。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春日景色的迷恋热爱之情和对郊游宴乐生活的向往赞赏之意。
这是词人生活方式、人生态度的真实写照和生活情趣的自然流露。
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睹园林、万花如绣。
海棠经雨胭脂透。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
词上片的意思是,燕子呢喃,春光迷人。白昼忽然交长。看园林景色,繁花盛开如一片绚丽多彩的锦绣。
海棠经过一番春雨,如胭脂一般红艳的花瓣被雨浸透。柳叶展开宫眉,翠叶拂弄行人的头。
锦缠道:词牌名,又名《锦缠头》、《锦缠绊》。双调六十六字,上片六句四仄韵,下片六句三仄韵。
呢喃:形容小声说话,轻声细语。
宫眉:古代皇宫中妇女的画眉。这里指柳叶如眉。
翠:指柳叶之色。
上片着意描写春景。“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点明时节是早春,时间是白昼。
“睹园林”以下描写春色蓬勃的园林。“万花如绣”运用比喻总括春色,表现出大自然旺盛的生机。
“海棠经雨胭脂透。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这是在总括之后具体描写海棠花以及柳条。
词人用拟人的手法,将海棠拟为胭脂、柳叶比作宫眉。
“胭脂透”写出了经雨后海棠的鲜艳色泽;而一个“翠”字则将柳叶碧嫩的颜色写了出来。
红花碧柳,两相映衬,十分耀目,显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春色。
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醉醺醺、尚寻芳酒。
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
词下片的意思是,到郊外去踏青,恣意歌唱牵手。我已经醉意醺醺。还想寻找美酒。
问牧童,他遥遥指着远处的孤村说:“杏花深处的人家有。”
踏青:即游春。
下片着重抒发游兴。“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说明踏青者并非一人,而是一群人手拉着手集体出游。
这两句既点明了郊游之乐,又将载歌载舞的郊游场面描写得十分热闹。
“醉醺醺、尚寻芳酒”,本就已经醉意醺醺了,可郊游之人还要寻醉,足见其不拘形迹、恣纵狂放的情态。
“问牧童”三句,化用杜牧《清明》一诗中“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句意,将踏青的欢畅意绪推至最高点。
全词围绕着“春游”这个题目层层深入,写尽春色,写尽游人的雅兴。
不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写得有声有色,情景交融,淋漓尽致,真实地再现了作者生活时代人们的情趣,流露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从审美的角度看,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趣和艺术功力,都属上乘之作,值得借鉴。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