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月李子
阅读,总能在我迷茫和无助时带领我找到最初的路;
最近因流感与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有些长,亲子关系有些问题引起我的思考。
于是我又开始阅读关于育儿方面的书籍,对于自己在养育孩子方面,自己总会或多或少受到父辈的原生家庭影响,为了让自己更好地处理我与我母亲的关系,我与孩子的关系,我持续地走在家庭教育学习的路上,今天一起来聊聊我在阅读过程中看到关于爱的话题。
经常在家庭教育课堂上会听到这样的一句话“作为父母,我们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
道理或许在课堂上,刚刚学习的几天大家都懂,但是一回归到家庭中,于是全都归还导师,当自己情绪消极时,面对那个现实中的熊孩子,那所谓的“无条件的爱”与你无关,此刻,脱口而出的就是“我那么辛苦地为你付出,做这个,买那个,你怎么就不好好听话,认真学习呢?……”
这样的话,你熟悉吗?
“无条件的爱”对于我们父母来说,我们也渴望呀。可惜我们每个父母,都是凡夫俗子,真正做到无欲无求地爱孩子,不带半点条件去呵护孩子,不去干涉放纵孩子的父母又有几个?
反而带有渴望孩子优秀与勤奋,要求孩子服从与孝顺的父母居多,我们只想以这种形式来满足自己与普通人群的心愿而已。这难道不应该吗?
爱是什么?爱是什么?爱是什么?
出现了我们的脑海与思考中。
哲学家马丁布博说:爱,是我和你的关系。
文坛之母冰心奶奶说:爱,是美,是善,是光。
李雪老师说:爱,是如其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好一句“爱,如其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这些大爱的使者告诉了我们:爱,就是看见,看见你的真实存在;
爱,就是看见你的感受并感受到你的感受(同理心);
爱,就是积极的回应和不带评判的关注;
爱,就是接纳,接纳我们人性的丑与美,好与坏;
爱,就是放下预期的目标而全然的倾听;
爱,就是允许我做最真实的自己。
只有当你成为了你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眼中正确的你,你的生命才真正有意义。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先学会爱自己,再去爱孩子,再再次去学习无条件地爱孩子。
成为一位合格的陪伴者,静静地守候在孩子身边,静待花开,把属于孩子的人生交给孩子。
虽然现实生活中,要做到无条件的确很难,但是为了孩子未来有个健全的人格,为了我们的未来不后悔,一点一点地去疗愈我们自己,学会放下和放手。
记得一位心理老师说过:“当你看得见自己,爱才能看见你!当你开始爱自己时,全世界都会来爱你!”
张德芬老师说过“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我们只有向内看,才能看得见自己。
这是条准定与痛相结伴而行的路,因此,也是少有人走的路。
然而,我已选择,我相信——我是光,我是爱。
育儿路上,与你相伴,遇见光,遇见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