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人文地理及西域重镇

作者: 陌上都护 | 来源:发表于2019-02-27 23:17 被阅读20次

    新疆人文地理及西域重镇

     一、地理概况

    (一)山脉。新疆的地形是三山夹两盆。这个可以从“疆”字分解来看,右半边的部分,三横就是三座山,由北向南依次为阿尔泰山(蒙古语意为“金山”,如哈巴河是有金矿的),中间是天山,把新疆分割为南北两大部分。习惯上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把吐鲁番、哈密一带称之为东疆。南部昆仑山脉。两盆地分别为北疆的准噶尔盆地和南疆的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属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沙漠,罗布泊位于塔克拉玛干东部,是塔里木河的归宿。

    (二)河流。除北边的额尔齐斯河汇入北冰洋外,其他均属内陆河。河流水源主要靠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冰川融水随季节变化调节流量,通常夏季大冬季小。塔里木河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河,由叶尔羌河、和田河、阿克苏河汇合而成,沿塔里木盆地北缘从西向东流,以罗布泊为最后归宿,全长二千一百七十九公里。自大西海子水库拦截后,以下基本断流。

    (三)农作物。棉花,瓜果,所产的哈密瓜、西瓜、无核白葡萄、库尔勒香梨、阿图什无花果、库车白杏、叶城石榴,喀什樱桃、伊犁苹果、和田核桃等

     二、重镇历史概述

    主要讲讲西域的主要城镇(国家)。均从公元前2世纪说起,因为那时西汉的张骞出使西域(前139年和前119前),才有了记录西域的文字,最早见于《史记》《汉书》,确切建国时间不可考证,只能大致推断,这些国家的出现不晚于前3世纪。之前西域的具体情况不得而知。

    (一)古丝绸之路路线

    从敦煌起向西主要分北中南三线

     1、北线。敦煌,伊吾(哈密),交河(吐鲁番),焉耆(尉犁),弓月城(伊宁),碎叶(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康居(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南下经捐毒(乌恰),疏勒(喀什)

    2、中线。敦煌,玉门关,楼兰(罗布泊),焉耆(尉犁),姑墨(阿克苏),温宿,尉头(阿合奇),疏勒(喀什)

     3、南线。敦煌,玉门关,楼兰(罗布泊),伊循(若羌);或者敦煌,阳关,阿尔金山,伊循(若羌),且末(且末),精绝(民丰),宁弥(于田),于阗(和田),西夜(叶城),莎车(莎车),疏勒(喀什)。

    (二)西域古国

    据古国遗址出土文物证明,西域诸国笃信佛教,是佛教传入中原的必经之路。佛教正式传入中原在东汉,因此佛教传入西域可能在西汉,或者东汉初。在于阗、精绝、鄯善、龟兹、车师、高昌都遗留大量佛教文化遗迹。

     五代至宋期间,信奉伊斯兰教的回鹘进入新疆,黑汉王朝建立,伊斯兰教开始盛行。到明初全疆基本实现伊斯兰化。

    19世纪末,清王朝腐朽,列强侵略瓜分中国,以开拓殖民地为目的的西方探险者潜入西域,以考古之名,盗掠文物。劫难开始于1895年,瑞典人斯文赫定进入和田,席卷于阗文物;后来者有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盗窃范围几乎遍布环塔克拉玛干遗址,以盗窃“敦煌文书”而出名。

    (1)鄯善(今若羌县附近)前77年-448年

    今新疆也有一个鄯善县,在吐鲁番东部,是清朝光绪年间设立,与古鄯善国相距千里,两者无任何渊源关系。 鄯善国的前身是楼兰国,先对匈奴称臣,前108年西汉派兵攻击楼兰俘获楼兰国王后,楼兰开始对汉和匈奴两面称臣,后多次杀害汉使者。前77年,西汉派刺客傅介子刺杀楼兰王,改立王弟尉屠耆为王,改国名鄯善,迁都扜泥(若羌)。南北朝时期(448年)北魏派兵征鄯善,鄯善国亡。存在大约700余年。期间在楼兰建都的楼兰国阶段约200年,改名鄯善后为525年。

    (2)楼兰(今罗布泊西28公里)前3世纪-前77年

    楼兰记载最早出于《史记•大宛列传》,立国不晚于前3世纪,前77年因杀汉使,汉派兵攻击,立新王,改国名鄯善,迁国都于扜泥(若羌)。

     ①楼兰墓葬。这个要从楼兰古国的发现说起。1900年瑞典人斯文赫定率领团队到达楼兰地区(当时并不知这里埋藏着楼兰古国),因丢失了铁铲,向导折回在捡拾铁铲处发现古城废墟,斯文赫定组织了第一次发掘,大量文物被盗,出土文物显示“楼兰都成”字样,由此确认废墟是消失1600余年的楼兰都城,轰动世界,被誉为“中国的庞贝”,导致1906年到1911年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日本人桔瑞超多次劫掠,遗址被破坏严重,文物几乎被盗空,多存于西方国家博物馆。

    墓葬分布于孔雀河两岸及罗布泊北岸,最早的是三千余年前墓,最多的在魏晋时期,应该此段时间最繁荣。墓地为竖井,把树挖空成船状做棺材,墓外有桨形木柱,显示古楼兰人多依赖孔雀河和罗布泊,以渔猎为生。曾于1980年出土一中年女尸,头戴毡帽,腰围羊皮,面目清秀,高尖鼻梁,头发金黄,年代测定为公元前1800年。现存自治区博物馆。

     ②罗布泊。古楼兰国的存在,与旁边的大湖罗布泊有密切关系,塔里木河及一些支流自西向东贯穿塔里木盆地后与孔雀河汇合,注入罗布泊。古代河流水量充足,在入湖处形成肥沃的三角洲冲积平原。平原上河道纵横,灌溉农业;湖面宽阔,渔业资源丰富。可以说,罗布泊及孔雀河水是古楼兰的生命线。后随着人口增加,用水需求过度,水流量减少,湖面萎缩。1973年卫星拍摄,罗布泊已干涸,周围是同心环状湖堤痕迹,宛如耳朵,故罗布泊现也被称为“中国的耳朵”。

    关于塔里木河及其归宿—罗布泊,人们认识的过程很曲折。古代认为塔里木河是黄河的上游,通过罗布泊潜入地下,再通过青海流出来,成为黄河的源头。经考证,塔里木河曾多次改道,有时注入罗布泊,有时改道流入其南部的台特马湖。50年代,在塔里木河主河道的下游修建了大西海子水库,容纳全部河水,河水不再注入罗布泊,孔雀河因水量不足,在距离罗布泊两百公里处即断流,导致罗布泊完全干涸。干涸的罗布泊钾盐矿资源丰富,现有哈密通往罗布泊铁路,火车日夜不息运送钾肥。

    (3)尼雅(今民丰县北130公里)

    尼雅遗址是西域精绝国的国都,位于今新疆民丰尼雅河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北端。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中段,佛教传入中原的必经之路。据《汉书•西域传》:“王治精绝城,户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胜兵五百人”,只有五百兵,显然是小国。在东汉魏晋时期,东边的鄯善国强大,吞并了精绝国、且末等周边小国,此后尼雅成为鄯善国重要城邑。后于500年左右毁于战乱,变成废墟。7世纪玄奘法师取经返唐时经过此地,看到的已是断垣残壁了。

    关于精绝国的消失一直是个谜,有的说因为战乱,但出土文物中并无战乱迹象;有的说是因为缺水干旱,但遗址附近依稀可见巨木痕迹,说明不曾极度干旱。所以,才有很多盗墓故事、电影讲述精绝国,如《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等。1901始,斯坦因曾先后三次盗取遗址文物,神秘的沙漠古城也开始向人们解开面纱。出土文物包含佉卢文,这是印度孔雀王朝(约公元前324年-约前187年)使用的文字,全世界发现佉卢文书约千件,而尼雅就发掘了800余件,其中斯坦因盗去764件。后来的中国新疆科考队和中日联合考古队的发现,只是些零丁碎片。尼雅也有墓地,大概是小说电影中精绝女王的来源。

    (4)于阗(今和田县)前3世纪至1004年

    今新疆和田是古西域重要城国于阗国的所在地,曾是安西四镇(另外三镇分别是焉耆、龟兹、疏勒)。西汉时有户三余千,人口一万五,兵两千四,兵力是精绝国的5倍,是西域大国。

    东汉初莎车国强盛,攻入于阗,掳走于阗王。后于阗反莎车,攻灭莎车,国势强盛,与鄯善并为丝路南道两大国。很快就被匈奴围攻,成附庸。班超到于阗,以于阗为根据地北攻姑墨(阿克苏),西破莎车、疏勒,此后基本附汉,到汉魏时与鄯善、焉耆、龟兹、疏勒并为西域五大国。唐代由尉迟氏控制,与中原保持朝贡关系,后因崇拜唐朝,改姓李氏。10世纪中期,于阗的西部崛起信奉伊斯兰教的疏勒黑汉王朝,于970年左右向信奉佛教的于阗进攻,战争达30年之久。1004年后不久,于阗被攻破,尉迟氏家族统治的佛教王国灭亡。在黑汉王朝统治下,逐渐皈依伊斯兰教,后历经西辽、蒙古、察合台汗国及准噶尔的统治,并入清朝版图。

    (5)喀什

     约前3世纪出现疏勒王国,张骞出使西域记载,当时疏勒王国一千五百户,一万八千六百人,士兵两千,属印欧人种。“喀什噶尔”伊朗语意为“英雄城”。

    主要从黑汗王朝讲起。9世纪,回鹘的一支建立黑汗国,学术界称为“喀喇汗朝”。最初卡迪尔汗建都八拉沙兖(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卡迪尔死后,长子巴兹尔(狮子汗)仍居八拉沙兖,次子奥古尔恰克(公驼汗)驻怛逻斯(今哈萨克斯坦境内),两处分制。当时中亚的萨曼王朝信仰伊斯兰教,和毗邻的喀喇汗朝起冲突,893年,怛逻斯被萨曼王朝攻破,奥古尔恰克被迫迁都喀什噶尔。

     怛逻斯之战的失败,使奥古尔恰更加仇视伊斯兰教。但是,他后来为了利用萨曼王朝的内部矛盾,收留了因内讧失败而寻求避难的萨曼王朝王子纳斯尔,并委任他为阿图什的行政长官。纳斯尔成功地劝说奥古尔恰克的侄子萨图克•博格拉接受伊斯兰教。萨图克•博格拉是大汗巴兹尔的次子。相传他幼年丧父后,与其母随叔父奥古尔恰克生活,后者曾许诺将来把权力交给他,但萨图克长大后并没有得到权力,因此十分不满。在同纳斯尔的交往中,萨图克学到了有关伊斯兰教的许多知识,对伊斯兰教有了更多的了解,于是决定接受伊斯兰教。915年,16岁的萨图克在喀什噶尔皇宫发起宫廷政变,杀死叔叔奥古尔恰克,夺取了政权,称号“博格拉汗”(公驼汗),成为喀喇汗王朝第一位接受伊斯兰教的可汗,后被称为黑汗王朝的始祖。萨图克•博格拉汗接受伊斯兰教,标志着伊斯兰教已传人新疆。 博格拉汗统一王朝全境,建都喀什噶尔(后仍以八拉沙兖为都,喀什噶尔为别都)。公元955年,萨图克•博格拉汗去世,被埋葬在他开始入教的阿图什。

     10世纪,黑汗王朝向信奉佛教的于阗展开“圣战”,战争持续30余年,于1004年灭于阗。当时和于阗征战初期黑汗王朝不占优势,因为主要兵力在征伐萨曼王朝,999年灭萨曼王朝后,纠集巴格达等中亚信仰伊斯兰教的力量进攻于阗,取得胜利。1211年,西辽乃蛮王屈出律占领喀什噶尔,黑汗王朝灭亡。

     13世纪,蒙古军占领喀什噶尔,后来归察合台汗国以及其分裂后的亦力把里汗国。16世纪,亦力把里汗国分裂,蒙古杜格拉特部的一支脱离亦力把里,建立喀什噶尔汗国,1513年被亦力把里汗国的后裔赛义德自中亚领兵攻破,喀什噶尔汗国灭亡,存在30年。

    赛义德进据莎车,建立叶尔羌汗国,从此塔里木盆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转向叶尔羌,喀什噶尔为其别都。17世纪,叶尔羌汗国的伊斯兰教分裂为黑山派和白山派。黑山派以叶尔羌为基地,白山派以喀什噶尔为基地,互相对立。1678年,建都伊宁的准噶尔部越过天山,灭叶尔羌汗国,喀什及整个南疆至此归准噶尔汗国管辖。当年,白山派首领阿巴霍加在准噶尔的扶持下消灭了黑山派,在喀什噶尔建立第一个霍加政权,实际仍为准噶尔汗国的属国。1715年(康熙五十四年),准噶尔灭白山派的霍加王国,另立黑山派首领统治,成立第二个霍加王国,仍以喀什噶尔为都城。

    1690年起清廷发动平定准噶尔的战争,历经康熙雍正乾隆,耗时65年。平定准噶尔后,清廷以原白山派霍加国王的两个儿子波罗尼都和霍集占(大小和卓)为前导发兵南疆,消灭黑山派的霍加王国,至此两个霍加政权结束,存在共77年。

    1757年,大小和卓又据叶尔羌对清廷发动叛乱,企图建立“巴图尔汗”国,史称大小和卓之乱,两年后被清廷攻破。清廷在喀什设参赞大臣,总理南疆事务,管辖喀什噶尔、英吉沙、叶尔羌、和田、阿克苏、乌什、库车、焉耆八大城。塔里木盆地的政治中心又回到喀什。

    道光年间,大和卓波罗尼都的孙子张格尔在英帝国支持下潜入南疆企图叛乱,被镇压解付北京处死。同治年间,新疆各民族发动大规模的反清运动,占据喀什的一部迎请逃在浩罕国(吉尔吉斯斯坦)的张格尔儿子返回南疆,浩罕国头目阿古柏一同入南疆,驱逐了张格尔的儿子,侵略攻占了喀什、阿克苏、叶尔羌、库车等地,并与英俄签订一系列卖国条约。后清廷派左宗棠在攻灭关内的回民起义后进入新疆,攻破阿古柏,收复失地。1884年新疆设省,省会在迪化(乌鲁木齐),南疆仍以喀什噶尔为政治经济军事中心,1952年设喀什市。

    喀什有上千年建都历史,遗留多座古城和古迹。

     盘槖城:现仅存7.8米的城墙,经考证,东汉班超曾于74-91年在此驻守,该城是古疏勒王国的盘槖城,现建有博物馆。

    佛教文化遗迹:喀什地处古丝绸之路交通枢纽,佛自西来,喀什是必经和首先接受佛教文化的地方。10世纪以前,喀什是佛教胜地,寺庙佛塔林立,但伊斯兰教进入取代佛教后,佛教文化遭破坏,现仅存两处,三仙洞和莫尔寺。三仙洞是石窟,可能是中国最早的佛教洞窟,被国外探险家斯坦因和桔瑞超盗掠。莫尔寺位于喀什东20公里的莫尔沙丘。

    伊斯兰教建筑及陵墓 :1、艾提尕尔清真寺,是新疆也是中国最大的清真寺,据说穆斯林一生如果条件允许,都要去一趟麦加,如果去不了,就去艾提尕尔清真寺。艾提尕尔为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复合词,意为“节日礼拜场所”。建于1462年,现存建筑奠基于18世纪中叶。 2、阿巴霍加陵(香妃墓),是新疆现存最大的国王陵墓和伊斯兰圣教陵,又名“香妃墓”或“阿帕克和卓麻扎”,和卓或者霍加都是维吾尔语“圣裔”的意思。该陵是喀什噶尔第一个霍加政权也是白山派首领阿巴霍加的家族陵墓,共埋葬五代霍加工72人,今存58个坟堆。

    (6)莎车

    今莎车县是古莎车国及明代叶尔羌汗国的都城。西汉张骞通西域记载,2300户,3000兵力,是个大国。东汉时,西域诸国均依附匈奴,唯独莎车依附汉朝。曾统治包括龟兹、于阗等五十五国。后龟兹等依附匈奴,于阗也脱离统治,国力衰弱,约在3世纪灭于疏勒国,古莎车国至少存在500年。

     莎车国亡后莎车再未成为重要城市,直到明朝赛义德在此建立叶尔羌汗国,莎车一度成为都城。以后的历史已在喀什噶尔的历史中讲述过,就是黑山派白山派之争,大小和卓叛乱,阿古柏入侵等。1759年清廷在叶尔羌设立办事大臣,受喀什噶尔的总理南疆事务的参赞大臣节制。1913年改为县,1956年县改隶喀什地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新疆人文地理及西域重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ttc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