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喝茶记旅行·在路上茶香
“传统变不了,就像衣服换了帽子还在。”| 喀什老茶馆

“传统变不了,就像衣服换了帽子还在。”| 喀什老茶馆

作者: 大头师太 | 来源:发表于2017-09-07 11:44 被阅读70次

    新疆古称“西域”,意为西部疆域。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的叛乱之后,将古称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改称为“新疆”。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共有47个民族成份,其中世居民族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塔吉克族、锡伯族、满族、乌兹别克族、土克曼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塔塔尔族13个。

    ——《百度百科》

    传统的少数民族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生活中食肉饮酪,蔬菜水果极度匮乏。肉类和奶制品中富含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但这些食物既油腻又不易于消化,长期食用容易造成便秘和缺钙等病症。而茶叶,无疑是当时对西域地区最好的馈赠。

    《新修本草》中记载茶叶具有“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渴,令人少睡。……主下气,消宿食”的功效。现代科学研究显示,茶叶中富含茶多酚、碳水合物、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成分,这些成分除具有上述文献所载之功效外,还能有效抑制动脉硬化、促进消化液分泌、抗菌、抗病毒、通便等。

    茶,在牧民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结合当地的饮食习惯,形成了独特的饮茶习俗,比如咸奶茶、药茶等,新疆人民饮茶的习俗也一直延续至今。

    ▲咸奶茶

    但地处亚欧腹地的新疆,远离海洋,空气干燥,昼夜温差悬殊,并且有将近半年的漫长冬季,自然气候完全不适宜茶树生长。

    “茶树起于中国西南部的云南、四川等地,喜温湿气候,耐荫,在酸性土壤上生长良好,为典型的聚铝作物。”

    所以新疆的茶叶来源全靠输入。阙于史料所载,茶也传入西域的具体时间已无法确知,但结合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仍可窥知一二。唐德宗贞元(785-805)末,“时回纥入朝 ,始驱马市茶 ”,开启了见于史乘记载年代最早的“茶马贸易”。贸易中所得的茶叶除部分供汗国剥削阶级享用外,大量地被运销到了天山南北和中亚诸地。另外,丝绸之路也是茶叶传入新疆的重要途径。

    新疆喀什,维吾尔语音译“喀什噶尔”,位于中国西部边陲,是“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交通要塞,这里在古代名叫“疏勒”,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中的大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2000多年,堪称我国西部最早的国际商埠和东西方文化交流荟萃之地。

    作为丝绸之路上重镇,留存下来的文化遗迹——老茶馆是喀什的地域文化特色之一。人们在这里吃馕、喝茶、聊天,喀什老茶馆就是丝绸之路上的“广播站”,拥有底层社会最大的信息源。据说曾经还有被称作“达斯坦”的类似说书的活动,只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就慢慢消失不见了。

    ▲曾经的茶馆 ▲茶客们

    老茶馆的设施非常简单,地上铺着地毯,茶客们席地而坐,喝茶吃馕,就是最悠闲惬意的时光。随着现代生活的影响和城市化迅速扩张,老喀什人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大部分茶馆都已消失,作为丝绸之路上留下的文化印记之一,老茶馆成为了古老边城人文的活化石。2010年的时候,喀什大约只剩下四五家老茶馆了,而现在,仅有位于吾斯塘博依路和库木代尔瓦扎路交会处的唯一一家老茶馆了。(文末附老茶馆介绍视频)

    这是一幢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维吾尔族风格的两层楼建筑,据说这里曾经是医院,后来变成饭馆,再后来就成了茶馆。

    现在打理着茶馆的是六十岁的买买提·乌斯曼和他的两个帮工,一个是他儿子,另一个是跟了他几十年的老伙计。每天清晨,老板买买提都会亲自为第一批茶客烧好茶水,几十年如一日。茶馆里的茶客都是买买提的老朋友,每位茶客喝茶的习惯,他都了然于心。

    茶客大多是城里或者附近村里的老人,他们来城里赶完巴扎,都会来茶馆喝喝茶,跟朋友聊聊天。其中不少人都是从小就跟着父亲来茶馆喝茶的,现在更是每天都会来,有时甚至一天来两三次。有的茶客还会根据季节不同,自带一些药材放在茶里泡,他们都觉得,“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

    维吾尔族的生活里不会缺少音乐。在茶馆里,除了喝茶、聊天之外,音乐也是必不可少的。拨动琴弦,弹起老歌,伴着旋律哼唱或起舞。

    “喝茶的传统没变,但喝茶的人在变。”茶馆老板买买提说,生于斯、长于斯的他熟稔茶馆数十年来的细微变化。

    在他记忆中,白色长衫、粗布裤子、黑布腰带是60年前老城茶客的统一装束,只有头顶花帽的纹路色泽略有不同,以示个人的喜好。如今,除了怀旧的老人依旧如此穿着,多数老城茶客都换成了衬衣、长裤,偶尔也会出现穿着T恤、牛仔裤的年轻人,不过传统花帽的样式未曾改变。

    曾经的茶馆,是被烟熏黑的墙壁和屋顶,门前扬起的尘土、嘶鸣的骡马。如今,这些记忆中情景早已不在。2009年全面开展的喀什老城改造,茶馆和门前的街道也在其中。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百年茶馆和街道“筋骨”换新,“魂魄”犹存。

    改造后的茶馆走“老城风”路线:从屋顶炕沿到窗棂围栏,全部用木头包裹,雕出传统图案;四周的墙壁上挂着民族乐器都塔尔和几幅描绘维吾尔族日常生活的油画;临街的阳台挂着色彩明亮的窗帘。

    近几年,来老茶馆参观的游客越来越多,茶水单上除了传统的砖茶外,还新增了从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的花茶、药茶、水果茶。游客的到来,让原本几乎无法盈利的老茶馆增加了更多收益,这对老板买买提来说无疑是个好事情。

    ▲外国游客

    不少茶客担心老茶馆会因此渐渐消失在老城中,但老茶馆的“铁粉”阿不都热西提对老伙计们的担心不以为然。泡了一辈子茶馆的他,早已参透百年茶馆只是人们消磨时光的去处,终会因茶客的需求而改变,安时处顺的生活态度才是老城人秉承千年的传统。

    “传统变不了,就像衣服换了帽子还在。” 阿不都热西提说。

    千年来多少丝绸之路上的故事被风沙埋藏,喀什早已被发展而改变了模样,丝绸之路上的喀什老茶馆还在继续前行,而这最后一个老茶馆还能走多远,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

    喀什传说-16百年老茶馆


    半年前知道了这个喀什老茶馆,惦记着有机会一定要去一次,作为生活在北疆的新疆人,喀什也算得上是个遥远的地方了。趁着西双版纳的雨季,我和老梁给自己放了个暑假,一起回新疆,跟我爸妈一起,开车自驾南疆游,如愿以偿去了趟喀什的百年老茶馆。

    去老茶馆时,我们见到了老板买买提·乌斯曼和他的两个助手,茶馆里突然增多的游客让老板有些忙不过来,略显紧张的招呼着大家点茶、入座。各色衣着的游客和当地的维吾尔族老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游客们拿着长枪短跑对着老人们不停拍照,老人们也很配合,笑容腼腆憨厚,有些拘谨。相比起游客们满眼好奇、四处张望以及略显别扭的坐姿,维吾尔族老人们看起来十分从容淡定,或盘腿、或跪坐,熟练地掰好馕,蘸着茶水吃。老茶客们安静的坐着,面带微笑的看着这些年来茶馆发生的变化。

    我们点了一壶药茶,一个馕。伙计端茶过来时还端来一盘冰糖,馕是刚出炉的,外皮酥脆,心儿柔软热乎。加了糖的药茶喝起来甜中略微带些苦味,有多种药材和香料混合的香气,喝着很暖。就着馕一起,别有一番风味。由于要抵抗严寒,保持身体强壮,维吾尔族一直喜好性质偏热的食物和茶饮。在我们对面坐着几位维吾尔族老人,面容慈祥,突然走来一位女游客,示意要和老人拍照,走上炕,贴着老人坐下,一手揽着老人的肩膀,一手端茶碗要与老人碰杯。老人显得腼腆拘谨,但还是笑着配合。面对游客们的镜头,老人们显得很宽容,反倒是我觉得有些不舒服。

    这时,音乐声突然响起,大家欢呼拍手叫好,之间人群中央,一位中年维吾尔族乐手正在弹琴,音调格外欢快,一位年轻的维吾尔族小伙起身随着音乐扭动着身体跳起舞来,在他的带领下很多人都加入了这场舞会,老人、小孩、游客们大大方方地一起跳着。场面分外和谐。

    一壶清茶、一个热馕, 弹个小曲儿跳个舞,生活多美好、

    据说这个茶馆已经开了上百年了,希望我们的小茶店也能长命百岁。

    2017.9.6  大头掌柜    東西茶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统变不了,就像衣服换了帽子还在。”| 喀什老茶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ozb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