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碎片---听说日本

作者: summer东菇凉 | 来源:发表于2019-03-18 01:11 被阅读6次

昨天和朋友在雨中的操场散步,慢谈了她去年日本之旅的所见所闻。今天空闲之余,畅谈之景仍然回荡在脑海中,便忍不住想把其中的感受分享出来。虽然没有去过日本,但似乎在听说中也能渐渐体悟到来自地缘邻近国的文明进程。                                                                   

                                                                                                                                     ——题记

(一)朋友圈和影像中的日本(观)

去年一年,朋友圈刷屏最多的地方就是日本。日本的神社、日本的樱花、日本的怀石料理,日本的和服、日本的新干线、日本的泡面、以及离不开的日本的美妆产品,甚至日用品(马桶、电饭煲)。怀旧的照片,配上穿和服的萌妹子,以及张口可及的抹茶寿司,让朋友圈这端的我看得心里痒痒的,不由感叹:一定要去一趟日本啊~这种想法一旦在内心里扎根,就会慢慢发芽,你会不自觉地搜寻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各种有关日本的字眼、图片和影像资料。偶然间在视频纪录片中看到了美国旅行家在日本的旅行纪录片。从其中你能深刻的感受到日本乡村旧城和城市大都市的迥异风格,一个悠闲安详,一个快速时尚,好像天平的两极,传统和现代在旅行家的路线中穿梭和融合。日本保留了自己最为传统、最为精髓的民族特色,同时又会快速吸收现代的元素扩张自己的文化和空间领域。整个国家是传统和现代的融合,而生活在其中的日本人也是兼具了这种思想,彷佛一个个活着的日本logo。他们传承文化、尊重文化,又创新,接纳外来文化。所以日本是在传统和现代中的、多面和多色的日本,人们在其中总会找到和自己内心相照应的位置,产生共鸣以及超越预期的惊喜。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选择去日本的原因之一吧。

(二)作家眼中的日本(感)

一直很喜欢蒋方舟,感觉她总能跳脱出眼前的世界,用另外一个视角看当下。是一种新时代女性的睿智和理性,细腻和敏锐。蒋方舟2017年度过了自己的一个“间隔年”,从原本的国内生活和工作熟悉的环境中跳出来,进入另外一个国度,用陌生的方式、陌生的环境,让自己抽离出来,安静下来,再反观自己的内心,反观周围的世界以及自己熟悉圈子的事件,看看自己会有什么新的思考或者感悟。她选择了去日本1年,回来之后也将她每天的日记和随笔集结成册,出版了《日本一年》。当时自己买了一本,是一口气读完的。当即回想,彷佛能看到蒋方舟背着帆布书袋,在日本某个街道的小书屋前驻足买书,或是在东京的地铁里随着列车穿梭在城市的地下或明或暗的空间里;或者在樱花树下,穿着红色的裙子,在温暖的阳光中轻轻嗅一嗅花香。在日本的一年,作为作家的她,用陌生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内省着、沉淀着,彷佛在深海中的大鱼,往不同的水域浮潜,游得越深,隐藏地越深,压力也会增大,从体内喷涌出水花上浮的动力也会越足。这是属于蒋方舟,一个作家的日本,一个跳脱出来、反观内省自己的日本。

(三)和朋友畅谈的日本(悟)

和朋友一早计划晚上去操场跑步,结果天气到了下午,就开始淅淅沥沥下起小雨,乃至到了傍晚势头更猛,倾盆而下。跑步的计划最终改成了散步,一人撑一把伞,在雨中边走边聊起来。今年过年,朋友一家人去了日本。一提起日本,她神色飞扬起来,我也来了兴趣,把内心的好奇和疑问一一抛出来弄个清楚。

(1)模仿先进者的第一步就是形似,然后不断迭代再到神似,不可能一口吃一个大胖子。

 “大家常说如果想知道中国古代唐朝是什么模样,可以去日本的京都看看,是这样吗?”我迫不及待地问了第一个问题。“怎么说呢,话是这样讲的,实际其实也对。京都不是古唐朝首都的模拟版,而是原始复制版,几乎一模一样。但和我们的想象有些差别。人们常说梦回大唐,古长安,灯火辉煌,热闹非凡。而现在的日本京都,虽然建筑、街道、规划都和唐朝一样,但似乎缺少了唐朝的灵魂。” 朋友回答说。“为什么说缺少唐朝的灵魂?怎么理解?”我继续问。“从大的外部景观来看,确实是有模有样。但你具体进到一个建筑,比如将军府幕府里,一进门就有门帘,上面有中国元素很浓的图案,比如仙鹤、竹子、梅花。但你能感受到当时日本能够模仿到的都是眼睛看到的,外在的样子的复制。就像你在国外吃中餐一样,有形无神,有样无味。”她解释说。

(2)高度的自律和制度细节的安排,似乎能够成为社会进步的润滑剂,节省的不仅仅是社会资源,也有人际之间的利益考量摩擦。

“那么,除了这个之外,还有什么让你影响最为深刻呢?”我继续发问。“如果说印象最深刻的,也许就是他们的制度和人们的高度自律吧。比如,日本是没有垃圾桶的,就是在那种在中国的街上随处可见的垃圾桶。人们上街出门,垃圾需要随手装进自己的手提包里,回家后再次进行分类。再比如去旅游景点,卫生间也是分类的,很多自驾游的人甚至自带排泄物收纳器。再比如,上富士山的时候或者在机场的电梯上,左上右下,大家都会靠左排号,不插队不拥挤。而右部通过的人,会快速通过,以免给他人造成通行的障碍和麻烦。还有就是日本有很多的家庭旅馆,几乎一个服务人员就够了。”“为什么呢?”“因为像在日本,地少金贵,很多家庭旅馆的洗浴都是公共洗浴,而且是单间,位置很小,每一个使用完洗浴间的人,会自行把卫生打扫干干净净,为了不给后面使用的人造成麻烦。所以大家高度自律,服务人员也就省了很多事务。”“这似乎和国内很不同,如果像在中国,大家旅游定了家庭旅馆,只要付了钱,那么打扫卫生这样的事情,肯定想着是服务人员来做的,因为付了服务费了,自己干嘛还要干。这就是理念的差异。”“

(3)人性化的制造理念和制造产业化,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够达到,也许只有到了一定的文明程度才能够实现。

“还有一个疑问,你觉得日本的马桶真的有说得那么好吗?是媒体的夸张报道吗?”我继续发问。“如果让我说,我的真实感受是,真的很好。日本的产品设计,不是说成本会有多高,但一个小小的心思和人性化的考量,就能够在设计中注重实际使用的便利性,让人觉得很温暖。说到马桶,我去过公共卫生间,真的特别干净。日本的马桶功能很多,有除异味的、有消毒的、有增加热度的。还有就是冲水的通道,涉及考虑到排泄物堵塞的问题,所以事前进行了改良,日本的马桶几乎不存在拥堵的情况。另外就是浴室的设置,淋浴设施打开后的温度调整时间比较短,喷头的水和舒适度都刚好,而且在浴室还设置了防滑的把手,就在刚刚好人洗浴中可以顺手握到的位置。”朋友回答到。“确实很贴心啊!那这些设计,既然成本并不高,为什么中国的企业不愿意花一些心思来设计出来这种产品呢?”“我觉得一方面,企业的事前调研不足,不能够真正贴近消费者,到底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另一方面是,即使很多企业知道消费者需要,但仍然不生产。觉得很麻烦,很费时间,为什么不把这个时间花在生产更多的产品上,可以卖出更多。即使我做了这个设计,价格和没有做这个设计的企业卖出的价格相差不了多少。所以很多企业也没有这种动力这样做。”“日本的政府肯定是在这一块对日本企业有政策,鼓励企业进行细致设计,并进行保护或者补贴。一般市场的规律下,企业都是追逐利益的,如果在最初没有鼓励或者激励的政策,企业可能不一定会形成这种创新设计理念的大环境和大氛围。”朋友接着说。“你看,日本在古代唐代,是技术的追赶者,几个世纪一直没有挺住学习和努力的脚步。向先进者学习,不断靠近目标,这种积累,让日本从模仿形似到了神似、超越。日本进步的不仅仅是社会经济,更是一种文明的进步。”

不知不觉1个小时过去了,雨却越下越大了,也许这雨偷听了我们的对话,也增添了些沉重感和敬畏感吧。和朋友的对话,让我感觉到她的日本,是跳出中国,用一种全新的感受,来观察和对比中国,和蒋方舟的内化式反观不同,她的是一种客观角度的外化式观察。她们有的有细节,有的有整体,可以说对日个进行了360度的扫描,都很有趣,让我自己 have an another  eye to see the word.

结语和延伸: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我国现阶段面临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也意味着需要更加软化、细化的制度考量和安排,是对于消费者作为人的文明意识的培养;是对生产者,作为制造者的创新意识的激发、成果的保护。而这些对应的是工业化、城镇化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三个方面,也是影响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这三个因素变化很慢,但积累作用,会在未来产生巨大的效应,影响国家的走向。也许从日本的发展经验中,我们需要汲取的东西还很多很多,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

相关文章

  • 文明的碎片---听说日本

    昨天和朋友在雨中的操场散步,慢谈了她去年日本之旅的所见所闻。今天空闲之余,畅谈之景仍然回荡在脑海中,便忍不住想把其...

  • 日本碎片

    假期跟老唐同志去了一趟日本,用他的话说,我们是带着评判的眼光去的。 以前留学的时候我有两个日本同学,一个叫赤岭剑悟...

  • 文明的碎片4

    英文原文 - That the step to competence is held to be very dan...

  • 遗留“文明”碎片

    我们时常会从书本上,抑或是在影视上看到关于穿越回到过去,穿梭于未来的题材,类似的科幻/虚幻的题材数不胜数,我们也对...

  • YLYK文明的碎片3

    What is Enlightenment (by Immanuel Kant) 什么是启蒙运动,那么我们可以说它...

  • YLYK文明的碎片1

    苏格拉底申辩篇 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家和西方思想的奠基人之一。他本人没有留下任何的文字和著作,但是他的思想被他的学生...

  • YLYK文明的碎片2

    So I, men of Athens, am now far from making a defense spe...

  • 在文明的碎片上跳舞 ——读牧夫先生《文明的碎片》

    和牧夫先生认识有两年多了,他留给我的最初印象是一个吟风诵月的雅士,后来感觉他更像一个忧国忧民的歌者。这个认识的过...

  • 中国文明在日本(一)

    地理位置对日本文明的重要影响。日本群岛离朝鲜半岛115英里(185公里)。日本群岛离大陆很近,足以从伟大的中国文明...

  • 我们如何把“懂得的道理”变成“成长的利器”?

    最近经常听说“碎片化的时间、碎片化的阅读,学到的东西也是碎片的”,“碎片化阅读”本身没有问题,甚至是件好事,增加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明的碎片---听说日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tzh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