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浇地,又学到了一些经验。
感谢我的三奶奶,是她指导了我,才省了不少力气。
农田被土垄划分为许多长方形的区域,如图所示:红色圈里的是土垄,用来分隔不同的长方形区域,浇地就是这样一小块一小块地浇,在大漫灌的方式下,这种以田垄分隔区域来浇,既省力省时又省钱。
但是里沟(绿色圈出来的)的土垄容易跑水,这就需要堵了,因为水流量很大,水流速度又很快,里沟又很长,而里沟的土垄做得比较低,导致了水满则溢,漏洞百出,只能亡羊补牢,这时候取土就成了一个难题,一开始我是直接挖麦地,但这大大减少了麦子的数量,后来我三奶奶来了,她说,你可以将区域间的土垄(红色圈里的土)运到里沟的两侧(绿色圈里的土垄),水流量这么大,可以将区域扩大一些,这样还少开几个进水口,既省时又省力,还不用担心里沟的承载能力。
这种方法就是典型的
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
在修路的时候叫做挖高填低,达到一种平衡。
留在这里没用武之地,或者说价值不大,但是到了新的地方则是顶梁柱,这就是善“挪”的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