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风筝

作者: 臣不依 | 来源:发表于2016-10-22 11:55 被阅读74次

对家明而言,成长是一副风筝。

(壹)

“家明啊,放风筝呢,首先要把握好风筝的头,要略微地向上,一个明确的方向比什么都来得重要。”——父亲

“孩子,家里一切都好,不用担心,你自己在学校里吃的好一些,有什么想吃的不要舍不得,昨天家里把猪卖了,刚好有一笔钱,回头会让你爸把钱寄给你啊……”

电话那头,母亲温柔地说道。

母亲从小在南方的一个小山村长大,家里一直不是很富裕,后面嫁给同样不是很富裕的父亲。父亲和母亲都是很善良的人,换句话说,是过于老实了一些,一直做一些很本分的工作。虽然两人都很努力地工作,但扣除一家人的家用,也不见得有所剩余。家里除了家明,还有一个弟弟,以及年过七旬的爷爷奶奶。

在家明小的时候,父亲还是一个木匠,家里有一架木材的加工机器。那时,村里的人总是会买点木材,然后让父亲把木材加工成窗户和门。那时候,母亲在田里种着各种蔬菜瓜果,然后在凌晨四五点就早早地起床,挑着青菜到市场上卖。遇到好的主顾,就可以早早地回家,如果运气不好,那么就得顶着中午炎热的太阳回家,然后把卖不完的青菜放到井里保鲜着。

那时候,家明在凌晨的时候总是会被爸妈出门的声音吵醒。每当这个时候,家明就会站在窗户旁,看着父母挑着簸箕出门,看着照明用的电筒发出黯淡的光,看着周围的景色从明到暗……这时候,家明总是感觉鼻子有点酸。

然后家明总是习惯地回到床上,照看着熟睡的弟弟。

我要努力学习,我要让家里以后可以活得幸福一些。家明心里想到。

(贰)

“当你风筝放飞后,如果发现快掉下来的时候,不要轻易地放弃,学着去调整它,在风筝没有落地之前,说什么不行的都太早了”——父亲

“嗯,好的,爸爸的身体好些了吗”

从小,周围的人都说家明很像父亲,除了一样长着浓密的头发,厚厚的嘴唇,最像的或许是一件特别的事情,口吃。是的,家明小时候是口吃的,而因为这样,家明小时候总是会被人取笑。每当这时候,父亲总是会把其他孩子遣散。顺着明媚的日光,家明总是会在父亲眼里看到一些无奈。

父亲说,孩子我们一起去改掉口吃好吗?家明想了想后,便答应了。然后是漫长的矫正过程。那段时间里,他们总是不厌其烦地说着各种各样的事情,他们坐在一起听着相声,他们一起把这些段子互相说给对方听。当熟练后,父亲带着孩子一起去市场里面卖东西,和路人聊着各种各样的事情,再没有一段时间,他们说过比这更多的话,再没有一段时间,会让家明如此深深地铭记着。他仍记得家里抽屉里的那些磁带,他仍记得那个只有几平米的小摊,他仍记得父亲口吃后像孩子一样害羞的表情。

一切的一切,像是围墙上的南瓜藤,攀满了整个童年,叶子宽广、充满生气。

(叁)

“风筝飞起的时候,请记得飞得要正,要不偏不倚,否则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栽了跟头,再也起不来。”——父亲

“挺好的,等他回家后,我也让他给你打个电话。他在家总唠叨着说要给你打电话,但是每次我打电话的时候,他又总是不爱说话。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他。”

近两年,科技像是一个魔术师,把整个世界都变了一个模样。但在家明的眼里,科技却更像一个刽子手,把许多落后的产业都改造得七零八落。而父亲所在的木匠行业更是这么回事。

大概在家明小学五年级左右,家明总是可以看见父亲坐在板凳上叹息、发呆。有一段时间了,家里的机器再也没有响过,以前在厅里堆得高高的木块也只剩下零星几块,毫不起眼。村里的人们开始流行去买铝合金的门窗,在耐用的同时还能起防盗的作用,真是不得了的存在。的确是不得了的存在,所以父亲的木制品就开始没有了市场。一开始,有些老主顾,还会让父亲去帮忙做些柜子之类的,但到了后面,这样的生意也开始越来越少,周围有了家具厂,那些从没见过的大机器取代了这些世代相传的木匠们。

一天,家明听爸妈在谈改行的事情。然后,在两三天后,父亲和母亲进了很多的干货(花生、瓜子之类的)回来。不久,就在市场里租了个棚子,开始卖干货。

可是,家里的生意却没想象中的那般令人满意。不久后,因为争不过隔壁几家的干货店,最后破产了。在一次听母亲的抱怨后,家明开始明白原因。镇里的干货都是从县城里购买的,但是干货却又各种品级。有些瓜子更好,所以卖得更贵,有些瓜子更差,所以更便宜。而家明的父亲都是在成本价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去卖的。但其他店却不这样做,他们总是把好的瓜子和不好的瓜子掺在一起,然后用好的瓜子的价格去卖,或者稍微便宜一点,但总是标着一品瓜子去卖。很多顾客都没有细看,所以他们挣的要比家明父亲的多,而渐渐地家明父亲因为本金不足也就干不下去了。虽然知道是怎么回事,但父亲却始终坚持不能这样做,不能昧良心地去挣消费者的钱。

家明想起了有一次看到母亲在桌前默默流泪,因为卖年货的时候,收到了一张一百和五十的假币。而那时候,一百五十元却是将近半个月的家用。最后,虽然父亲也很生气,但还是把假币交给银行,不让假币流通出去害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从小父亲总是这样地教导家明。“就像你磨一盘豆子,如果没有剔除烂的豆子,那么磨出来的豆浆就会很苦。”“如果别人来你家的时候,你给他搬了挑凳子,那么当你去别人家的时候,你才会有凳子可以坐。”

那些朴素的话,像河里的沙子一样毫不起眼,但那包含在里面的,却可能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

(肆)

“孩子,请你永远记得,风筝之所以为存在,是因为那些支撑着它升起的风的存在。“——父亲

父亲现在在一家具厂里工作,母亲还是一样地卖着青菜。因为孩子要上学,所以生活过得很拮据。所以家明在学校也一直很小心地花着钱。上大学后,因为助学金的存在,家明的家庭负担轻了一些,而每当这时候,父亲总是叮嘱着家明,永远记得那一句谢谢。

是的,谢谢。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知恩图报,莫善大焉。

相关文章

  • 父亲的风筝

    对家明而言,成长是一副风筝。 (壹) “家明啊,放风筝呢,首先要把握好风筝的头,要略微地向上,一个明确的方向比什么...

  • 父亲与风筝

    那年春天, 父亲在厨房弄伤了手 我却叫他带我去放风筝。 书上说三月三要放风筝 我们去到还未高楼林立的山坡上。 风筝...

  • 我们都是追风的孩子

    第一次真正接触风,是七岁时父亲带我去沙滩上放风筝。 沙滩上风很大,父亲拿出风筝,叫我来放线,他托着风筝,让我紧跟...

  • 风筝与线

    小时候 风筝是我的玩具 我牵着风筝的线 父亲在后面指挥着我随着风向跑 长大后 风筝是我的心境 我渴望像风筝一样自由...

  • 自己飞与别人帮着飞

    孩子缠着父亲去放风筝。父亲说今天没风不能放。 为什么没风就不能放呢?孩子问 因为没有风,风筝就无法飞到天上,只有等...

  • 追爱的孩子

    文|吉小舒 纯净的天空下,一个衣着华丽的少年盯着飞舞的蓝风筝,紧张地控制手中风筝线。他知道当蓝风筝独享晴天时,父亲...

  • 你不用小心翼翼

    读《追风筝的人》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如果父亲给主人公的爱足够多,让主人公无需用一只风筝来卑微地乞求父亲的宠爱,那...

  • 2019-07-04

    我今天读了一篇文章叫做《父亲与梯子》。 晴朗的一天,父亲卡尼带着儿子艾克去放风筝。风筝被挂在了墙头上的野花上。艾克...

  • 绘本讲师训练营【8期】9/21阅读原创《公主的风筝》

    08125 姚 颖 《公主的风筝》是作家简·约伦根据自己童年经历而创作的。她的父亲曾是世界放风筝大赛的冠军,...

  • 《追风筝的人》里的父亲

    看完以后印象最深的人物是阿米尔的父亲,我只说自己的想法,不管别人如何评说。 让我印象深刻的应该是他们去美国的那一段...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亲的风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vfh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