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上课的时候,我确实不在状态。学生们见我有些低沉,提不起精神,便也跟着没有了往日的精气神,上课的时候,个个耷拉着脑袋,沉闷如雕塑。原因在于,学生四月联考失利,而我也几近丧失斗志。
虽然我只是高三(4)班的一名普通科任老师,但曾经,我对学生的期望一点儿也不亚于学生父母对他们的期望,我平日对学生的管教,也不逊色于他们班主任的辛勤付出。没想到,在高考前的最后一次全市高三模拟联考中,我带的这个班级,无论是我教的政治科目成绩,还是学生的总体成绩,都让人不忍直视。
拿到成绩单的那一刻,准确地说,在看到学生成绩的那一刻,我愣是怔在座位上,半天没有动弹。虽然学生整体素质的确不好,这次考试的题目难度有所加大,我有心理预期,但我万万没想到,学生这次考得竟是如此的糟糕。政治科目只有缪缪几个人及格,总成绩方面,学生最好的总成绩也才400分过一点。照此下去,在今年的高考中,这个班级全军覆没的可能性很大,叫谁不担心呢?
成绩单摆在我的办公桌上,似是法院的一张判决书,提前判定了学生的败北,也宣告了老师教学的失败。我努力地回想着带高三以来的点点滴滴,试图从中找出失败的症结。但是,想来想去,也没有想出个所以然。
论上课,我从来都不懈怠任何一节课。每天上课的时候,我都声如洪钟,力图让坐在教室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听到。每一个知识点,我都尽力讲解透彻,每一个题目,我都分析到位。论辅导,晚自习的时候,我都是在教室过道里不停地转,学生有问题的时候,我都能及时释疑解惑。可是,为什么成绩还是上不去呢?
今天,办公室里一个老师的话,一下子点醒了我:学习不仅要靠勤奋,还要有一定的天分。
有的学生其实学习也挺用功的,可无论他怎样用功,成绩也还是如平静的湖面,没有一丝波澜,实际上这就关乎天分的问题了。我们不得不承认,学习是需要天分的,当然,这绝不是说,不需要勤奋。有的人可以通过勤奋努力考上一个本科院校,可无论他(她)怎么努力,也考不上清华北大,这不得不说是天分使然。
不可否认,我就是一个资质平平的人。我没有上过清华北大,我甚至没有上过985、211,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当年,我通过我的勤奋,适当拉开了与一部分高考生的距离,上了大学,虽然大学不出名,但我已满足,因为,我知道,我只有这个能力。
正确地认识自己是难能可贵的,正确地认识他人,也实属不易。有的家长明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很平庸,却非要挤破脑袋往重点中学钻,这样的事例在我们这个小地方实在是太常见了。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读中点高中,不惜多出好几万块钱,也要进入到重点高中去。这里面有些门道,我就不多说了。而孩子到了重点高中,根本跟不上节奏,最后彻底放弃,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老师跟家长的心态是一样的,巴不得学生能够出类拔萃。期望值太高,而现实却经常打脸,这就会造成一种挫败感。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够出类拔萃,如果都出类拔萃了,那就显示不出真正的出类拔萃,否则,就有违辩证法。想通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对学生的平庸释然。学会与自己和解,才不至于郁郁寡欢。
勤奋努力肯定是需要的,如果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还是达不到预期目标,那就不要太为难自己了,也许,平平淡淡才是真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