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星巴克兼职,如今依旧和很多伙伴是好朋友,星巴克带我入了咖啡的门,让我最起码有了品鉴的能力,我始终对这一点心怀感激,也一直对它的标准化培训心怀敬佩。所以下面的每一句话都很主观,不喜勿喷,喷了也不会理你。
作为一个疯狂扩张的行业标杆性品牌,星巴克终于进入了一个饱受争议的阶段。前几个星期看过知乎上一个叫做“星巴克(中国)是否存在问题,如有,怎么解决”的提问,我兴致勃勃地浏览了大部分的答案,不排除很多人提出了中肯的意见,但还是有一些稀奇古怪的回答,让我为星巴克觉得委屈。不过终归都是小事,所以我没太在意。一直到前天,当时入职带我的师傅转给我一个叫“长亭外”的公众号写的文章,主要就是在攻击星巴克万年不变的杯型矛盾,正在上班面对着无数待完成表格的我瞬间火冒三丈。
师傅要我消消气看看就算了,但我见过了太多忍气吞声最后变成恶人有理的例子,所以我一定要写。
作者林先生全文带着自己梦想破灭的苦恼和委屈,表达着对星巴克的失望和征讨,要求星巴克始终将顾客体验放在第一位(好像星巴克没有这样做一样),并不停强调“我是一个很讲理的人我只是被逼太久忍无可忍我期待你们的回应和改变。”
文末他说,如果有一天,我再次走进星巴克中国门店,店员可以不怀疑我的杯型选择,甚至首选推荐是中杯,不知道我会不会流泪。
这篇文章让我再次燃起了想要回到星巴克的愿望,因为可以理直气壮地作为自己人骂你。
写的太多,先分个段之一
最想说的是,没想到阅历如此丰富的人也会有星巴克的金卡可以决定一个人的身份的错觉。你知道这一篇幼稚自私不公正的文章,导致星巴克昨天所有门店的伙伴束手束脚不敢多说一句话,然后倒掉无数杯因为mis-communication造成的错误饮料。而林先生居然在评论里一脸委屈说自己是27个小时之后才收到不痛不痒的回复。
我做过服务业,即使现在离开了服务业我也依旧热爱它。这个行业利益相关的因素太少,它的最大价值是方便你的生活满足你的需要,而不是纠结在这三块钱上跟你斤斤计较。如果有那么多无聊的时间,麻烦健身跑步读书学习,或者为你的品牌打造更出色的产品,而不是在这里作一个大业让上万人为了你一个人的玻璃心浪费时间。
大学在星巴克兼职期间,开过无数次伙伴会,从来没有听过经理教谁“请大家务必让客人升杯因为我们三十块钱的咖啡都卖了真的很差这三块钱”。精英阶层考虑的问题太过深沉严肃,让我告诉你我们普通人怎么想的,很简单的一句话,不Care。我可以保证大部分的伙伴真的只是想安安静静地把你要的饮料做出来而已,他们更大的愿望是你要中杯我就给你做个中杯但你不要到出品吧台的时候说中杯这么小啊我想要的是中间那个害我们倒掉重做更有甚者投诉我们。
一部分人的常识并不是全世界的公理,多问这么一句只是想要最大程度上地减少浪费。如果非要扯上什么经济原因的话,撑死就是控制门店成本,而普通伙伴更多的是觉得一整杯倒掉的饮料实在是可惜。
觉得自己被鄙视了?伙伴们哪里敢!我师傅的新徒弟前两天刚被客人投诉态度不好,后来查证这个所谓的客人连消费都没有消费,但还是害得整个门店的奖金都被扣光。数不清多少人买了美式之后说咖啡味不够浓,加上牛奶糖浆和奶油才有味道。我第一次上吧台,客人因为我围裙上的“灰尘”落进了她的饮料里一直在抱怨,主管直接让我倒了给客人重做,你们奇不奇怪他后来居然没有把我叫到后区怪我白白浪费了伙伴们绞尽脑汁升了12个杯才挣出来的revenue?真要算账的话,一份浓缩四块钱,糖浆三块,三块钱升杯往往多一份浓缩多一泵糖浆更不要说多出来的一百毫升牛奶,星巴克是脑子坏了逼着伙伴给你升杯?
多少人过来点一杯拿铁喝一口说做得不好喝死皮赖脸地要人家免费加糖浆,伙伴们大都给加了,为什么?大部分人的愿望很简单,就是平平静静地度过这一天,别什么时候一个眼神给的不对就又是一个投诉。
换位思考是门好技术,希望每个人都能学一下。
写的太多,先分个段之二
既然你要这么较真,我们就较真看看。我为什么要为你免费加那一泵糖浆,为什么要为你多加一份浓缩,为什么做错了饮料,重做之外还要把第一杯送给你,为什么你喝了一半过来让我给你加奶加糖再加一个shot我都要听,为什么你插队我还要给你点单?
我这么做,对所有乖乖排队要多少东西花多少钱的顾客不公平。
我今天就一吐噜全说了吧,美式从grande倒进tall杯正好抹边是因为很多客人喝美式喜欢加一口牛奶,所以伙伴做的时候会留空方便客人;卡布奇诺到家打开只有半杯是因为这款咖啡的主要意义就是大量的奶沫你走在路上太久都消下去了;调味吧台上的牛奶以前有现在没有,是因为动不动就被人一整壶倒走了,我没遇到过但是我掐指一算偷壶的人肯定也是有;星巴克的厕所到现在都是公共区域里面最让我安心的,因为我在那里工作过,每一次清理都是先捡起来满地不知道用没用过的废纸,把坐垫纸冲掉,擦一遍洗手盆再擦一遍地,可无论伙伴清理的多么干净,后面使用的人依旧没有对别人劳动的一点点尊重之心。
退一万步讲,就算星巴克里出现这句话的确是有意识培训的原因,也没有必要说的好像谁在憋着力气欺骗消费者。开门做生意,不准别人Upsell吗?我昨天去麦当劳买了个辣堡套餐,点单的小姑娘居然问我要不要来一对烤翅。我要不要写一篇文章控诉一下我只是想吃一个汉堡?
伙伴们不要说本身的工作有多辛苦,每天躲投诉就躲得精疲力竭,还背着upsell的压力,的确,他们会问你要不要配一块蛋糕,喜不喜欢新出的星享卡,但我相信没有一个人是想要害你。你大可以微笑拒绝,但不要把这种事情上升到企业品德问题。评论里有说百胜名下的三大餐饮消费环境干净,我就问问肯德基新出了产品不会要求员工推荐吗?难道产品开发部费尽心思打造一款新产品,开会发布的时候会说,呐,这就是我们过去整整两个月不眠不休做出来的东西,花这么多钱请明星拍广告做宣传册呢,也不是为了drive更多的revenue,所以大家爱卖不卖,好嘛。
我正准备走上销售道路,却不知道upselling居然是原罪。
写的太多,先分个段之三
林先生还说了,你们有咖啡梦想,也该有新零售顾客体验梦想使命!
这句话通不通顺我懒得计较,但是,林先生,贩卖梦想也是贩卖,贩卖梦想也要交电费水费和房租。更重要的是, 星巴克是霍华德的梦想,不是你的,讲真,也不是伙伴的。每一家门店要提供的是快速而标准的咖啡,而不是为你的梦想买单。每天早晨唤醒伙伴的和你一样,也是闹钟,也是Pay不完的Bill,不是派克市场和早餐综合。
挂在那里爱买不买的叫匠人,不是商人。匠人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而霍华德身后跟着成千上万的员工等着他发出工资来生存。
说实话,我是个很怂的人,向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今天早晨已经把友好度喂了少爷,加之昨天再一次在知乎一个完全无关紧要的问题下,看到一位似乎是法律从业者又一次提起了星巴克的杯型问题,我实在是失望透顶,所以还是要说。
作为高收入人群,不去担起推动健康经济的责任,提倡共享,反而引导大众在这里因为三块钱斤斤计较。
越多这样的人存在,越让我悲凉地相信,Good thing happens to bad people。凭什么会哭的姑娘有人疼,会闹的孩子有糖吃。
我就是不想惯你们这些毛病。
的确,星巴克是有问题,但是它最大的问题就是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在无理取闹的顾客身上。有位伙伴说的好,如果星巴克不这么注意顾客体验,根本就没有你在这里bibi的机会。每天不知道接待多少客人,你是貌若天仙还是身材出众,一定要伙伴记得你?如果没有星巴克,中国哪来的咖啡文化,我们还会觉得咖啡就是一碗中药装到了杯子里。
再拼命想要关注顾客体验的企业,也需要钱活下去,revenue满足董事,experience给了顾客,被夹在中间上下不得的是每一个辛辛苦苦早起晚归工资微薄的伙伴。多少人苦苦坚持,最终还是被这样的事情逼到黯然放弃。可是有多少人即使离开,星巴克还是他们最好的回忆。因为总有那样让人温暖的客人,他们端庄有礼,为他们服务有为自己的朋友做咖啡的心情。这也是为什么我想我最终会回归服务业,但不会再回到星巴克,因为无条件地照顾傻逼的感受,破坏了好人的心情。
写的太多,先分个段之最后的最后
写到这里,我也想要给王静瑛女士写一封公开信,你不用管我上面写的那么多废话,就这么一句。
中国的服务业早就需要拨乱反正,为了改变跪式服务被客人花式吊打的局面,不如就换一换你们的基本原则。Instead of Just say yes, how about we FOLLOW THE RULES only.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