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元747年的一天,晴,无霾。
此时的长安城,GDP达到世界第一,大唐东市和西市各类娱乐、购物广场属于全球一流。
来自不同国家的商人在这里云集,学习大唐皇家优秀的管理理念,以及所呈现出的繁荣文化。
唐玄宗李隆基打完马球,又与杨贵妃欢颜之后,召来宰相李林甫。
历史上评价李林甫“口蜜腹剑”,是一个坏透了的人,但我们的历史喜欢把一个人的评价绝对化,非黑即白。
李林甫极懂心理学,执行力超强,除了排除异己外,倒也没干什么坏事。
2.
唐玄宗对李林甫说:“现在大唐的产业越来越大,我需要更多的人才,要不搞一次特殊的考试,让天下有一技之长的人都能加入到我们的战队!”
李林甫内心反对,因为他知道比他能干的人太多了,这样会威胁自己的地位,但领导坚持,他只能执行。
消息迅速发到全国各地,一些有特殊技能的人跃跃欲试,能用方便面开锁的,能胸口碎巨石的,能反手摸肚脐的,全部涌入长安,这其中就包括杜甫,他能写诗!
李林甫看着这一群江湖奇人异士,差点笑出声:“这是我见过最差的一届!”
这些人考完试后,李林甫要给唐玄宗汇报结果,他说了四个字“野无遗贤”,意思是:有才能的人都在朝堂之上,外面没有贤人了。
唐玄宗忙着和杨贵妃腻歪,说道:“选人才?不是有人力资源部(吏部)吗?让他们忙去,管理,就是放权!”
3.
这些有一技之长的人,见识到了长安的物价,望而却步,都回家乡继续卖艺,杜甫不甘心,他留了下来。
和很多北漂的年轻人一样,他要证明自己,他要辅佐明主,让他不曾想到的是,此后的人生,孤独才是常态,重用只是意外。
既然考试没通过,那就想想其他办法,写文章、写诗发微博,然后@大V,引起他们的关注。
杜甫写了一首《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先讲自己的身世,再自我评价才华不输曹植和扬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就是从这首得来的。
这首写给尚书左丞韦济的诗并没有引起轩然大波,韦济太忙,只是礼貌性的回复下杜甫:“小伙子,诗写得不错,继续努力!我看好你嘛!”
杜甫满怀希望得到回复,但又极为失落等不到结果,他又陆续给朝中其他官员写诗,均石沉大海。
杜甫开始焦虑,没有功名使他生活窘迫。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长安城的达官贵人似乎也知道杜甫的名讳,他们喜欢请杜甫到府上,组一个party,席间杜甫即兴赋诗,博大家一笑,而后散去,没人真正关心杜甫的生计和前程。
4.
751年,唐玄宗要进行大型的祭祀仪式,杜甫为此事投稿,写了一篇《大礼赋》,已经多年不学习的唐玄宗看到杜甫的作品,很是满意,对李林甫说:“论起歌颂大唐,还有人比你更肉麻,交给吏部,给他个官做吧!”
李林甫调出杜甫的档案,原来这个人就是当年被自己淘汰的偏科学子,他上台了岂不是要报一箭之仇,先晾着吧,晾了多久?四年!
四年后,朝廷才愿意给杜甫授予“河西尉”的官职,但是,杜甫拒绝了,并写下“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句子,为什么?
首先,河西尉属于正九品下,级别非常低,苦等多年换来这样的待遇,杜甫不甘心。
另外河西尉的工作地点在陕西合阳县,唐朝县级职权分三部分,县令统筹全县政务,县丞监督政务,县尉执行,干的好得罪百姓,干不好自己背锅。
这就是杜甫拒绝当“河西尉”的真实原因,当然杜甫自己说“凄凉为折腰”,表示自己的文人气节,这只是美化。
如果真有气节,何必要在长安城苦守那么多年,又为何要给唐玄宗呈上《大礼赋》?当然这时候,他对朝廷有些失望,也学会了反抗。
5.
这段时间,杜甫写了一首很重要的诗《丽人行》,作为自媒体,他要揭露杨贵妃和宰相杨国忠奢靡的生活方式。
在唐朝,每年三月三日上巳节,女孩们都喜欢到曲江游玩踏青,但这一年的上巳节,似乎被杨家兄妹包场了。
杨家兄妹出场极为盛大“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宦官骑马飞驰不敢扬起灰尘,怕惊动了贵妃,御厨络绎不绝送来海味山珍。笙箫鼓乐缠绵宛转感天动地,宾客随从全部都是达官贵人。
达官贵人中有些杜甫还认识,那不正是当初把杜甫当花瓶的那群人吗?趾高气扬,对杜甫指指点点,今天他们对杨家兄妹点头哈腰,甘为陪衬。
杨国忠到来的时候“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宰相的权势滔天,大家不要围观的太近。
6.
朝廷并未因为杜甫辞官而恼怒,而是把他改任为“右卫率府兵曹参军”,就是兵器库的库管,收入微薄,工作乏味。
755年冬天,杜甫由长安回奉先县(今陕西蒲城)探望妻儿,还未进屋,就听见哭泣声,原来家里太过贫穷,小儿子饿死了。
杜甫抑制不住悲愤,十年来,他在长安打拼、等待、失落、徘徊,他的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却无一策,不能去改变自己的家庭状况,去担起济世安民的责任,如此大唐盛世,却容不下一个如蝼蚁般的诗人,以及他的孩子。
杜甫写下了《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那富人家的酒肉飘散出诱人的香气,这大路上啊,冻饿死的穷人有谁去埋葬!相隔才几步,就是苦乐不同的两种世界,人间的不平事,使人悲愤填胸,不能再讲!
7.
就在杜甫写下这首诗不久,安史之乱爆发了,唐玄宗跑到四川,太子李亨在甘肃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统领天下平叛。
四十四岁的杜甫心中英雄气重现,他要保家卫国,只身去投奔唐肃宗,但是很快被叛军所擒,关押在曲江,和他一起关押的,还有诗人王维。
王维是一线诗人,名气很大,叛军重点看守,每日劝其投降,杜甫没有名气,可以自由活动,也没人劝他归顺,他第一次觉得,没有功名利禄,真好!
那就写写诗吧!《曲江二首》在这时写出,“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这些句子能看出,老杜心情不错。
757年,郭子仪的大军在长安与叛军对峙,杜甫决定赌一把,越狱后从金光门出长安,来到凤翔再次投奔唐肃宗,皇帝听说了他两次投奔的事迹,感动得不得了,封他为左拾遗,专门给皇帝提意见,虽然是八品官,但直接在皇帝身边工作,地位不一般。
8.
到此时,杜甫的人生或许可以走上巅峰了,未来可期,但后来发生的事情却不如人愿,或许命运认为“苦难是一个文字工作者最好的创作源泉”,杜甫在长安城的十年,不够洒脱,不够豁达,不够励志也不够美好,但恰恰是这些故事,才是他真实的人生。
——————关注我发现更多精彩—————
网友评论